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东征结束后,周公在瀍水东岸修建洛邑,把那些旧殷“顽民”强迫迁移到这里,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又在瀍水西岸修建王城,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诸侯的东都。由此可知西周(   )
    A . 通过实行分封来直接控制地方 B . 王畿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 C . 代商而后对商朝制度没有变革 D . 把旧殷“顽民”迁居泾渭之地
  • 2. (2022高二下·抚顺月考) 据研究发现,秦朝官员的分布大致还是“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即大多是战国时秦国故地的人出任将军领兵打仗,而文官除了秦国本国的贵族外,还有大量来自原东方六国的士人、客卿。这表明秦朝(    )
    A . 军功爵禄制已名存实亡 B . 贵族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C . 严格防范六国复辟势力 D . 官员选拔地缘特征明显
  • 3.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及刘姓诸王联合发动政变,将吕氏集团一网打尽,迎立刘邦诸子中“仁孝宽厚”的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这一事件(   )
    A . 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B . 导致了诸侯王势力的膨胀 C . 是王朝内部势力的重新洗牌 D . 改变了西汉治国基本理念
  • 4. (2017·大庆模拟)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

    A .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 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C .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 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
  • 5. 唐代时有明文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而到了宋代出现了“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乃至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的现象。这一转变(   )
    A . 利于宋代政治统治基础的扩大 B . 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C . 说明理学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 D . 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6. 古代中国被誉为“瓷器大国”,在不同时期瓷器具有不同的突出特征,而宋朝瓷器艺术以其端庄典雅、清新质朴、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与唐朝瓷器的恢宏富丽、恣纵豪放形成鲜明的对照。宋朝瓷器出现的这种艺术风格主要是因为(   )
    A . 开明的对外政策促使文化兼容并蓄 B . 理学形成促进人们对人生韵味的追求 C . 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 . 文学艺术世俗化促使审美优雅化
  • 7. 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   )
    A . 贸易体系逐步转换 B . 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 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 8. 1851年,为了应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巨额军费造成的财政危机,清政府令新兴的湘、淮军“就地筹饷”.并下旨各省“所有该部岁拨京饷,著准其本年为始,归人冬拨案内,与各直省协拨兵饷-律酌拨”,规定督抚每年向中央缴纳额定数量的白银。这一做法(   )
    A . 缓和了满汉地主间的矛盾 B .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C . 导致了中央权力的下移 D . 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 9. (2022高三上·永州开学考) 20世纪初,新的知识精英群体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专制太甚,人心难收,自费留学、国外求学或著书立说以图学制革命者,颇不乏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 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主流 C . 救亡图存的方向发生转移 D . 形成了政治变革的思想和群体基础
  • 10. (2022·山东模拟) 1924年,国民党开始重视民众运动,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两湖地区土地革命迅速发展 B . 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C . 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D . 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 11. 1940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与《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坊碑办法大纲》,在重庆、云南、湖南等地为抗战烈士建造忠烈祠和纪念碑,每年举行“国殇”之祭。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B . 加强对意识形态控制 C . 振奋国人抗战精神 D . 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
  • 12. 上海解放前夕,一部分工商业者“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但又听得谣言四起…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到了1951年,工商业者却纷纷欢呼这是一个“黄金时代”“难忘的1951年”。这一变化说明人民政府(   )
    A .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 B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成果显著 C . 团结工商业者巩固新生政权 D . 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开始确立
  • 13. 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
    A . 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取向 B .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C . 反映了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凸显了国人素质的亟需提高
  • 14. 乌鲁克、乌尔是先后在平原称雄的苏美尔城邦,尼尼微、巴比伦则渐次成为当时周边世界的重要贸易中心,这些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这种状况利于(   )
    A . 两河流域民主政治确立 B . 确保西亚文明的连续性 C . 西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D . 西亚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 15. 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 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
    A . 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 . 贵族与君主法律地位的绝对平等 C . 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D . 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 16. 全球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之间的交换。据如表可知(   )

    新旧世界主食作物种类(单位:百万卡路里/公顷)

    美洲主要作物

    旧世界主要作物

    玉米

    7.3

    稻米

    7.3

    马铃薯

    7.5

    小麦

    4.2

    甘薯、山药

    7.1

    大麦

    5.1

    树薯

    9.9

    燕麦

    5.5

    A . 人类世界的经济生活得以丰富 B . 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 . 美洲人口由于物种交换而增加 D . 旧世界的饮食结构进一步完善
  • 17. (2022高三上·四川开学考)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需按议会意志办事。但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资产阶级宪政形同虚设 B . 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C . 封建君主专制色彩浓厚 D . 政治实践与现代化脱节
  • 18. 黑夜在西方历史文化中多给人负面印象。至17—18世纪,欧洲城市里的夜间娱乐和社交活动开始流行。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照明技术在资本家的支持下应用普及。这一变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 . 城市化影响意识形态变化 B . 资本扩张促进社会资源利用 C . 工人的时间观念不断增强 D . 经济发展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 19. 如图是1929—1989年美国研发费用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对图中形成两次高峰的合理解释是,当时美国(   )

    A . 新经济推动了研发费用的提高 B . 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持续加强 C . 社会资本向科研领域不断积聚 D .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应对冷战
  • 20. 亚洲博鳌论坛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6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52.9%,远大于G7国家的22.9%和欧盟国家的12.2%。这一现象表明(   )
    A . 欧盟国家经济的发展前景暗淡 B . 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多极化趋势 C .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受到冲击 D . 市场化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一种理论,“单一行政官”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时期。里根政府的律师团队使用与总统职责有关的宪法语言,如第二条  “授予”、“宣誓”和“注意”条款,为“单一行政官”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总统在宪法第二条  中被“授予”行政权力,但没做限制。“宣誓”条款是有争议的,因为对于“单一行政官”概念的支持者来说,它为总统提供了通过决定是否执行法律来评估法律合宪性的能力;其次,总统作为唯一直接对投票公众负责的行政部门官员,必须“注意”对法律的忠实执行。里根革命的两条战线之一的法律战线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总统必须被允许在管理国家和发挥领导作用方面拥有强有力的力量”。

    ——摘编自高海龙《“单一行政官”理论与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美国宪法在确定府会关系的法理基础时,特定的宪法技术处理为府会关系的制度变迁提供了特定的轨道。从宪法设计的技术角度来看,国会的权力是明示的和列举的权力,国会所应享有的每一权力条款都非常清晰。相反,宪法关于总统权力的规定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尤其是行政裁量权赋予总统权力以极大发展空间,仅仅模糊地说“合众国的行政权赋予总统”,至于行政权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如何行使行政权,行政权的边界如何,宪法都未作详细说明。这一技术处理使得总统的责任极其广泛,与责任相关的权力如影随形。

    ——摘编自赵可金《现代总统制中的后现代总统一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及其制度制约》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权力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权力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成为传播中国共产党声音的喉舌。每逢建党节,《人民日报》通常会以社论的形式表达纪念。下表为不同时期"七一社论"的词频分布。

    ——摘自齐卫平,樊士博《中国共产党建党记忆的话语变迁与逻辑建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人民日报》高频词汇的变化概括一个主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