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9-20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组
  • 1.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建设美丽中国日益成为全中国人民的自觉行动。回答下列小题
    1. (1)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中对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作出了具体规定。下列属于空气质量日报中需要监测的污染物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硫 D . 二氧化碳
    2. (2) 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 . KNO3 B . Ca(H2PO42 C . CO(NH22 D . KCl
    3. (3) 闽菜代表菜品“佛跳墙”享有“坛启荤香飘四邻”的美誉。能闻到“佛跳墙”散发出的香味是因为(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分子的体积很小
    4. (4) 中国的钨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钨铁矿(FeWO4)是钨矿的一种,FeW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   )
      A . +6 B . +4 C . +2 D . +1
    5. (5) 云南物产丰富。把少量下列云南特产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青稞粉 B . 牦牛奶 C . 核桃油 D . 冰糖粉
    6. (6) 金声谐玉振,钟鼓调管弦。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器乐艺术十分发达的国家。下列中国传统乐器部件的制作材料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 制作唢呐喇叭的黄铜 B . 制作琵琶琴弦的尼龙 C . 制作二胡琴身的红木 D . 制作堂鼓鼓面的牛皮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回答下列小题
    1. (1) 乌铜走银是云南独有的传统铜制工艺品。乌铜走银的下列制作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镂空雕花 B . “捂黑”氧化 C . 银丝镀嵌 D . 手工打磨
    2. (2) 中医认为贫血可归属于“血虚证”范畴。下列人体所必需元素中,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
      A . B . C . D .
    3. (3)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美人首饰候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诗中描述的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该金属是(   )
      A . B . C . D .
    4. (4) 明末科技著作《物理小识》中对“硇水”(指硝酸)的记载为“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银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R的化学式为(   )
      A . N2O B . NH3 C . NO D . NO2
  • 3. 化学观念是人类探索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化学反应及其规律所形成的基本观念。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回答下列小题
    1. (1)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CO2验满 B . 取用粉末 C . 测溶液的pH D . 闻气体气味
    2.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一碲化镉发电玻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镉和碲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碲和镉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 C . 碲原子的中子数为52 D . 碲和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3. (3) 仅选用下列试剂,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是(   )
      A . 氢氧化钙溶液 B . 氯化钡溶液 C . 无色酚酞溶液 D . 稀盐酸
  • 4. 化学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回答下列小题。
    1. (1) 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表示氧原子 B . ①④化学性质相似 C . 若X=20,则③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 D . 若X=16,则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2. (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上使用了我国研发的酚醛(C7H6O2)空心微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酚醛中含有氧分子 B . 酚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C . 酚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9% D . 酚醛中原子总数为15
    3. (3) CO2重整CH4制备合成气是CO2利用的热点之一。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分子总数增加 B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 .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44gCO2完全反应可生成28gCO
    4. (4) 图1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兴趣小组进行如图2实验,R是物质甲、乙、丙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 . R是甲物质 C . t1℃时,甲、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 ②③烧杯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5. (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9 B . 戊一定是催化剂 C . 若容器中甲的质量为17g,则此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20g D . 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7:9
    6. (6)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C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F可作气体肥料。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F是CO2 B . D可能是盐酸 C . A、C、E不可能为同一类别的物质    D . B和C之间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7. (7)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有(   )

      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

      ②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使用不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③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④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Na2SO4和CaCl2 ,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和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K2SO4、K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少量该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烧杯中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K2SO4、K2CO3和Ba(NO32 , 若取b点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液中只含K+和NO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
  • 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 (1)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磷元素

      ②3个氮分子

      ③氢氧根离子

      ④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⑤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2. (2) 符号“Cu2+”中“2+”表示
  • 6. 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下列化学物质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生石灰                 B.稀盐酸                 C.石墨             D.碳酸氢钠

      ①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②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③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④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2. (2) 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

      ①薪柴能源时代主要以木柴为燃料。木柴燃烧时,通常将其架空的目的是

      ②化石能源时代主要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多能源时代。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新能源,如(填一种)等。

  • 7. 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探寻水的步伐。
    1. (1) 水,养育了中华民族。我国古人在治水、节水和用水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①早在唐代我国就明确了节约用水的原则。请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具体做法

      ②《本草纲目》中记载“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可用区分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通过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③《调疾饮食辩》中记载“春夏大雨,山水暴涨,有毒。山居别无他水可汲者,宜捣白矾(即明矾)少许,投入水缸中”。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 (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科学家通过水的分解和生成实验的研究,证明了水是由组成。在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的电极接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
    3. (3) 2021年《世界水发展报告》中警示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水的供给、质量和体量将受到影响。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 . 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 B . 要建立衡量水资源价值的标准体系 C . 需提高全民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科普阅读题
  • 8. 阅读下面科普材料。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着巨大作用。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纯金属内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以后,由于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常见的一些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的大,是因为在纯金属内所有的原子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相同的,原子的排列十分规整,加入或大或小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后,改变了金属原子有规律的层状排列,使原子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导致合金的硬度变大。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合金钢和碳素钢。合金钢是在碳素钢里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特殊性能。钢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如下表:

    合金元素

    主要作用

    铬(Cr)

    增强高温时的强度:提高耐磨性

    镍(Ni)

    增强低温时的韧性

    钼(Mo)

    提高红热时的硬度和耐磨性

    钨(W)

    提高高温时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耐磨性

    近年来,为满足某些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设计和合成了许多新型合金。例如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H2 , 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氢化钠是金属氢化物的一种,其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新型储氢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将为氢气作为能源的实际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的原子后可使形成的合金硬度变大的原因是
    2. (2) 钢根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合金钢和
    3. (3) 下列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提高钢的耐磨性的是(填标号)。A.铬   B.镍   C.钼   D.钨
    4. (4) 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的原理与氢化钠与水反应类似,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将5.6g铁粉和mg铜粉混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18.6g滤渣。向滤渣中加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得到0.1g氢气。则滤液中的溶质为,m=
四、综合题
  • 9. 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以及少量的Fe2O3。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的氧化物。

    已知:

    Ⅰ.“焙烧”过程中,TiO2、SiO2几乎不参与反应: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发生反应。

    Ⅱ.“水浸”后所得滤液中含有Fe3+、Al3+和Mg2+等金属离子,在“分步沉淀”过程中加入氨水逐步调节pH使滤液中的金属离子依次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析出。相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的pH

    2.2

    3.5

    9.5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4.7

    11.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I的名称是
    2. (2) “水浸”后所得滤液的pH约为2.0,在“分步沉淀”过程中最先沉淀出的金属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当Mg2+沉淀完全时,此时的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 (3) “分步沉淀”中得到的Al(OH)3加热分解生成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的两种氧化物,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酸溶渣”的成分除含有CaSO4外,还含有
  • 10.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若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标号)。
    4. (4) 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少量氯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
    5. (5) 制取氧气、进行硫燃烧实验并模拟硫酸型酸雨形成实验的整体装置图如下。已知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涉及到如下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乙中,硫燃烧后,将水注入瓶内,证明有酸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③实验后向装置乙中加入溶液中和处理酸性废液。

  • 11. 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白色固体,可作抗氧化剂。小娟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Na2SO3固体的热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①Na2SO3热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Na2S、Na2SO4和S;

    ②Na2S溶液为无色,常温下,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能与S反应生成Na2Sx溶液,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Sx能与盐酸反应生成S和H2S;

    ④S是黄色固体且不溶于水,H2S是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1. (1) 【实验探究】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充分加热Na2SO3固体得到固体A。在固体A中加水,振荡,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溶液B。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分解产物中含有

      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溶液B中含有Na2Sx

      将实验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分解产物中含有Na2SO4

    2. (2) 【实验分析】溶液B中含有Na2Sx,有Na2Sx生成的原因是。由此可推测Na2SO3热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S。

      【实验结论】Na2SO3热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Na2S、Na2SO4和S。

    3. (3) 【拓展延伸】Na2S2(过硫化钠)为Na2Sx中的一种。Na2S2与盐酸反应除生成S和H2S外,还生成一种盐,则Na2S2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
  • 12. 为测定实验室一瓶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如图所示)相符,小晶同学取该盐酸50g于烧杯中,将含有少量杂质的纯碱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分三次加入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计算: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样品的质量/g

    3

    3

    3

    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51.9

    53.8

    56.8

    1. (1) 产生CO2的总质量为g。
    2. (2) 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