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

更新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淮安期中)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手工刺绣 B . 西瓜榨汁 C . 露天烧烤 D . 印章雕刻
  • 2. 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汽水 B . 矿泉水 C . 蒸馏水 D . 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
  • 3.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猜想 C . 进行实验 D . 获得结论
  •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金刚石用于制造钻石 B .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铜用于制造导线
  • 5.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称量固体 C . 滴加液体 D . 检查气密性
  • 6.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呼吸作用 B . 石蜡燃烧 C . 钢铁生锈 D . 食物腐栏
  • 7. 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氧气易溶于水,使得一些生物能在水中生存 B . 化学性质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 .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成液体或固体 D .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可以用作燃料
  •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灼烧砂糖和面粉均产生炭黑,则砂糖和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 .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燃着的木条 C .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 .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则能加速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9.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实验观:可通过品尝味道鉴别实验室的蔗糖和食盐 B . 分类观:物质及其转化可以根据共性或个性进行分类归纳和研究 C . 结构观: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决定性质 D . 价值观:化学可以帮助我们符合题意认识物质,合理利用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 10. 欲用托盘天平称量10.8 g药品,某同学使用了10 g砝码,并将游码至0.8 g,发现指针偏向右方,此时他应该(   )
    A . 将砝码向左边移动 B . 取出适量药品 C . 添加适量药品 D . 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 11. 下列对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个数是(   )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刚加热过碱式碳酸铜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③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无需用蒸馏水清洗,直接放回原滴瓶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⑤实验室制氧气时,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A . 1 B . 2 C . 3 D . 4
  • 1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制备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用于灭火 B .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又变回紫色 C . 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13.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与“后”顺序,合理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容器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盐酸,后加石灰石 C .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伸入液体中后捏胶帽 D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放好酒精灯,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 14. 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则此反应应该填充到(   )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 1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B .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然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D .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 16. (2019·扬州)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 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 . 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C . 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 .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 17. (2018九上·苏州期中)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

    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

    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0九上·孝南期中)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二、多选题
  • 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 . 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 .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 20. (2017九上·江都月考)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 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 在收集的氧气中做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此实验失败原因不可能是(   )
    A .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 . 实验前打磨细铁丝 C . 铁丝的温度不够 D . 铁丝绕成螺旋状
三、填空题
  • 21. 填空:
    1. (1) 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镁   B.氧气   C.氮气   D.干冰   E.大理石

      ①用于急救病人的是

      ②可制作照明弹的是

      ③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

      ④可制用作人工降雨的是

    2. (2) 请比较下列物质性质,在答题纸上填上“>”、“=” 或 “<”:

      ①沸点:液氮液氧;

      ②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吸入空气;

      ③密度:氧气空气;

      ④化学活泼性:氧气氮气;

      ⑤在水中溶解性:氧气二氧化碳;

      ⑥硬度:金刚石石墨。

  • 22.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碳酸氢铵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①中“其他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2. (2) 图1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步骤②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3. (3) 碳酸氢铵由种元素组成。由图2可知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4. (4) 用图3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当火焰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若实验过程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 23. 氨(NH3)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

    现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CO2 , 而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氮气和水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氨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

    氨很容易液化,将氨常温下加压到1MPa,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33℃,均可将其液化得到液氨。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H2),常温下需要136MPa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

    氨虽然有毒,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1000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氨比空气轻,泄漏后扩散快,不会聚积。泄漏在大气中的氨还可以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液氨是一种(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提炼文中氨的物理性质(答出两点)
    3. (3) 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
    4. (4) 请写出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的文字表达式
  • 24. 水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实验中分别用到水,请回答:

    1. (1) 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2. (2) 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
    3. (3) 实验C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4. (4) 实验D中,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25. 如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2. (2) 装置B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 (3)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5. (5) 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端”或“d端”)通入,验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 26. 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③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填序号),装入药品前应先;但该装置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若不作改进,则选用的药品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 (3) 若用B或C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装置B相对于C的优点是
    4. (4) 如果用上面的D装置收集氧气时,如何知道已收集满?,若得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即可)。实验快结束时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撤离酒精灯,防止
    5. (5) 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则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填字母);制得的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则可选择上图中的(填字母)装置收集较干燥的甲烷气体;
    6. (6) G实验中将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改为“潮湿的滤纸”,目的是
    7. (7) 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

      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催化剂质量/ g

      待测数据/秒

      实验1

      100.0

      MnO2       0.2

      T1

      实验2

      100.0

      CuO    X

      T2

      (说明:控制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①表中 X的数值应是

      ②表中的待测数据指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若 T1T2(选填“>”、“=”或“<”),则 MnO2的催化效果优于 CuO,或者还可以测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