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11-30 浏览次数: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玉溪月考)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假设他百米跑可以简化为第一阶段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第二阶段的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匀速阶段的速度为12m/s,则苏炳添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最接近于(   )
    A . 4.0m/s2 B . 3.0m/s2 C . 2.4m/s2 D . 2.0m/s2
  • 2. “落叶球”是足球比赛中任意球的一种踢法,如图所示,这是某运动员主罚任意球时踢出快速旋转的“落叶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跟正常飞行轨迹相比,“落叶球”会更早地向下落回地面。对“落叶球”在飞行过程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落叶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对称的 B . “落叶球”的更早下落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指向轨迹内侧的空气作用力 C . “落叶球”的更早下落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沿切线方向的空气阻力 D . “落叶球”在最高点的瞬时速度为零
  • 3. (2022高三上·唐山期末) 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中,“互”字作为最能体现2021年“一带一路”精神内涵的汉字拔得头筹,成为年度汉字。如图为力学兴趣小组制作的“互”字形木制模型。模型分上下两部分,质量均为。用细线连接两部分。当细线都绷紧时,整个模型可以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连接两点的细线为 , 连接两点的细线为 , 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细线点的作用力向上 B . 细线的拉力等于细线的拉力 C . 细线的拉力大小等于 D . 整个模型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4. (2020·桦甸模拟) 如图所示,直杆AB可绕其中心O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一根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直杆的A、B两端,重物用光滑挂钩吊于细绳上,开始时重物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直杆从图示位置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90°,则此过程中,细绳上的张力(   )

    A . 先增大后减小 B . 先减小后增大 C . 一直减小 D . 大小不变
  • 5. 智能呼啦圈轻便美观,深受大众喜爱,如图甲,腰带外侧带有轨道,将带有滑轮的短杆穿入轨道,短杆的另一端悬挂一根带有配重的轻绳,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可视为质点的配重质量为0.5kg,绳长为0.5m,悬挂点P到腰带中心点O的距离为0.2m,水平固定好腰带,通过人体微小扭动,使配重随短杆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运动过程中腰带可看成不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匀速转动时,配重受到的合力恒定不变 B . 若增大转速,腰带受到的合力变大 C . 当θ稳定在37°时,配重的角速度为5rad/s D . 保持转速不变,将配重的质量更换为1kg时,则θ不变
  • 6.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M点的正上方h高度处,将小球S1以速度大小为v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地面上N点处将小球S2以速度大小为v竖直向上抛出。在S2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恰与S1球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在这段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两球的速度变化相同 B . 相遇时小球S1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 C . 两球的相遇点在N点上方 D . M、N间的距离为h
  • 7. 甲、乙两个遥控小汽车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同时通过某一位置M点时开始计时,得到它们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遥控小汽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 B . 乙遥控小汽车通过M点时速度大小为4m/s C . 甲、乙遥控小汽车此后还能相遇两次 D . 相遇前两车间最大距离为2m
  • 8. (2022·郑州模拟) 随着车辆的增多,很多地方都安装有车牌自动识别的直杆道闸。如图所示为某直杆道闸OM,OM长度为3m,N点为OM中点,直杆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一辆长度为4m的汽车以速度v=2m/s垂直于自动识别线ab匀速运动,汽车前端从ab运动到直杆处a'b'的时间为3.3s。已知自动识别系统的反应时间为0.3s,直杆在汽车前端到达a'b'时,抬高了45°。关于直杆的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直杆转动的角速度为 B . N点的线速度为 C . 自动识别线ab到直杆处a'b'的距离为6m D . 汽车刚通过道闸时,直杆抬起的角度为75°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图甲为大型游乐设备—升降机,图乙为其结构图。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从a位置自由下落到b位置,再从b位置开始以恒力制动竖直下落到c位置停下。已知升降机和游客的总质量为m,a、b高度差为2h,b、c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则(  )

    A . 升降机从a到b与从b到c过程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B . 升降机从a到b与从b到c过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C . 从a到b,升降机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为游客重力的2倍 D . 从b到c,升降机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为游客重力的3倍
  • 10.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物块,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用一木板托住物块B。调整木板的位置,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悬挂A物块的轻绳恰好伸直且没有拉力,此时轻弹簧的形变量为x。现突然撤去木板,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撤去木板瞬间,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5g B . 撤去木板瞬间,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3g C . 撤去木板后,B物块向下运动3x时速度最大 D . 撤去木板后,B物块向下运动2x时速度最大
  • 11. 如图所示,煤矿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煤块与两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每隔在传送带甲左端轻放上一个质量为的相同煤块(可视为质点),发现煤块离开传送带甲前已经与甲速度相等,且相邻煤块(已匀速)间的距离为 , 随后煤块平稳地传到传送带乙上,乙的宽度足够大,速度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传送带甲的速度大小为0.6m/s B . 煤块在传送带上乙上留下的痕迹为曲线 C . 一个煤块在传送带甲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9cm D . 一个煤块在传送带乙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25cm
  • 12. 如图所示(俯视图),用自然长度为L0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将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物块P、Q连接在一起,放置在能绕O点在水平面内转动的圆盘上,物体P、Q和O点恰好组成一个边长为2L0的正三角形。已知小物块P、Q和圆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 现使圆盘带动两个物体以不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 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圆盘对Q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 B . 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圆盘对Q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 C . 当物块P、Q刚要滑动时,圆盘的角速度 D . 当圆盘的角速度为时,圆盘对P的摩擦力最小
三、实验题
  • 13.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背景中的正方形,边长均为L,已知照相机频闪周期为T,根据题中信息,求:

    1. (1) 当地重力加速度(用题中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 (2) 小球经过图中B点时其竖直方向速度(用题中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 (3) 小球经过图中A点时其竖直方向速度(用题中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14.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质量用m表示(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固连的滑轮质量),钩码总质量用m0表示。

    1. (1) 为便于测量合外力的大小,并得到“小车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三组实验中只有甲同学的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 B . 三组实验都需要平衡摩擦力 C . 三组实验中只有甲同学的实验需要满足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 D . 三组实验都需要满足所挂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
    2. (2)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甲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将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进行了标注,但尚未完成图象(如图a所示)。请继续帮助该同学作出坐标系中的图象。

    3. (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乙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如图b所示的a-F图线,该图线不通过原点,该同学做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是
    4. (4)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丙同学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轴,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线是一条直线,如图c所示,图线与横轴的夹角为 , 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m=________。
      A . B . -m0 C . -m0 D .
四、解答题
  • 15. 某兴趣小组利用无人机拍摄高三年级百日誓师大会鸟瞰视频。如图甲所示,无人机由静止开始从地面竖直升空,先匀加速到2m/s后又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减速上升,直至悬停在20m高的空中,接着以1m/s2加速度水平加速3s后匀速飞行2s,再经3s减速到0,此时一次拍摄结束。

    1. (1) 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 (2) 若摄像机始终竖直向下拍摄,且其视张角为74°(如图乙所示),则上述全过程,能拍摄的最大面积多大?
  • 16. 如图甲所示,长的轻杆的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的小球,小球随轻杆绕转轴在竖直平面内做线速度的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

    1. (1) 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1
    2. (2) 小球运动到水平位置A时,求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F2
    3. (3) 若将轻杆换成轻绳,再将小球提至转轴正上方的B点,此时绳刚好伸直且无张力,然后将球以水平速度抛出,如图乙所示。求从抛出小球到绳再次伸直的时间t。
  • 17. 如图所示,两个均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 , 紧靠着放在静置于水平地面上长木板的正中央,两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板的质量为 ,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某时刻A、B两滑块从板的中央处开始反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 , 最终A滑块恰好未滑离长木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求:

    1. (1) 滑块A、B刚开始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 (2) 滑块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滑块A、B之间的距离;
    3. (3) 长木板的长度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