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期末考试 测试题(B卷)

更新时间:2022-10-16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57分)
  • 1. (2021高一上·澄海期中) “最长白天”巧遇“金边日食”。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多地能观测到日环食。本次日环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月球遮住,只留下一圈金边,这样的日环食也称之为金边日食。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主要是太阳大气的(   )

    A . 光球 B . 色球 C . 日冕 D . 全部
  • 2. (2021高一上·榕城期中)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4日,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突然爆发,大量火山灰被喷向天空。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
    2. (2)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圈层为地幔 B .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 ③圈层为地核的外核部分 D . ④圈层的压力、温度和密度都较小
  • 3. (2021高一上·普宁期中)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叶虫属于(   )
      A . 原始鱼类 B . 古老的两栖类 C . 无脊椎动物 D . 爬行动物
    2. (2) 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 . 元古宙末期 B . 古生代末期 C . 古生代早期 D . 新生代早期
  • 4. (2021高一上·榕城期中)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②代表地面辐射 B . 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 . ①代表太阳辐射 D . 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 (2)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
      A . ①减弱 B . ②减弱 C . ③增强 D . ④减弱
    3. (3)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 . 减弱① B . 增强② C . 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 . 增强④
  • 5. (2021高一上·廉江期中) 下图为某地理现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该图为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环流图,其中横线S表示地面,且S端表示正南,则(   )
      A . 环节①给城区带来较多降水 B . 环节③给郊区带来较多降水 C . ②处吹东北风 D . ②处吹西南风
    2. (2) 若此图为海陆风示意图,S表示下垫面,且甲为陆地,则此时(   )
      A . 为白天,吹海风 B . 为白天,吹陆风 C . 为夜晚,吹海风 D . 为夜晚,吹陆风
  • 6. (2022高一上·衡阳开学考) 读小雨家乡的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A、B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 350米 B . 250米 C . 400米 D . 50米
    2. (2) 小雨家乡甲村连续干旱,致使饮用水紧张.小雨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到我国南方某区域考察,左图示意学习小组绘制的该区域等高线分布,右图为学习小组考察途中拍摄的某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右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风力侵蚀 B . 风力堆积 C . 流水侵蚀 D . 流水堆积
    2. (2) 学习小组拍摄的照片最可能位于左图的(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8. (2020高一上·义乌期中) 2020 年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北斗系统第 55 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实现全球系统建设。 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领域中,跟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直接应用无关的是( )

    A . 泥石流变形监测 B . 洪水淹没范围监测 C . 120 系统应急救援 D . 无人汽车驾驶导航
  • 9. (2020高一上·浙江期中)     2020年6月23日,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太空,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择机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功能相近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GIS B . GBS C . GPS D . RS
    2. (2)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可以(   )
      A . 测量珠峰高度 B . 实施网上教学 C . 准确预报天气 D . 提高农业产量
  • 10. (2020高一上·绥化月考)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对森林火场灾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RS B . GPS C . GIS D . BDS
    2. (2) 对灾情的汇总分析评估,为制定灭火方案提供依据,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RS B . GPS C . GIS D . GNSS
二、图文分析题(共5题,共43分)
  • 11. (2021高一上·湖南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来发电的一项新兴产业。

    材料二:磴口县,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县,9月12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发改委发布“关于2021年集中式光伏基地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宜的公告”,根据公告,优先支持在磴口县发展新能源综合开发企业。

    1. (1)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其地壳厚度(填“大”或“小”),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地热作为一种能源,其能量是否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填“是”或“否”)
    2. (2) 磴口县光伏产业园区在光伏板之间种植耐旱作物,并采用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等技术,使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到70%以上。既获得了廉价的电能,又有效的治理了风沙,分析这种模式能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原因。
    3. (3) 据统计,太阳能板温度每上升1℃,其发电效率下降0.4%~0.5%.夏季时由于地面温度过高导致太阳能面板温度相应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有时夏季还不如冬季的现象。光伏治沙的模式在固沙绿化的同时,也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试分析其原因。
  • 12.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同学在研究冬季供暖时发现了一种“被动式节能房屋”,该房屋不需要主动加热,基本可以依靠房屋外侧搭建的暖棚被动收集的热量,使内室增温,使房屋本身保持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被动式房屋冬季“制热”模式示意。

    1. (1) 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2. (2) 分别在图中A、B两个通风口处,用箭头绘制暖棚和内室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使内室增温的过程。
  • 13. (2021高一上·岳阳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陆风是指在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图。

    材料三民国时期,围垦没有受到遏制,洞庭湖进一步萎缩,湖体支离破碎,港汉交织。

    1. (1) 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画出白天洞庭湖与岳阳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日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是,湖陆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3. (3) 根据材料,分析洞庭湖萎缩对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影响。
  • 14. (2021高一上·长沙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水的比热容比陆地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域升温慢,降温也慢,温度变动幅度小;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温度变动幅度大。“湖陆风”就是湖泊与陆地之间昼夜温差引起的局地空气环流现象。2021年暑假,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到鄱阳县鄱阳湖湖畔进行观察“湖陆风”的研学活动,左图和右图为该研学小组提前准备好的需要绘制“湖陆风”简图。

    材料二: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主要景现有决谷,沟谷。峰林、天坑、洼地等,岩溶地貌分布广,土层薄,植被稀疏,地表水缺乏。

    1. (1) 结合材料一,小李想拍一张面向鄱阳湖头发向后飘逸的照片,应该选择在(填左图或右图)时,并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风对鄱阳县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3. (3) 读材料二,分析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 15. (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甲、乙、丙三地发现形态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

    a.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

    b.塌崖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

    c.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

    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桫椤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

     

    1. (1) 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填字母)
    2. (2) 桫椤树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代,该年代a所在岛屿(未/已)形成。
    3. (3) d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景观区域易发生等地质地貌灾害。
    4. (4) 列举二例与“蘑菇”石c成因相同的地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