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9月...

更新时间:2022-10-26 浏览次数:5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除了《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这两首写到商周祖先降生时略有神话色彩外,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这体现了《诗经》(    )
    A . 浪漫主义的时代特色 B . 家国统一的认识观 C . 以人为本的民族心理 D . 世俗化的审美趣味
  • 2. 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 . 体现礼法结合特点 B . 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 C . 主要发挥政治功能 D .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3. 宋代建立以各级官吏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各级官府一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赈济措施,另一方面将新医药学知识应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医诊治、施散药品、建立医院、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措施。据此可知,宋代瘟疫防治(    )
    A . 社会力量发挥核心作用 B . 重视防疫方法创新与运用 C . 受到儒学礼乐思想影响 D . 自然灾害频发推动其发展
  • 4.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发展,逐渐成熟,并-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南方开发 B .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C . 聚族而居,族产共享 D . 传统儒家思想的推动
  • 5. 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
    A . 受到“大一统”观念指导 B . 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 C . 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 D . 助推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
  • 6. 明末清初张履祥设计了一种土地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可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 )
    A . 利于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B . 推动了生产规模固化 C . 加强农业生产自给自足性 D . 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
  • 7. 1846年至1856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从420万英镑涨到840万英镑,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的扩大(    )
    A .   阻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 . 改变列强攫取中国利权手段 C . 推动西方列强进一步侵华 D . 瓦解中国传统朝贡贸易体系
  • 8. 1896年,梁启超说:“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梁启超主张( )
    A .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 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 . 批判传统儒学思想 D . 学习西方最新成果
  • 9. 中世纪西欧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这反映了欧亚大陆(    )
    A . 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 .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 东西文化的同源性 D . 经济基础的一致性
  • 10. 英国历史上的图书馆,用户需要支付费用,要求图书馆降格到“贫民阶层”的呼声与日俱增。1850年,经过改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努力,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众教育、休闲的需求 B . 英国议会的立法保障 C . 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提升 D . 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 11.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据此可知,美国制定宪法的理论基础是(    )
    A . 人民主权学说 B . 民主共和思想 C . 分权制衡原则 D . 社会契约理论
  • 12. 19世纪欧洲历史研究开始关注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    )
    A . 关注民族历史研究 B . 体现历史唯物主义 C . 推动历史学科独立 D . 走向理性化专业化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约600米的铁路,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京城百姓“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铁路拆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横中国大陆的铁路网雏形出现。法国铁路工程师埃斯巴尼总结了中国境内的铁路:第一类,以征服方式强加给中国人的铁路——俄国的中东铁路,德国的山东铁路,法国的云南铁路;第二类,名义.上属于中国,但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都以签订借款和经营合同的形式被外国力量攫取的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第三类,建设权和经营权属于中国的铁路,使用以中国国民收入为担保的借款,外国控制力量有限一津浦铁路、广九铁路。

    ——摘编自田吉舷《中国近代铁路的灰暗记忆》

    材料二:1828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居世界第一位。1850年,国会通过法令:在拟议中的铁路线两侧间隔地段每一英里铁路赠予6平方英里的土地。1867年,国会通过给铁路修筑公司以巨额贷款的法令。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在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到19世纪末全美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据统计,美国的铁路建设投资的85%为私人投资,居民积极购买股票和认购债券。铁路是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无可争议的重要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铁路建设的条件及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所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本书译者之一邵旭东说,在弗兰科潘的“世界新史”架构中,那些“路”都是些值得大书特书的,他选择了从多线程的“路”来观察世界历史,将世界史重新组合成一个与时俱进的完整体系。下表为该书的部分目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对目录中学者提出的“路”谈谈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震(1724年~1777年)自幼跟随布商父亲走南闯北,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见多识广,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追本穷源的思维习惯。他提出“治人者应该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戴震还重视地方志的编撰,一切与民生相关者都加以关注;他抨击程朱“以理为气之主宰”是“诬圣乱经”;戴震批判宋明以来程朱之学,用“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击“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戴震提出追求人欲的满足是正当的人性要求,民众被“理”桎梏是莫大的悲哀。

    ——摘编自方利山《朱熹与戴震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戴震治学广博,一生著书诸多。51岁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52岁得到乾隆皇帝的特别开恩,赐同进士出身,但次年便英年早逝。此后,戴震一直被当作著名的考据学家备受尊敬,然而其学术中最有现世价值的义理学说直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才开始流行和被关注。梁启超盛赞戴震哲学“乃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之思潮之本质绝相类”,胡适指出戴震哲学“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戴震思想与程朱理学的不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初期对戴震学术贡献评价的变化,并简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