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

更新时间:2022-09-21 浏览次数:4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商朝的外服”主要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商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    )
    A . 统治的时间更为长久 B . 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 血缘成分封的唯一依据 D . 与地方的关系趋于紧密
  • 2. 学者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该观点认为分封制(    )
    A . 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B . 是对东方的殖民活动 C . 推动地方融合发展 D . 埋下春秋动荡的隐患
  • 3. “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经过了讨论。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朝议、集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这说明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一致性是(    )
    A . 保障决策的合理性 B . 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C .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D . 强化权力之间制约
  • 4. (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二者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 . 前者贵族政治后者官僚政治 C . 二者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二者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 5.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A . 提高决策效率 B . 实现政事公开 C . 抑制政治腐败 D . 避免决策失误
  • 6. 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17人。这说明唐代(    )
    A . 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B . 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 C . 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 D .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 7. 《史记》与“两汉书”中,“群臣大议廷中”“大会公卿议”之类的记载非常丰富,且明文记载的廷议也有180多次,其中被皇帝采纳的只有80多次。这表明,秦汉廷议(    )
    A . 促成了官僚政治的兴起 B . 反映了兼听独断的特点 C . 体现了民主程序的特征 D . 提升了文官集团的地位
  • 8. 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客观上(    )

    A . 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 . 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 .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 . 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 9. 下图所示为请代军机处设立后的权力结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清代(    )

    A .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高 B . 权力分配服务于皇帝集权 C . 内阁地位高于军机处 D . 中枢机构的设置较为紊乱
  • 10. 如何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地方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付突发事变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背中央集权原则,是历史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在清代得到了相对完满的解决,表现在(    )
    A . 奏折制度的创设 B . 军机处的设置 C . 督抚制度的固定 D . 改土归流的推行
  • 11. 明朝在省级行政上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布政使司掌理民政,按察使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指挥使司则掌管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这一制度设计(    )
    A . 旨在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垂直控制 C .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D . 改变了元朝行中书省的格局
  • 12. 据图1和图2可知(   )

    A . 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 . 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 .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 D . 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 13. 雅典陪审团的规模相当庞大,是每年抽签选出的人员,代表了不同的阶层。雅典也有司法执政官,但他们的责任主要是准备陪审法庭审判的日期表,而后将这些日期表交给官吏。在法庭上,诉讼当事人须自行辩解。陪审团通常在开庭一天后秘密投票,以多数做出判决,不经任何讨论。这些做法体现雅典(    )
    A . 司法程序的专业性 B . 民主的运作方式 C . 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 审判的公平公正
  • 14. (2020·九江模拟) 公元前416年,雅典人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然后将该岛作为自己的领土,理由是弥罗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结盟,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这是对雅典权威的蔑视和对其霸主地位的挑战。据此可知,雅典( )
    A . 直接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 B . 以民主形式推行霸权政策 C . 对外政策取决于内部制度 D . 城邦治理体现了人文主义
  • 15. 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城邦不仅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而且也是血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即也一直在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这反映出他强调(    )
    A . 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唯一条件 B .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 C . 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 D . 享有政治权力必须参与城邦事物
  • 16. “负担公职所考虑的不可实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知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材料旨在强调古代雅典(    )
    A . 公民管理国事的平等权利 B . 以财产原则划分社会等级 C . 民主运行得到了法律保障 D . 用血缘关系维护贵族统治
  • 17. (2022高二下·宁海期中) 如表是关于某国政体特征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该国是(   )

    机构

    职能

    公民大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所有官职均无薪金。

    元老院

    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执政官

    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执行决议。

    A . 雅典 B . 斯巴达 C . 罗马共和国 D . 波斯
  • 18. (2022·青岛二模) 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8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这反映了(    )
    A . 中央权力逐步加强 B .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 . 西欧城市逐渐兴起 D . 基督教会控制思想
  • 19. 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
    A . 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 . 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 . 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 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 20. (2022高二下·罗田月考) 英国1832年改革在新兴城市设立了40多个选区,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和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上升到8%。这反映出英国(    )
    A . 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B . 土地贵族优势地位动摇 C . 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 D . 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 21. 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 . 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B . 实现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 C . 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D . 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 22.   1788年,麦迪逊在《纽约邮报》上发表文章称:“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数量有限,而且都有明确定义。而其他留给各成员国政府(即各州政府)的权力,数量众多且没有明确限定。”该观点(    )
    A . 背叛了独立战争的承诺 B . 引发美国政治动荡分裂 C .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 . 保证了各州权力的平等
  • 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 . 临时总统制 B . 三权分立制 C . 责任内阁制 D . 君主立宪制
  • 24. (2021高三上·兴庆月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   )
    A . 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B . 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 . 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 . 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 25.   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    )
    A . 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主流 B . 当时人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C . 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D . 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
  • 26.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

    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

    A . 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 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 . 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 . 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 27.   1943年,《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指出:“对于妇女文化的政治的教育,应通过生产方式去进行。”随后,华北地区任丘县南关确定了“生产学习两不误”的方针,寿阳县的妇女冬学还规定“青年妇女主要以文化为主,壮年妇女要以政策、土改、生产、婚姻和时事政治为主”。上述方针政策意在(    )
    A . 巩固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B . 培养高素质生产劳动者 C . 大力提升妇女政治地位 D . 增强抗战救国社会力量
  • 28.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某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形势图。在这一时期(    )

    A . 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巩固 B . 各级苏维埃政权先后成立 C . 广东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大 D . 地方军政委员会日益壮大
  • 29. 《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提出,“保障人民有检举与告发任何工作人员的罪行之自由”,其后《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规定,人民“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持续扩大自身的阶级基础 B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 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 30. (2019·贵溪模拟)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 . 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 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D . 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

    (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

    (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作出判断。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汉、津浦等铁路干线已建成;各大中城市之间,均已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电报和邮政系统。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

    ——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

    材料二: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

    ——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

    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古希腊哲学家)

    他设想的理想国是整体主义的正义城邦,城邦中社会各个等级各司其职,哲学家统治的“贤人政治”是最理想的状态。当城邦追逐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这些原则时,正义城邦就逐步走向堕落的、坏的政体。

    西塞罗(公元前106一前43,古罗马政治学家)

    他认为国家是人民出于共同的利益和法的一致的集合体,共和国就是人民的事业。在政体形式上,他认为混合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存在缺陷。

    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帝国神学家)

    他把政治社会(国家)描绘为堕落的人以拯救他们罪恶的一种神授秩序。他以是否按照上帝的标准生活为依据,区分了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发展。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他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上帝王国的同义语,把统治分为“帝王统治”和“暴政统治”,并将君主专制与神权结合起来。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哲学家)

    他从政治实践的视角探讨城市或国家的生存,推崇君主制,认为政府最重要的事务是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和享有安全与和平的环境,君主通过对国家主权的掌握有能力避免内讧,维持安全、安定和保卫无辜者。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

    广泛宣传“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政治理念,并将其作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能够维护这些自然权利的政府就是善的政府。

    ——摘编自扈琼琳《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