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20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hè)菡(dàn)(chǔ)蓄(huì)人不倦 B . (yín)宿(rú)梁(jí)(huǎng)然大悟 C . (léng)镜粗(guǎng)(chéng)清(duó)咄逼人 D . (mì)(zhuó)食吝(sè)(xù)絮叨叨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 冷冽  林阴  憔瘁  人声鼎沸 B . 菜畦  骄媚  喉咙  花团锦簇 C . 臃肿  窠巢  姊妹  人迹罕至 D . 嘹亮  高邈  分歧  竭然不同
  •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次活动中,他顾全大局,尽量使大家各得其所 , 但仍有一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B . 听了他说的话,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 原来老人不是这个扶起他的小伙子撞的。 C . 文化公园秋菊展览,菊花造型花团锦簇 , 真是美不胜收。 D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4. 句子的重音和停顿标注最恰切的一项是()

    重音,一般用着重号"·"标在词语的下面。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V"号标示在词语之间,不限于标点处。

    A . 小山V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B . 小山 V把济南围了个 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口儿。 C . 小山整把济南V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儿。 D . 小山把济南V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儿儿。
  • 5. 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号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 .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在这个语境中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C .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中的借喻) D . 宇宙之外是什么?科学家给出三种可能。("之外"是名词,"是"是动词)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 B . 成语"高朋满座""率先垂范""不吝赐教""敝帚自珍"都是敬辞,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 . 古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高山流水","管鲍之交"。
  • 7. 根据提示默写。
    1. (1)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5. (5)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
    7. (7)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 (8)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二、(26分)
  • 8.  名著阅读。

    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请你联系其中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 9. 经典名句填空。
    1. (1) 君子敬而无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手足情深》)
    2. (2) 直言之人,千古谓之忠;,千古谓之佞。(《忠言直谏》)
  • 10. 孔子认为"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可见践行正道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开始,想一想,为什么做人忠实讲信用、行为踏实就能通行千里?请写出你的看法。
  • 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 , 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 (1) 这首词中的"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 (2) 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与《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所抒发的情感比较,有何不同?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世说新语·规箴》)

    【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

    (《论语·为政》)不服。"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汉元帝时官至魏郡太守。②举直错诸枉∶举,提拔。错,通"措",置。枉,不正直。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

    1.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京房与汉元帝共

      问帝

      ③幽、厉之君何以

      ④所何人

    2. (2) 下列加点"而"字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知不忠任之

      A . 相委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温故知新(《论语·为政》) C . 人不知不愠(《论语·述而》) D . 时习之(《论语·学而》)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

    4. (4) 京房规劝君主,为什么要从周幽王、厉王说起?上面两段文字都提及治国的问题,请简要概括反映了怎样的相同的治国主张?
三、(24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甲)____(A.宾至如归B.不速之客)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①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责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乙)____(A.风风火火 B.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③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花枝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须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 (1) 通读全文,说说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 (2) 第4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自家小院四季轮转的繁荣花事,这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
    3. (3) 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4. (4) 文中多处描写了夹竹桃,请从①②③三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进行鉴赏。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入自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乎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星。""千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 (1) 标题"奶奶的星星"有何深刻含义?
    2. (2)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归纳。
    3. (3)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文中的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
四、(5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成长中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我们迈入一个成长的新阶段时,会更清晰得感受到这种变化。而今,从小学迈进初中校门的你,也许在不经意之间也发现自己发生的变化了吧?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选取合适的角度,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