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1-03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玉溪模拟)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了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大量珍贵文物,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烧制青铜 B . 打磨象牙 C . 雕刻玉石 D . 捶打黄金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连接仪器 C . 闻气味 D . 加热液体
  • 3.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都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颜色、状态 B . 氧化性、可燃性 C . 导电性、硬度 D . 熔点、沸点
  • 4.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 . 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C . 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 . 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气体有:SO2、CO2、CO等
  • 5.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实验室废液可以任意排放 B . 用硬水洗衣可节约用水 C . 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 . 用洗青菜的水浇花
  • 6.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排水法集满气体后,先从水中取出集气瓶,再盖上玻璃片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握紧试管外壁,后将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观察气泡 C . 用排水法集满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D . 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用手指捏紧胶帽,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
  • 7.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 .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 . X、Y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分子和离子 D . 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
  • 8.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 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C . 篮球充气后鼓起——气体分子数目变多,压强增大 D . 气体降温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 9. (2021九上·兰山期末) 如图是铜元素和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坐标图,试判断C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A . CuS B . CuS2 C . Cu2S D . Cu2S2
  • 10.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Fe2+②Fe3+③Cu④H⑤P2O5⑥CuSO4

    A .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③⑤ B .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⑤⑥ C . ①②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D . ⑤中的数字“2”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2个磷原子
  • 11.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 . 过氧化氢、氯化钾、铁粉 B . 浓氨水、水、水银 C . 液氧、四氧化三铁、氖气 D . 食盐水、氧化镁、二氧化碳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吸收热量,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B . 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白光,放热
  •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化合反应一定只生成一种物质

    ②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相同

    ③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④若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也有非金属元素,则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⑥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则该元素可能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A . ①③⑥ B . ③④⑥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④⑥
  • 14. 下列概念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离子

    氧化反应

    氧化物

    分解反应

    Y

    原子

    化合反应

    单质

    物理变化

    Z

    分子

    化学变化

    纯净物

    化学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已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处为69.72,②处为31 B . 镓元素和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 C . 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D . 镓离子的符号为Ga2-
  • 16. 某科研团队发布消息洛匹那韦(化学式为C37H48N4O5)能对病毒有抑制效果,下列对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洛匹那韦属于混合物 B . 洛匹那韦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 洛匹那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 D . 洛匹那韦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17. 下列各选项数据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前者

    后者

    数据

    A

    S2-

    S

    电子层数相等

    B

    1g氮气

    1g氧气

    分子数前者大于后者

    C

    aL水

    bL酒精

    混合后体积小于(a+b)L

    D

    mg硫

    ng氧气

    充分反应后生成(m+n)g二氧化硫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肼又称联氨,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肼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发生如图所示两个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Ⅰ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 反应Ⅱ前后原子数目改变 C . 反应Ⅱ中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17:7 D . 想要得到更多H2 , 需减少反应Ⅰ的发生
  • 1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图1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发现燃烧产物中有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

    ②氮化镁能与水反应,

    同学们设计图2装置验证氮化镁与水的反应,向A烧杯中加入一种常见液体试剂,B烧杯中加入燃烧产物,滴入适量水,实验过程中A烧杯内有明显现象。下列关于上述两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1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测量气体体积 B . 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A烧杯中可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D . 图2实验还可以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20. 下列图像对应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21. 现有①液氮;②水银;③二氧化碳;④清新的空气;⑤四氧化三铁;⑥冰水共存物;⑦氧气与臭氧的共存物;⑧充分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后留下的固体

    请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 (1) 属于混合物的是
    2. (2) 属于氧化物的是
    3. (3) 属于单质的是
    4. (4) 含有氧分子的是
    5. (5)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22. 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氢离子

      ②3个硫酸根离子

      ③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构成氯化钠晶体的最小微粒

      ⑤写出锰酸钾的化学式并标出锰元素的化合价

      ⑥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2) 下图是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②A、B、C三种原子中,与C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A”或“B”);A与C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3. 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主要成分是甲烷,已知甲烷(CXHY)相对分子质量为16,请回答:
    1. (1) 写出甲烷的化学式
    2. (2) 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将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0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
三、综合题
  • 24.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请结合题中所给试剂回答下列问题,试剂: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

    1. (1)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从试剂瓶中取出药品时,使用的仪器是
    3. (3)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不需考虑的性质是____(填字母)
      A . 颜色 B . 可燃性 C . 溶解性 D . 密度
    4. (4) 已知NO气体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若某气体可以用C装置收集,则换用F装置收集时,应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5. (5) 下面是对“MnO2催化H2O2分解制氧气实验”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Ⅰ、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5%的H2O2溶液加入干燥管的球泡中,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Ⅱ、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①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

      ②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节约药品

      b、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c、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 25. 空气和水都是是宝贵的资源,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Ⅰ、下面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CO(NH22(尿素)的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步骤①是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X的化学式为,得出结论的依据是

    2. (2) 步骤③说明: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变化。
    3. (3) 步骤③反应(填“是”或“不是”,下同)氧化反应,步骤④的反应化合反应。
    4. (4) Ⅱ、下面分别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净化长江水样示意图(图1)、生活中的简易净水装置图(图2)、实验室电解水简易装置图(图3)。

      在图1流程方框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写的“关键词”是(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沉降 d、吸附

    5. (5) 图1得到的蒸馏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水蒸馏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b、水分子间的间隔        c、水分子的能量 d、水分子的构成

    6. (6) 在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中,用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做净水材料。要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①②③处分别放置的是
    7. (7) 关于图3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是电源正极,B为电源负极

      ②该实验过程中,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该实验是从定量的角度证明水由氧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④该实验是从定性的角度证明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26.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与改进。

    1. (1) 化学史上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曲颈甑中汞的作用是。该实验的缺点是耗时太长且
    2. (2)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红磷熄灭以后,要等冷却到室温方可打开止水夹

      C.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D.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③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远低于1/5,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

    3. (3) 因红磷燃烧无法将装置中的氧气完全耗尽,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连接好仪器后首先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②装入足量铜粉,将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粉。加热时需要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目的是

      ③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读数时已将气球内的气体挤入硬质玻璃管):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硬质玻璃管内气体

      注射器中气体

      注射器中气体

      21.0mL

      10.0mL

      3.6mL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7. 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酒精灯中使用的是工业酒精,含有少量的水。

    ②酒精灯灯芯的主要成分是(C6H10O5n(天然纤维素)

    1. (1) 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知乙醇燃烧生成了水。从原料选取的角度分析,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2. (2) 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在集气瓶d中加入适量,将燃着的酒精灯放在(填“a”或“b”)处,从另一端连续抽气,观察现象可知乙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也不够严谨,原因是
    3. (3) 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乙醇燃烧产物。用数据采集器检测到乙醇燃烧过程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同学们认为依据图4可以推断出乙醇含碳、氢元素,结合曲线图说明同学们判断的证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