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2-09-25 浏览次数:3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 liè)     记(zǎi)    农(diàn)    重峦叠(zhàng) B . (zhuó)  味(xīng)    黑(yǒu)    摩肩接(zhǒng) C . (xìn)     雕(lòu)     首(qiáo)   恹欲睡(yē) D . (sāo)    踌(chú)     临(bīn)     惟妙惟(xiào)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暴晒  辟邪  销毁  俯仰生资 B . 防御  秀颀  琐屑  弹精竭虑 C . 喧器  遏制  蒙昧  自出新裁 D . 桥墩  狼藉  教晦  无动于衷
  •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 (1) 十一届徐汇区纪委委员在区纪委书记的带领下共同 (景仰  敬仰  瞻仰)龙华烈士陵园并参观“借次清霜坚傲骨——龙华英烈之首届中共中央监察委四烈士专题展”。
    2. (2) 一高校口语课上,外教 (慷慨陈词  义正言辞  慷慨激昂)地演示如何有感情地阅读英文故事,课堂活跃激情满满。
  • 4. 经典诗文默写。
    1. (1)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 (3)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 (4) 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5. (5)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李清照《渔家傲》)
    6. (6) ,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7. (7)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 (8)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9. (9)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10. (10) ,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茅盾《白杨礼赞》)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长城是这个星球上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是全世界最长的连续线路遗产。②长城的特殊性_______在于长,_______在于其山巅峭壁、荒漠戈壁的赋存环境。③通过文保单位的普查检测,使长城丰富的建筑细节、坐标位置都在实验室建档立卡。④当前,各地各段长城正以各个不同的特征亮点,向世人渐次展现不同以往的东方魅力。

    1. (1) 请提取第①句的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
    2. (2) 请在第②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3. (3) 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 6. 昆虫自有其“虫性”,但法布尔在描写昆虫的行为时,却常从人性的视角,对昆虫的行为加以善恶是非的评价,这些评价中常常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昆虫记》的内容,任举书中一例加以说明。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7. 请你参加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下来。
    2. (2) 根据“百度百科”的知识提示,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

      A . 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 B . 西安鼓乐 C . 陕北秧歌 D . 秦始皇陵
    3. (3) 下面是同学们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结果,请写出你从中得到的结论,并针对此种情况,说说你认为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4. (4) 小兰对世界遗产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不够明确,请你根据下图,用简明的语言为小兰进行讲解。

三、阅读理解(46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材料二】“祝融号”火星车长啥样?“祝融号”火星车从外貌上看,就像一只美丽的“蓝色闪蝶”,重240公斤,长33米,宽3.2米,高1.85米,携带6台科学载荷,可以全方位了解火星,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它由结构与机构、移动、天线、热控、供配电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能够承受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力学、热、辐射等空间环境;二是落火后与进入舱配合完成释放、分离任务;三是在火星白天时完成火星表面感知、探测、移动等工作,在火星夜间进入待机状态四是能够适应火星表面环境,具有自主休眠和唤醒能力。按任务要求,火星车拥有90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约为一个地球日)的设计寿命。

    【材料三】“祝融号”火星车如何在火星“荒野求生”?火星表面气压大约是地球大气的1%,火星表面白天最高温度大约27摄氏度,晚上最低温度大约零下130摄氏度;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大气表层光照强度大约是月球表层的三分之一,火星大气吸收太阳蓝绿光,容易造成光谱红偏,而且火星沙尘沉积也会影响太阳电池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还多,狂风会掀起大量的沙尘、石块,形成特大沙尘暴,让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不再灵活;为了应对这些状况,研制团队使用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不易沾上灰尘,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火星表面岩石密度大约是月球表面的2倍,其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虽然与月壤类似,但存在表层土壤坚硬、里层土壤松软的情况;研制团队对此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让火星车可以实现抬轮和蠕动,便于车轮下陷后脱困。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 . “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C . 火星车由10个分系统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按任务要求,它拥有90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约为一个地球日)的设计寿命。 D . 火星上的风速每秒180米,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形成特大沙尘暴,让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不再灵活。
    2. (2) 【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研制团队采用了哪些措施让“祝融号”火星车克服困难“荒野求生”?
    4. (4) 【材料四】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实际,说说习近平总书记这么强调的原因。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敬畏这些古树圣

    光其军

    ①树在,老成了古树,依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历着风霜雨淋,倒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②从孔子故里曲阜回来,萦绕在心头的一直就是这些古树。它们寂寞地屹立在孔庙、孔府和孔林里,已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了。这一过程,漫长且艰辛,非人类所能坚持。面对不屈的它们,我只能报以敬畏,而它们也仿佛用沧桑的眼光注视着我。

    ③看这些古树,大多是古桧树和古柏树,高矮不一,粗细不一,站立的形态不一,唯一相同的是都在活着,而且还会一直活下去。活着,就是存在,就有一种精神传承,想此,内心就自觉地涌出一种尊崇。再看它们,树身大多是光秃的,被天光映着,反射着一种光,隐着一些密言,令心情一下子变得芜杂。

    因为岁月,还因为某些不可违逆的因素,这些古树们,有的树身,被钢板箍着;有的树身,树洞被水泥堵着;有的树身,被钢筋支撑着。这些物象,虽实不忍睹,却又正常。我知道,它们都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还不愿被岁月打败,仍然还在顽强悲壮地延续着生命。因而,就有虬曲苍劲的树的上部,那些枝干依旧活力张扬,生动着自然,意喻着某种哲理。

    ⑤而古树以苍老沉稳的姿态呈现,与我看来都硬朗且刚健,表达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都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虽然表面上,它们呈现的是静止,但我知道,静止的下面,是汹涌澎湃的生命运动。至今,它们还在运动,这一过程伟大,我们不可能看见。而人的生命历程没有古树的生命恒久,当然是见证不了它们从幼苗到苍郁这一伟大且壮观的生命过程,也就无法体味它们在悠悠岁月中磨砺的况味。

    ⑥古树的周边,那些飞檐彩拱的庙宇,桧柏掩映的殿庑,如岗如阜的陵墓,蚀迹斑斑的碑碣,与古树和谐且协调着,浑然成了一个整体。这些静止的物象,都在叙述着历史,苍老着岁月,都在天地间成就着生命的壮美,构成着特有的历史画卷。我阅读起来,竟是那样厚重和极其静美。

    ⑦缓步走向一棵古树,就被它皲裂的树身和中间一个碗口大的树洞所震撼。这树全身都是一道道干裂的树皮,像是被岁月的刀刻下的深深的痕。而在它的深处,曾经的青春应该都是鲜活的存在。靠近它,似乎就感受到了它的欢笑,然而,待我用心贴近的时候,竟什么都没有了。唯有那树洞还张开着,像一只眼睛,阅读着来人,洞察着世界。可它里面黑黑,也不知深藏着一些什么。我只能踮起脚,将脸凑近它,鼻尖抵近洞口,深深地,缓缓地呼吸,莫名就漾起一种意念,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在母亲怀抱里的温暖和亲切。

    ⑧古树前,走过的人无数,走来的人也将无数,会有多少人对其思考?可能更多的人会滋生一些悲悯,哀叹它的不幸。然而,树在,人却走了,人,究竟不如树啊!树在,老成了古树,依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历着风霜雨淋,倒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面对古树,不难知道它们忍受着怎样的寂寞、清贫和诱惑?古树不言,以它的挺立,傲然于世上,该是它在幸福地享受孤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修行?

    ⑨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不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寓于树木,以期万古长青,留下精神。如此,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这时,树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成为了某种化身。

    1. (1)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③段中“活着,就是存在,就有一种精神传承,想此,内心就自觉地涌出一种尊崇”含意的理解。
    2. (2)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因为岁月,还因为某些不可违逆的因素,这些古树们,有的树身,被钢板箍着;有的树身,树洞被水泥堵着;有的树身,被钢筋支撑着。

    3. (3) 阅读文章第⑤~⑧段,谈谈作者敬畏“这些古树”的原因。
    4. (4) 阅读文章,说说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 (5) 文章通过对“古树”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行乱其所为

      ②而后

      于声

      ④国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忧患

      相与步中庭

      B . 必先苦心志

      如土石何

      C . 行拂乱其所

      以顺正者

      D . 后喻

      去之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 (4) 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含义?
    2. (2) 有人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四、作文(5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苏轼的心中装下承天寺的月光,走向豁达;陶弘景的心中装下山林的美景,坚守一份宁静和淡泊……生命之长河,我们在万事万物中感知人情冷暖,积蓄智慧,汲取精神与文化的能量。你的心中曾装下了什么呢?

    请以“心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