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2-09-29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2) 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
    3. (3)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 (4) 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5)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7) 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千古传咏的名句是:“”。
    8. (8) 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ㅤㅤ大雪,冬之钢琴曲的重音。它洋洋洒洒,飞越庭院、穿过枝丫,献一场豪放又精致的舞蹈。它安安静静,用朴实的、肃穆的、宽容的笔法绘就浓浓冬韵里的灵秀之姿。它蓬蓬软软,像鹅绒毛、像棉花糖此类美好事物,不能用力过猛地捏着,得轻捧着才能呵护。

    ㅤㅤ“蔌天花落未休,寒梅疏竹共风流”,用素雅装zhuì天地,它是不容错过的美好相逢;“净扫竹亭聊饮酒,恰如明月照金盘”,和万物相得益彰,它为世间美好奏一曲温柔;“随风拂拂玉花飘,入夜寒窗更寂liáo”,与静谧相得益彰,它伴可心人儿入美好梦乡;“寒入雁声霜满地,香沈梅影月当崖”,在逆境行路踏歌,它赋拼搏奋斗以昂扬精神……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②装zhuì

      ③寂liáo

    2. (2) 下列与“灵秀之姿”短语结构一致的是(   )
      A . 飞越庭院 B . 浓浓冬韵 C . 入美好梦乡 D . 寒梅疏竹
    3. (3)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写出与之同在冬季的其他三个节气的名称:
  • 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ㅤㅤ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板过来,喝道:“调戏良家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ㅤㅤ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忙,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兄弟,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依势豪强专一爱淫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ㅤㅤ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ㅤㅤ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知她是林冲的妻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ㅤㅤ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的绰号是什么?妻子遭人调戏,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却不打,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4. 九(4)班同学正在开展“劳动最光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下面是王燕同学演讲稿的结尾处,请你按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劳动何以为荣?劳动何以崇高?正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天道酬勤”,a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凭借这种精神,发明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奋进的中国,b不仅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更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

      劳动是一首诗,每一个举动都是美丽的韵脚;c_,_。劳动让我们沉醉,劳动让我们快乐!同学们,就让我们努力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做劳动标兵,让我们的校园处处盛开美丽的劳动之花吧!

      ①a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b处画线句子有错误,修改后的句子应该是:

      ③根据演讲稿的内容,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c处以“劳动”为开头续写一句。

    3. (3) 班中准备组织学生到卫生区进行除草活动,需要向保管室借手套64副,铲子32把,小垃圾桶8个,请以班委会的名义想向学校保管室写一份借条。
二、阅读(55分)
  • 5.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要“精”到极致

    耿欣

    ㅤㅤ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穷年皓首研治一经,虽受条件所限,难以遍览群书,但读一部就是一部,咀嚼烂熟,透入身心。

    ㅤㅤ②在精选中择好书。好书,能使人“通天下之精微、晓万物之是非”。书之好,在文、在理、在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蕴藏着文明的记忆,集聚着智慧的结晶。读书不失为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经验的一种捷径。选择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挚友,“交谈”之中体会人间五味、“相顾”之间看尽世事变迁、“聆听”之际感悟个中真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领袖论著,可以领悟精神实质,提升思维层次;读人文社科,可以纯正思想品性,陶冶品德情操;读历史典籍,可以通晓古今中外,明辨是非善恶。

    ㅤㅤ③在精品中得余味。对待读书,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读书,是将所学转化为所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知识快餐”的时代,一些人抱怨精读耗时太长、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量太少,实则不然。只有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才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只追求学习数量、不追求学习质量的人,即使拥有那些“匆匆掠过”却未消化吸收的知识,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快”却是“慢”了。唯怀有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下足“细功夫”读书,对妙语珠字精抠细品,方能万千笔墨胸中藏,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ㅤㅤ④在精思中寻感悟。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读书而读书,读而不思、读而不悟,难以体会古人读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学而不厌、触类旁通的大智慧。《中庸》提到,求学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醒我们读书却不唯书。只有用思考、质疑和批判态度读书,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才能理清有用和无用,才能把书读深、读透、读精。

    ㅤㅤ⑤在精用中求实践。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精用是读书的试金石,也是读书成果的“实战场”。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会读书的人,把读书得到的知识、积累的成果向实践行动转化,与岗位需求对接,以学习力助推战斗力、保障力的生成。在用的过程中,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毅力与决心,远沽名钓誉之心,戒急功近利之意,去冒进浮躁之气,才会避免陷入“蛮干、瞎干、胡干”误区,避免走进“空谈”的尴尬窘境,着力解决“用得对、用得准、用得好”的问题。

    ㅤㅤ⑥“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读书“精”到极致才能有“质”的飞跃。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 (2)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 (4) 选文第③④⑤段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5. (5) 你认可作者读书的观点吗?结合你的读书实践,请说出你的看法。
  • 6.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ㅤㅤ太空教育有多种形式,其中在太空授课是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ㅤㅤ美国女航天员巴巴拉•摩根曾于2007年在“国际空间站”上对地面青少年进行过世界第一次太空授课。在摩根的太空授课活动中,一个学生想了解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中锻炼身体的,摩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身旁2个身材魁梧的航天员举了起来,一手一个,并装出一副很吃力的样子。另一个学生想知道如何在太空喝水,摩根便从一个特制的饮水袋中挤出几个水珠,然后她和同事们用嘴接住四处飘动的水珠并吞下去……

    ㅤㅤ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从而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加深了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对太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ㅤㅤ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的太空授课有明显的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中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中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但难度也较大。

    材料二:

    ㅤㅤ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部环境与地面有天壤之别,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地面难以模拟的长期失重环境。燃烧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过程与重力有很大关系。可能一般人没想过的,常见的泪珠状火焰就是因为重力引起的对流产生的。蜡烛在地面燃烧时,由于加热后的周围气体密度低而上升、较冷的气体从下面补充进来形成的对流作用,将蜡烛的火焰拉长呈泪珠状,并且由于炭黑来不及充分燃烧就被带走,使火焰呈红黄色。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没有了对流现象,蜡烛不仅燃烧速度比地面慢得多,且其火焰呈球状,炭黑也能够充分燃烧,使火焰呈蓝色。

    材料三:

    ㅤㅤ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第一课,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3时40分左右开始,吸引了亿万目光。

    ㅤㅤ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ㅤㅤ此次太空授课与首次太空授课有些不同,一是因为“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比2013年首次太空授课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要大许多,而且更现代化,所以可以更方便、更精彩地演示太空实验和太空生活等;二是我国的测控通信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依靠天链1号中继卫星星座提供的宽带,可以把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更流畅的传回地面;三是这次不仅有物理实验,还有生物实验,因而可使青少年开阔眼界;四是王亚平已经有太空授课的经验了,因此这次更加从容、淡定、有趣地为全球青少年演示奇妙的太空实验。

    ㅤㅤ2022年,中国将建成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的大型长期载人空间站,可以相信,届时中国的太空教育会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用视频传输、天地通话、搭载实验、参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或在地面开展太空设计比赛、参观体验和知识讲座等活动。中国有关部门几年前就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青少年太空实验方案,并且每年都请专家进行评审,其中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未来有望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总之,未来太空教育的前景十分广阔。

    1. (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空授课是太空教育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B . 当前,中国太空授课比美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更高。 C . 空间站既是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D . 2022年,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将被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
    2. (2) 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中美太空授课的差异,试举一种并简析其作用。
    3. (3) 从材料三看,中国2021年太空授课与2013年的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进?请概括。
    4. (4) 有人说,太空授课其实就是在“作秀”,你怎么看?
  • 7.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ㅤㅤ【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ㅤㅤ【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 , 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ㅤㅤ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注]①索蟫:白鱼,指书里的蠢虫。②灰丝:指虫丝。③卷轴:书册。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媵人持沃灌:

      白玉之环:

      烨然若神:

      ④家贫难

      ⑤今黄生贫予: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故有所览,辄省记。

    3. (3)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4. (4) 从[甲][乙]两文看,学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三、写作(55分)
  • 8. 作文题目: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他们在不公不允中仗义执言,在挫折失败中奋勇向前……只因他们是少年!

        请以“我愿做  ▲  的少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