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火星合日”现象发生时火星、地球分别位于太阳两侧,呈一直线。下表为地球和火星的基本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与太阳的距离(×106千米)

    质量

    体积

    公转周期/年

    表面温度/K

    地球

    149.6

    1.00

    1.00

    1.00

    288

    火星

    227.9

    0.11

    0.15

    1.88

    210

    注: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1.00

    1. (1) “火星合日”发生时,太阳、地球、火星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图示是(   )
      A . B . C . D .
    2. (2) 造成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 体积和质量小 B . 距离太阳较远 C . 表面温度较低 D . 公转周期较长
  • 2.  2021年9月,新疆首个塔式光热电站的14500面定日镜不仅“追”着太阳跑,还将太阳光聚集到集热塔顶部进行光电转换,实现满负荷运行,预计每年可提供1.98亿度清洁电。下图为塔式光热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拔高 B . 降水多 C . 纬度低 D . 距海远
    2. (2) 下列省市最适宜建设塔式光热电站的是(   )
      A . 成都市 B . 甘肃省 C . 上海市 D . 海南省
  • 3.  2021年8月,云南曲靖出土的化石中鉴别出一种距今4.19亿年前的三尖鱼类化石(如图)。该物种头部近三角形,其角和内角组合呈镰刀状,隶属于盔甲鱼亚纲。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 . 古生代早期 B . 古生代中期 C . 中生代末期 D . 新生代新近纪
    2. (2) 三尖鱼繁盛时期(   )
      A . 形成铁矿时代 B . 裸子植物繁盛 C . 东北华北形成 D . 出现始祖鸟类
  • 4.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29.2°N,105.34°E)发生的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泸县及周边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   )
      A . 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 B . 平均厚度为60-70千米 C . 呈固态位于莫霍面以下 D . 硅镁层在上硅铝层在下
    2. (2) 此次地震(   )
      A . 只有一个烈度 B . 虚线圈内区域破坏程度相同 C . 可能引发海啸 D . 可能诱发贡嘎山雪崩
  • 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下图为1970—2015年太阳黑子的变化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推算下一次耀斑爆发高峰年最可能出现在(   )
      A . 2020年 B . 2025年 C . 2030年 D . 2035年
    2. (2) 太阳黑子活动低谷年时(   )
      A . 短波通信常中断 B . 磁暴现象出现多 C . 极光现象常发生 D . 农业歉收概率高
  • 6. 下图为某游客于福建霞浦南岐村拍摄的一张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地貌名称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 甲—海蚀崖  海浪侵蚀 B . 甲—海蚀崖  海浪堆积 C . 乙—海岸沙滩  海浪侵蚀 D . 乙—海蚀平台  海浪堆积
    2. (2) 海岸泥沙的主要来源是(   )

      ①海底 ②山体岩石 ③河流 ④西北沙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7. (2021高二上·潮阳期末)  2021年7月,某中学地理老师到四川康定旅游,发现木格措湖(海拔3700米)对岸有一处高山流石滩(如图),流石滩碎石棱角分明,大小不一,杂乱无序。完成下面小题。

    1. (1) 高山流石滩(   )
      A . 土壤贫瘠 B . 地势平坦 C . 气候温暖 D . 植被茂密
    2. (2) 形成高山流石滩的主要因素是(   )
      A . 流水作用 B . 冰雪作用 C . 风力作用 D . 波浪作用
  • 8. 位于甘肃省碌曲县的则岔石林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景观,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左图为甘肃省简图,右图为则岔石林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则岔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冰川侵蚀 B . 流水侵蚀 C . 海浪侵蚀 D . 风力侵蚀
    2. (2) 下列地貌景观与则岔石林成因相似的是(   )
      A . 海蚀柱 B . 雅丹地貌 C . 天坑地貌 D . 峡湾地貌
  • 9. GIS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完成下面小题。

    1. (1) 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两个区是(   )
      A . ab B . be C . cf D . ad
    2. (2) 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GIS B . RS C . VR D . GNSS
  • 10. 西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一般海拔约1000米,最高峰海拔2468米,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山脉久经侵蚀,西坡地形陡峭,河谷形态独特,挪威位居半岛西侧。下图为西北欧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地区有现代冰川覆盖的是(   )
      A . B . C . D .
    2. (2) 甲河谷剖面示意图最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1. 迎风坡植树法是库布齐治沙人探索出来的一种治沙良方。根据库布其沙漠盛行西北风的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2/3处以下植树种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风速,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下图为库布齐治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最符合图示沙丘形态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2. (2) 只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的主要原因是(   )
      A . 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顶部侵蚀 B . 地势较低,水源较多 C . 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D . 光照充足,易于成活
  • 12.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风力沉积 B . 流水沉积 C . 冰川沉积 D . 海浪沉积
    2. (2) 与钙华梯田形成原因相似的景观是(   )
      A . 石林 B . 溶沟 C . 石笋 D . 石芽
  • 13. 下图为2021年10月3日5:35在浙江省某山顶拍摄到的日出前景观图。完成下题。

    该日农历最可能为(   )

    A . 初三 B . 十一 C . 十九 D . 廿七
二、多选题
  • 14.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为岩石圈 B . ⑤为内核呈固态 C . 甲波经过③④界面速度降低 D . 乙波经过软流层后速度降低
  • 15. 下图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示(   )

    A . ①时段气温上升 B . ③时期利于陆地面积的扩大 C . ②时段气温上升 D . ④时期利于岛屿间物种交流
  • 16. 迂回扇是河漫滩的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沙坝构成。沙坝具有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的特点。下图为迂回扇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题。

     

    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晚形成的沙坝分别是(   )

    A . 自东向西 B . 自西向东 C . 1 D . 3
  • 17. 下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地貌名称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 甲—风蚀残丘  风力侵蚀 B . 乙—溶斗  流水侵蚀 C . 丙—石钟乳  风力沉积 D . 丁—石笋  流水沉积
    2. (2) 图示(   )
      A . ①水量不会变化 B . ③比④形成所需的时间长 C . ②可能含有化石 D . ④沉积形成
三、综合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其中,宜昌至藕池口河段为上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河段为下荆江。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图1为荆江河段示意图,图2为下荆江河道示意图。

    材料二:2015年6月一艘从南京出发驶向重庆的“东方之星”豪华游轮,在途经虚线方框水域时,遇见了极其罕见的强对流天气,游轮沉没,442人不幸遇难。

    1. (1) 荆江河段主要流经(填地形类型),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 (2) 图2虚线方框内,A是河流(凹/凸)岸,河岸地带常常形成地貌,港口布局在(A/B)岸。
    3. (3) 监测强对流天气可以利用技术,救援时寻找沉没游轮可借助技术。
    4. (4) 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乙地貌(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21年7月,驴友从青海西宁出发,沿315国道一路向西到新疆喀什,途经青海湖、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区域。图1为315国道线路图,图2为布哈河河口地貌示意图,图3为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景观图,图4为驴友朝正南方向拍摄的一张沙丘景观图。

    1. (1) 布哈河入湖处为地貌,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2. (2) 形成图3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沙天气对当地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有
    3. (3) 新疆和田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炭来自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中生代造煤时期是以植物为主。
    4. (4) 结合图4,判断该地的盛行风,说明判断理由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甲、乙、丙三地发现形态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

    a.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

    b.塌崖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

    c.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

    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椤树。桫椤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

     

    1. (1) 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填字母)
    2. (2) 桫椤树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代,该年代a所在岛屿(未/已)形成。
    3. (3) d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景观区域易发生等地质地貌灾害。
    4. (4) 列举二例与“蘑菇”石c成因相同的地貌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野外考察、调查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某地理研学小组到黄河宁夏河段考察发现,黄河流经宁夏河段自南向北流,甲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比乙河段附近的土壤颗粒更细。下图为黄河宁夏河段区域简图。

    1. (1) 与甲地相比,乙地地势较(高/低),理由是
    2. (2) 请你在方框内画出A地貌的形态示意图,并描述该地貌除形态外的其他特征。
      形态示意图:

       
      其他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