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8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判断题
二、单选题
  • 7. 2021年7月4日,中国“天和空间站”航天员实现首次出舱。初中生小灵收看新闻后,感到十分自豪,对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等航天员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
    A . 航天员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B . 我们要多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C .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身份不同 D . 我国航天领域的成就已跃居世界第一
  • 8. 小欣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人,在家里是孝亲敬长的孩子。这告诉我们(    )

    ①我们要积极关注社区的治理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身份

    ④人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关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9. “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存在,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
    A . 个人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 .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C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10. 2021年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5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张程鹏,及时救助了一名未成年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余杭区更多的人也积极参与类似志愿者活动。志愿者的行动(    )

    ①体现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爱       

    ②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③意在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④是热心公益活动的表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针对漫画所示内容,几位同学展开讨论。他们看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网络谣言需要道德来约束 B . 乙:我们不能在网上发表言论 C . 丙:网民要依法自律,不造谣、不传谣 D . 丁: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法律无权干涉
  • 12.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新学期开学延迟。在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统一指引下,“空中课堂”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学习新方式。这说明网络(    )
    A .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 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 . 为文化传播搭建新的平台 D . 促进科技的持续创新
  • 13.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一网络流行语反映了(    )
    A .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 B . 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C . 沉迷网络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D . 过渡沉迷网络会影响人际交往
  • 14. 广州市某区多次发生中小学生被骗的案件,骗子冒充成当红明星的经纪人或助理,利用QQ布下“集资追星”、“支付返利”的骗局。截止2021年3月,已有30名学生被骗,涉案金额超过27万。对此,青少年应(    )

    ①增强法律意识,不轻易泄露上网隐私       

    ②规范制定法律,为文明上网保驾护航

    ③提高防范意识,明辨是非,理智追星       

    ④开展清网行动,严厉地打击网络诈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网络正能量,你我共传播。下列行为属于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有(    )

    ①小强在抖音呼吁打砸美系车以反击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

    ②小李通过网络软件查找到作业答案,顺利地抄完了作业

    ③小雨在微博转发走失儿童的消息,走失儿童最终被找到

    ④小方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维护社会秩序是文明的体现。下列行为中属于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是(    )
    A . 经常收拾自己的房间   B . 扶起路边跌倒的老人 C . “一米线”外的地方等待   D . 阻止拾荒者进图书馆
  • 17.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行。这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此回答下题。
    1. (1) 该法的修订内容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条文从72条增至130条。这体现了(    )
      A . 规则因社会的需要而改进 B . 公民要积极参与规则制定 C . 以前的规则都是不合理的 D . 我们要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2. (2) 该法第70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针对日益突出的校园手机问题,H市各学校管理部门,依法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解决了这一校园顽疾。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只要有规则,就会有秩序

      ③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       

      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道路交通警示语启示我们(    )

    ①遵守规则需要他律       

    ②遵守交规是对生命的负责

    ③需要不断制定规则       

    ④要把规则作为行为的准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获得别人的尊重。”由此可见(    )

    ①他人的尊重能增强自尊、自信       

    ②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起点

    ③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受人尊重       

    ④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尊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0. 对漫画《谦让》所反映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能轻视和歧视他人

    ②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人无礼不立事,国无礼不成强。”这告诉我们文明有礼(    )

    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体现国家的尊严和形象

    ③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体现       

    ④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保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2. 小红的奶奶生重病住院,为了让奶奶配合治疗,主治医生告诉奶奶说她没事的,很快会好起来的,医生的行为是(    )
    A . 欺骗患者的表现   B . 为了医院效益的权宜之举 C . 珍惜个人形象,信守承诺   D . 善于运用诚信智慧的表现
  • 23. 某校外培训机构因在网上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交易,被依法处以警告和250万元顶格罚款。如果要给这类校外培训机构提个醒,以下恰当的有(    )

    ①恪守底线,依法经营       

    ②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③敬畏规则,坚守公平       

    ④服务有价,诚信无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某地警方正开展整治利用“垃圾广告”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刘某因在道路上散发“代开各类正规发票”的“小卡片”而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5日。刘某的行为属于(    )
    A . 刑事违法行为 B . 行政违法行为 C . 民事违法行为 D . 严重不良行为
  • 25.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第1254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或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的处罚 B . 该法能够杜绝高空抛物的行为 C . 一般违法行为必然演变为犯罪 D .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 26. 图示法是学习概念间关系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7. 下列机构中,不是法律服务机构的是(    )
    A . 人民法院 B . 法律援助中心 C . 律师事务所 D . 公证处
  • 28. 某校为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反诈意识,进行了专项的问卷调查。下表是此次调查的有关数据情况。这警示青少年要(    )

    项目

    学生或家长遇到过诈骗

    因贪图获利而误入圈套

    虽报警仍无

    法追回

    关注各类反诈宣传

    有过再次上当受骗

    比例

    30%

    27%

    90%

    95%

    10%

    ①拒绝不良诱惑,莫图一时之快②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

    ③依法自律,增强法律维权意识④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9. (2021八上·瑞安期中) 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现象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①及时拨打110电话或争取成人帮助   
    ②挺身而出,坚决与不法分子拼到底

    ③不动声色,装作没看见,悄悄溜走   
    ④虚张声势,与不法分子巧妙地周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三、分析说明题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一番教导,小敏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开始减少上网时间,走出虚拟世界,关注生活、关心社会,逐渐养成亲社会行为。

    1. (1) 结合材料一,说说如何认识网络的利与弊?
    2. (2) 如果你是小敏的朋友,从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角度,继续劝说小敏。
    3. (3) 走出虚拟世界,拥抱现实生活。请你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加强校园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材料二  针对此通知,小明所在的班级对此看法不一。反对者认为:“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使用手机是我们的自由,学校不应该限制我们的自由。”

    材料三  小明发现学校落实《通知》一段时间以来,班级同学手机使用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仍有一些不良现象:有同学没有按照要求,悄悄将手机带入课堂,不时拿手机浏览信息,甚至玩游戏;有同学利用课间休息,拿出手机上网、查询、抄袭作业。另外,班主任还是为管理手机难而叫苦不迭等。

    1. (1) 材料一启示我们加强校园管理需要什么作保障?
    2. (2) 请运用“自由与规则”的知识,对材料二中反对者的观点加以评析。
    3. (3) 作为学生,我们应如何让《通知》中的相关规则真正落实于“行”?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召开“我眼中的最美家乡”为主题的班会,部分同学发言如下:

    1. (1) 计良庆身上体现了什么优秀品质?他是怎么践行这一品质的?
    2. (2) 乙同学的发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价值准则?这对我们有何启发?
四、综合探究题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件回放)2021年3月18日,H市人民法院审判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吴某利用网络非法集资14亿元,实际诈骗2.39亿元。依据刑法,法院判处吴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学生说法)

    小华:网络诈骗行为害人害己,又触犯了国家法律,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

    小刚:吴某的诈骗行为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他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1. (1) 结合“案件回放”思考,说说人们的行为底线是什么?
    2. (2) 小刚的说法对吗?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请说明理由。
    3. (3) 联系小华的说法,谈谈吴某的结局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警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