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贵港市2022年中考历史质检试卷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2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1. 元朝为加强对全国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 2. (2021·江西) “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材料介绍的是(   )
    A . 《史记》 B . 《齐民要术》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3. 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B . 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 .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 在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作用
  • 4.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造成以下表格各个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自然灾害 B . 农民起义 C . 列强侵略 D . 军阀混战
  • 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
    A . 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B . 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战略转移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 .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 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说:“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指的是(    )

    A .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 .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 打退国民党重点进攻 D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7. 某公众号推出了一期专题,包括“民国时期北平的交通管理”“凤冠霞帔与西式婚纱”“浅谈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等文章。据此判断,这期公众号的专题是近代(    )
    A . 民主政治的进程 B . 新式教育的出现 C . 社会生活的变化 D . 民族工业的发展
  • 8. 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A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提出免除农业税 D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下列对各时间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段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 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④段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0. (2021·自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 . 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 11. (2021·眉山) 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
    A .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 . 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 . 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12.   2022年是哥伦布首次航行的530周年,某校某班的同学想排练一部历史剧《哥伦布远航》,以此礼赞那个大航海的时代。下面是他们剧本中的几句台词,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哥伦布坚信地圆说 B . 哥伦布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C . 哥伦布穿越的是大西洋 D . 哥伦布西航给西班牙带来了预想中的财富
  • 13. 观察如图,导致1750年到1851年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对外殖民扩张的增强 C .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 贩卖黑人奴隶的后果
  • 14. “一顿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说这段话的人在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    )
    A . 维护国家统一 B . 废除奴隶制度 C . 赶走殖民统治者 D . 建立新的制度
  • 15. 重要的国际会议对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共同影响是(    )
    A . 都形成战后世界新格局 B . 都由英法美三国操纵 C . 都化解了国家间的矛盾 D . 都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16. “文明历史五千年,灿烂辉煌留人间。历经磨难求复兴,改革开放谱新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钱钟书先生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演出精彩夺目,惊艳全球,诠释了中国文化以及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中国,在新时代,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最主要且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并举出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康有为、孙中山所尝试的“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名称。毛泽东领导“催生”一个崭新的中国得以实现的标志是什么?这有何重要意义?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重要会议名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形式是什么?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的中国怎样才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 17.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A 图B

    材料二:

    《人权宣言》节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一条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类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达,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亲自或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订。

    ◆第十七条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一中图A所示变化体现了英国政治上的哪些变化?在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中,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人权宣言》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相同之处。
    3. (3) 材料三中“人民行使权力”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前,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 18.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玻利瓦尔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自《大国崛起•俄罗斯》

    材料二:这两个国家(美国和德国)发展以电力等为中心的工业技术,使它们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到1914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当中美国占51.8%,德国占21.3%。英国由1870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1895年美国的机器已经大量向英国出口,而且在技术上也超过了英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玻利瓦尔和列宁是如何改变国家所处困局的。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德在发展工业技术中的着重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美国和德国在此期间发明的交通工具。
    3.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对世界产生的共同影响。
    4. (4) 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并举一例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