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开学摸底...

更新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4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左传》记载: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公参加国君的宴会,正值食用罕见的鼋(大甲鱼,楚人奉献)汤,郑灵公赐大夫食用,独“子公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当年夏天,子公“弑灵公”。在上述事件中(    )
    A . 楚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 . 记载者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 C . 传统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 D . 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礼行为
  • 2. 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

    记述

    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

    《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

    《汉书·王子侯表》

    汉成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贷谷息过律免”

    《汉书·王子侯表》

    A .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B . 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 C . 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 D . 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 3.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客观上反映出唐代(    )
    A . 文化气派的宏大 B . 平民社会逐渐形成 C . 社会控制的松弛 D . 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 4. 汉唐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则以宣慰使、安抚使千户等官职封予各少数民族首领,其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遂形成一定制度。元朝这一举措(    )
    A . 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 B . 通过恢复分封制度以巩固统治 C .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 . 实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
  • 5. 下图描绘的是清代(    )

    A . 商帮主要贸易方向 B . 人口主要迁移方向 C . 高产作物传播方向 D . 粮食主要运销方向
  • 6.  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时,则首次取消了“一体均沾”的条款。这反映出(    )
    A . 传统的宗藩国家体系逐渐解体 B . 中国面临的列强侵略压力减轻 C . 清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 D . 洋务运动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 7.   1905年,《时事画报》报道:“丈夫和小妾对于女儿是否需要缠足的事情意见相左,丈夫认为:如今风气已开,不应再自寻苦恼。而妾则认为丈夫偏心,为嫡女缠足而自己的女儿则不让缠足,被丈夫谴责后自寻短见”。这反映出(    )
    A . 尊孔复古思想大行其道 B . 废止缠足已被民众接受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社会转型面临较大阻力
  • 8.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    )

    A . 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 B .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进展 C . 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 D . 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 9. 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并未因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仍坚持这一战略。这主要是由于(    )
    A . 美国与英国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 B . 中国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 C . 日本战略重心仍在中国敌后战场 D . 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压力减轻
  • 10. 表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编,这反映出两次会议都(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应该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

    体制改革

    A . 主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 强调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C . 发出了根本性体制变革的时代强音 D . 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1. (2022·济南模拟) 在古代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在公民大会上出现争执时保持中立,人人必须站在某一立场上反对另一方,否则将被没收财产并予以流放;哲学家或饱学之士也无权隐居,他们有义务在公民大会上投票选举,并轮流为官。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 . 民主决策,实行公民轮番而治 B . 依法治国,有效防范以权谋私 C . 崇尚理性,人文精神充分弘扬 D . 国家至上,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 12.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女王为其颁发了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和亚洲的贸易特权;但是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取消了它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3年又取消了其全部贸易业务。这一转变说明(    )
    A . 垄断资本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B .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政策的调整 C .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 D .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
  • 13. (2022高一下·定远月考)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 B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 . 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 D . 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 14.   1913年,德国外交部用于支持海外学校的预算拨款,达150万马克;1920年,法国外交部将国外法语学校与著作办公室升格为法语著作司;1934年,英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立,负责推进英国的海外利益的“特别文化使命”。这表明三国(    )
    A . 把争夺文化霸权列为首要任务 B . 文化输出与世界扩张同步 C . 实现国家战略以文化手段为主 D . 文化传播由自发进入自觉
  • 15.   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其中第301条的核心内容是“当美国认定自己的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时,美国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消除这些侵犯”。自此以后,美国据此屡次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这客观上反映出(    )
    A .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 . 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C . 美国对世界贸易的支配力增强 D .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纪二

    1. (1) 在两则材料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 (2) 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掀起回国投资建厂的热潮,为支援祖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1929年至1932年底,南洋华侨归国者就超过二十八万人。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抗战的不同时期,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变化

    ——据吴元、童莹《战时华侨投资国内空间分布:基于政策视角的解读》

    注:1032年,受日军侵华形势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以长安为陪都进行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所给地图中画出中国抗战不同时期海外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的主要区域及其方向变化,并任选其中两大区域说明理由。(要求:按图例要求圈画出大致的地域分布及其变化方向;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供年节时张贴以供祈福纳祥、驱神辟邪及装饰之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掀起旧年画改造工作。图4为凤翔县新式历头灶神画(历头中年历气节表未印),是当时年画改造初期的尝试之作。

    新灶神画

    年画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民主家庭”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概括指出新灶神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停战车厢

    材料:在巴黎东北部的贡比涅森林停着一节编号为“2419D”的车厢,这节车厢极富传奇色彩。据说它曾是拿破仑三世的御用车厢,但1870年9月拿破仑三世在与普鲁士的色当战役中战败被俘,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1918年11月11日,法军最高司令福煦元帅作为战胜国的代表,在这节车厢中与德国代表签订了停战协议。之后它正式以“停战车厢”之名,进入象征法国军威与战功的荣军院,接受人们的致敬。而在1940年6月21日,这节车厢又被德国人从博物馆里拉出来,做为法国停战投降文件的签署地,并被当作战利品运回德国,变成德国民众瞻仰的“爱国主义景点”,直到德国战败前夕被战火焚毁,

    1950年9月,法国政府将一节与“2419D”号车厢同一生产批次的车厢,布置成“停战车厢”原来的模样,重置于贡比涅森林。与此同时,“舒曼计划”开启了西欧以煤钢联营为序幕的经济、政治合作进程。此后针对这节“停战车厢”的纪念,则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对过往的包容和理性。2018年11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停战车厢”前共同参加了一战停战百年的纪念活动,携手跨越历史恩怨,开创了合作的新篇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停战车厢与法德关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