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二十五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

更新时间:2022-10-28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21分)
  •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ì)       骨(quán)      销声匿迹       天衣无缝   B . 席(yàn)      守(gè)        浮光略影       心犷神怡   C . 零(diāo)     梁(jí)        一视同人       矛塞顿开   D . 刻(qīng)     劣(zhuō)      自渐形岁       名幅其实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疫情叠加车市寒冬,上汽通用五菱不甘袖手旁观 , 改造生产线为人民造口罩,一夜成为“网红”。   B . 站在马鞍山上居高临下 , 放眼望去,柳州美景尽收眼底。   C .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 . 柳州市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硬实力”与“软环境”相得益彰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使复工复产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中国经济加速“满血复活”的脚步也将越走越快。   B .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千千万万志愿者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爱心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C . 疫情居家期间,我在家把《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每一期都看完了,所以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   D . 停课不停学,既是防控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
  • 4. (2018·盐城)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 ⑤①③②④ B . ⑤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②⑤①③④
  • 5.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的《朝花夕拾》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在写长妈妈时,作者抓住其性格特征,把纯朴善良,但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 .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买的。   C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且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   D . 《智取生辰纲》中,作者巧妙设置小说冲突,杨志为了赶路而打骂部下,导致部下对他不满和反感,这为他们在黄泥冈中计埋下了隐患。
  • 6. 按原文默写古诗文名句。
    1. (1)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3. (3)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4. (4)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满江红》)
    5. (5) 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6. (6)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 (7)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8)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词人思念家乡和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心情的词句是:
    9. (9) 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二、阅读(共39分)
  • 7. 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野生动物是隐藏的“病毒库”

    ①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协同演化的饮食史。开辟草莽,渔猎促成人猿揖别,点燃人类早期文明的星星之火。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迅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人类在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同时,还对野味趋之若鹜,于是,密林深处、汪洋大泽的野味通过偷猎、圈养、贸易等渠道鱼贯而出,聚集餐桌,使得本就数量稀少的野生动物更是难觅踪迹,不少物种甚至被吃得濒临灭绝。

    ②物以稀为贵,诸如“龙虎斗”之类的野味,名称生猛,材料难得。觥筹交错间,招待者尽显地主之谊,受邀者倍感礼遇与重视,双方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野味背后的身份标识吧。当然,也有不少人沉迷于“以形补形”“越野越补”的古老执念,将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野生鱼类,悉数化作盘中餐、腹中物和想象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③野味曾经是特定生态群落原住民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例如,在居住于加拿大北极东部地区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食谱中,海豹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植根于传统的捕猎海豹、分配食物塑造了其身份认同和文化方式。然而,这种极为特殊且小众的饮食习惯同因纽特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并非人类社会饮食方式与习惯的主流。如今,全球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整体上品类齐全、营养丰富且运输便利,完全可以让我们不必依赖野生的飞禽走兽游鱼就能吃饱吃好。如果有人仍执迷于野味的滋补,且不说与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渐行渐远,也与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相背离。

    ④俗话说,“病从口入”。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与家禽家畜的生存环境迥异。在野外生存条件下,野生动物携带大量已知、未知的病毒,使得它们成为隐藏在自然界的“病毒库”。被科学家认定为几乎所有冠状病毒宿主的蝙蝠,在长期的野外进化中形成了可以与病毒和平相处的身体结构和免疫系统。可是,这些病毒一旦离开蝙蝠这个自然宿主,通过某种途径辗转到果子狸、穿山甲等动物身上,再经猎捕、运输、饲养、宰杀、储存、售卖、加工和食用等过程环节扩散,就可能在人群中突然暴发和广泛传播,造成难以想象的疫病灾难与自然生态危机。

    ⑤野味贸易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作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因素,野味贸易不仅使黑猩猩、穿山甲这些物种遭受灭顶之灾,也大大削弱了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

    ⑥文明,在战疫中前行。从鼠疫到埃博拉病毒,从SARS到新冠肺炎疫情,人类与病毒、细菌的斗争从未停息。在全球深度互联的趋势与背景下,潜伏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与细菌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和易感人群,塑造出全新的人类疾病图谱,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复杂而深远的负面影响。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彻底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因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地球家园,就是呵护人类自己。

    1. (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关于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以下哪个网友关于现代人类吃野生动物原因的观点,与文章表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网友晴空一鹤:现在的人总觉得,吃什么能补什么。 B . 网友温暖:是重要蛋白质来源,而且还符合人们的身份和文化需求呢。 C . 网友天亮了:野味难得呀,而且主人客人都特有面子吧。 D . 网友冬天会过去:哎,大概觉得野生鱼类、飞禽走兽,物以稀为贵,吃了能延年益寿呗。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科学家认为所有冠状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B . 病毒离开了宿主,经过宰杀、加工、使用,会因为高温而被杀死。 C . 野味贸易只是使大猩猩、穿山甲这些物种遭受灭顶之灾而已。 D . 潜伏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细菌会对我们人类的健康造成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3. (3) 下面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野生动物。 B . 第①段“不少物种甚至被吃得濒临灭绝”中的“濒临”一词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 C . 第⑤段“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环环相扣的大网,”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相互关联,不可或缺。 D . 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呼吁大家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人类滥食野生动物的危害、原因。
  • 8.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说:“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令:指商鞅为秦孝公变更法度制定的命令。②金:古代货币单位。③卫鞅: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后因得封商地十五邑,所以又名商鞅。④傅:师傅,指辅佐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这里指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子。

    1. (1)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忠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桃花源记》)

      B . 肉食者

      陛下亦宜自(《出师表》)

      C . 必以

      览物之(《岳阳楼记》)

      D . 民之不信己

      托付不效(《出师表》)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年春,齐师/伐我 B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 (3) 下列对【甲】文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官们很卑鄙,不能深谋远虑。 B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的信用没有使神信服,神是不会有福的。 C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都了解清楚。 D . 齐人三鼓。曰:“可矣。”——齐军擂过三次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4.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B . 【乙】文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直接处罚了国君的继承人——太子,从而使法令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C . 【甲】【乙】两文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治理国家必须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D . 【甲】【乙】两文都突出了人物的“远谋”,如在曹刿看来,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能取信于民,是作战获胜的先决条件。
    5. (5) 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 9.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聊”的意思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西汉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的愿望。
    2.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有何巧妙之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教我做年糕

    孙宽

    ①我离开故土二十五年了,眷恋乡土,思念亲人的情感从未淡化。特别是农历新年前,新加坡到处开始张灯结彩,年味越来越浓郁时,我就越想念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滋味。最令我思念的,或最难满足的竟然是这一口——炸年糕,北京人爱吃的那种白年糕坨。

    ②我小时候,和我父母都在北大荒建设兵团,那时生活非常艰苦。我的父母家在北京,过年我们都能收到一些从北京寄来的特产年货,比如白年糕坨。后来父亲跟当地老乡换白糯米,再自己磨成粉,给我们做年糕。父亲擅长做我们回族清真风味的年糕,他会做的品种可多了,单单凉糕就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等。可是我最爱吃的,我最思念的年味儿,就是炸白年糕坨,白色的一坨一坨,用白糯米做成的,圆圆的小坨中间都有个红点。

    ③大年三十晚上包完饺子,父亲就做年糕坨。开始我就依偎在他旁边看着,问这问那。母亲总不愿他做多了,因为炸年糕很费油,他就说:“看,孩子都盼了一年了。”他边给我讲故事,他边干活。后来,他就干脆教我做。他先用凉水和一小块糯米粉团,他的拇指好像计量单位的分割器,在小盆边上一挑,就分割出一个小球,最奇妙的是每个小球都一般大,他把小球放在手心上,两只手合上对着一转,一碾,再一按,就成一小坨,我眼看着他一转一转的,就好像变戏法一样,一坨坨就做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④他把分割出来的小球递给我一个,让我放在手掌心上,把它一边转,一边按成坨状。我看着挺容易,但真操作起来,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我的这坨拍来拍去,也拍不圆。母亲就说:“别让孩子玩儿面!浪费一丁点就是好几粒粮食。”父亲看看我,我瞧瞧父亲,我们赶快地异口同声说:“知道了!”

    ⑤他总保持我的“原创”,把我完成的形状怪异、圆不圆、方不方的年糕坨,认真地摆在盖帘上,最后,让我用小手沾一点食用红彩,在我的年糕坨中间点一下,好像完成一个伟大的杰作精品。“这是你的,明天早上爸爸给你炸!”然后他把一个个糯米碾成的小坨,放在铺好湿布的笼屉上蒸十五分钟,稍微凉一下,年糕坨一点都不粘屉,父亲轻轻用铲子铲起了这些白胖的年糕坨,再放回到盖帘上,马上拿到屋外面冻上。东北天气冷,大概十分钟就冻硬了,他边把它们收到袋子里,边说:“看!你的最特别,爸爸一眼就认得出。”他说着把装满年糕坨的袋子搁在窗台上。

    ⑥我总好像怕它跑了一样,睡觉前一定悄悄推开门溜出去,再看看窗台上那袋年糕坨。

    ⑦第二天早上给父母拜了年,父亲就说:“爸爸这就炸年糕了!”我坐在炕桌旁边盼着炸年糕出锅的时间,似乎比三十晚上盼放烟花的时间还漫长。等待的时间越长,哈喇子流得越多。炸年糕是很需要耐心的,冰冻的年糕坨微微化冻才能炸,所以父亲在我没有起床前,已经把它们拿进屋里化着了。炸时油不能太热,须小火慢慢煎炸,一边炸一边轻轻地用筷子触敲,通常中间部分会鼓起大大小小的泡泡,刚出锅的年糕带着“吱吱”的响声上桌,吃的时候要用筷子把泡泡捅破,撒上白糖。我通常是急不可待地一口咬下去,母亲总会在旁边说:“慢一点儿,别烫了嘴,烫了心!”外面是焦脆的,里面黏黏的,能粘住筷子,白糖和年糕混合的口感,更增添了咀嚼的乐趣。

    ⑧“看你做的这个多棒!”我一看,年糕颜色金灿灿的,那是父亲煎炸的火候掌握得好,但我做的年糕坨其实没怎么起泡泡。原来做年糕坨的时候,按、揉、碾、压和拍的方法是很有技巧的。后来,我年年都跟父亲学,直到我也能做得和他的一样好,一炸就能起大大的泡泡。这中间冒起的泡泡非常重要,因为它更预示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发”,一年比一年好。

    ⑨这些久远了的记忆从未真正离开我,每到年根,就回来温慰着我思乡的心。

    1. (1) 请阅读文章仿照示例填空。

      文章通过回忆小时候过年时一家人一起:做年糕坨——————吃年糕坨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2. (2) 按要求赏析文章划线句子。

      ①他把小球放在手心上,两只手合上对着一转,一碾,再一按,就成一小坨,我眼看着他一转一转的,就好像变戏法一样,一坨坨就做好了,真是太神奇了。(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我通常是急不可待地一口咬下去,母亲总会在旁边说:“慢一点儿,别烫了嘴,烫了心!”

      (赏析加点词语)

    3. (3) 文章为什么要强调炸年糕要起大大的泡泡?
    4. (4) 文章②到⑦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5. (5) 文章以“父亲教我做年糕”为题,有什么妙处?
三、综合实践题(10分)
  • 11.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5月22日,全球重要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中国21名科学家就新冠病毒疫苗I期试验结果撰写的论文,结论是:中国团队研究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载体新冠疫苗通过安全性测试,且能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称“这些研究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材料二:2017﹣2020年全国“五一”旅游人次情况

    材料三: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行业“寒冬”,“五一”小长假前后,国内旅游业呈明显复苏迹象。其中,直播成为支撑复苏的关键词。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催生了直播旅游子业态发展,其对旅游业复苏和发展又有很大助推作用。”“云旅游”为网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形式,但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相反的声音,很多网民认为直播旅游不能达到旅游真正的目的,所以取代不了真实旅游的地位。

    材料四:

    路线一:大龙潭景区划船>登马鞍山观柳州全景>柳州奇石馆赏石>柳州菜饮食文化博物馆用餐>夜游柳江百里

    路线二:白莲洞古人类遗址探秘>柳候公园(柳侯祠)游览>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窑埠古镇游玩用餐>夜游百里柳江

    路线三:环江滨水大道骑行>卡乐星球或克里湾水乐园狂欢>螺蛳粉小镇滑翔>云顶观光(地王国际财富中心)>百里柳江(夜游柳江)

    路线四:鹿寨香桥岩风景区赏景(中渡古镇访民俗)>融水梦呜苗寨(《苗魅》演出)>三江县大侗寨景区(《坐妹》演出)

    1. (1) 请为材料一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5字以内)
    2. (2)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材料二的图表写一条结论。
    3. (3) 根据材料三,你是否看好“直播旅游”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观点和理由。
    4. (4) 材料中的四条线路分别体现了不同的主题:路线一是山水风光主题游;路线二是历史人文主题游;路线三是都市休闲主题游;路线四是 主题游。

      请你为家乡的旅游业拟写一段宣传广告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法)

四、写作(共50分)
  • 12.       有人说,初三是枯燥的,尝到的是辛苦,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初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初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淡薄;也有人说初三充满了温情,同学的鼓励,父母的关爱……也许,初三的心情是复杂的,初三的生活是多彩的,初三的感受是独特的,初三的思考是深入的。

    人在初三,身临其境,你一定有许多想要倾吐的东西。或讲述有关初三的故事,或抒写有关的初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初三的见解,或展望有关初三的前景。

    请选取你学习生活中的经历,以“我的初三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吐露你的真情实感。

    ①请运用恰当的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②作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班级等信息,否则扣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