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3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知识与应用(18分)
  • 1. (2021·遂宁)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温暖养着我们的心灵。它是怠浮时父母和风细雨的叮 , 是惆迷茫时老师孜不倦的教 , 是孤独寂时朋友真听,是胆怯惶恐时陌生人无私热情的援助。温暖含着无穷的能量。它像一盏明灯,为身处阴的人然提供光明和希望,为踟蹰不前的人默默给予勇气和力量。

    A . 养(rú)   怠(xiè)  浮(zào)  叮(línɡ) B . (cànɡ) 孜(zī)  教(huì)  寂(liáo) C . (zhì)   诚(kěn) 听(qīnɡ)   胆(què) D . 恐(huánɡ)含(yùn)  阴(mái)   然(qiǎo)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要诀  祈祷  不修边幅   出类拔粹   B . 帷幕  窒息  消声匿迹   诚惶诚恐   C . 安详  化妆   哗众取宠  自出心裁   D . 服侍  烦燥  以身作则   翻来覆去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在众多领域投入使用,且卓有成效 B . 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它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C . 张维为在《这就是中国》栏目中的演讲精彩纷呈,他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着入木三分的分析。   D . 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从此,那些呕心沥血想要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 4. 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被人们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   C . 古代各朝的官职繁多,比如西汉的军门都尉指守卫军营的将官,唐朝的都护指镇守边疆的长官。   D . 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重描写精彩瞬间,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表现,展现了风格,收获了友谊,赢得了赞誉。   B . 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 . 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颖滨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 . 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6. (2021·阜新)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蕴含温暖,不起眼的一件物品饱含真情。它们悄无声息地治愈了我们的心灵。即使这个世界千疮百孔 , 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给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在前行的路上,你应该抬起头来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的温情,这样就会收获惊喜。

    A . 文中加点词语“治愈”“感受”都是动词。 B . 文中画线的“饱含真情”是动宾短语,“千疮百孔”是并列短语。 C . “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蕴含温暖”一句中,“不经意间”是定语。 D . “即使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给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条件关系复句。
二、语言积累与表达(22分)
  • 7.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 (1)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2.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3) 四面歌残终破楚,。(秋瑾《满江红》)
    4.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6. (6) 出门向东看?。《十五从军征》
    7. (7)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8. (8) 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8. (2022·) 名著阅读。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 (1) 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
    2. (2) 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 9.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盲目追求点击量和曝光度在一些“吃播”节目中假扮所谓“大胃王”,一边胡吃海喝一边暗中催吐,造成极大的浪费。

        材料二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旋即,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狠抓落实,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材料三  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粮食丰收丰产的现实威胁。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越发凸显。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

    1. (1) 请你从“材料三”找出两条我们必须厉行节约粮食的原因。
    2. (2) 结合以上材料,拟写一条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标语。
    3. (3)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的氛围,你会落实哪些行动?(至少两点)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10.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5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选编自百度网)

    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44次探索任务中,只有20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

    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阶段

    时间

    方式与任务

    第一阶段

    1960~1970年

    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

    第二阶段

    1970~1990年

    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

    第三阶段

    1990年代至今

    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

    材料三: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编自教育部网站)

    1. (1) 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 B .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跃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并举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 C . 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44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 D . 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
    2. (2)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
  • 1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①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②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③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④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⑤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⑥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⑦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⑧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⑨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⑩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⑪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⑫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⑬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⑭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⑮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⑯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片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⑰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⑱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⑲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⑳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㉑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 . 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 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D . 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2. (2) 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3. (3)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4. (4) 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予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了这篇小说后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 1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敞开心胸迎接阳光的明媚,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逆境为机遇,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爱默生认为:“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逆境时期,每天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毛泽东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有删改)

    1. (1)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
    2. (2) 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有何含义和作用?
    3. (3) 作者在文中充分列举事例,证明了“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的观点。你也能举出一事例印证吗?
四、 古诗诗文阅读(20分)
  •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侮辱。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弗敢也  加:虚夸,夸大 B . 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 . 忠之也  属:属于 D . 齐人也,盗。  坐:因……获罪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肉食者谋/齐习辞者也 B . 一战/吾欲辱之,何 C . 长勺/今民生长齐不盗 D . 登轼望之/出淤泥不染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 B . 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 . 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 . 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 .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 (2)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五、作文(60分)
  • 15.   2010年,80岁的袁隆平院士提笔给他已经去世21年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一粒种子,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执着、善良、勇敢、坚毅、包容……总有一粒这样的种子,播撒在你的心田,悄悄陪伴着你,影响着你,改变着你。

    请以“一粒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卷面整洁,用语规范。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不得出现与自身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