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限...

更新时间:2022-09-17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诗歌鉴赏(15分) 
  •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次”,停宿。诗的前两句点题,其中的“客路”即诗人前行的路,“青山”点题目中的“北固山”。此刻诗人在船上,青山外的“客路”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作者的想象。 B . 因为当时船在江中,而正在船上的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因此吟咏出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C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中,作者把“日”和“春”作为伤心的借代物加以强调,并且“生”和“入”用了拟人手法。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一种自然理趣。 D .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在外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乡愁就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残夜将尽,江春已见,自然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想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但正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一样,“大雁传书”和“明月传情”都只是诗人的美好愿望罢了。
  • 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尊君在不             尊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B . 下车之             引:拉 C . 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D . 未若柳絮风起       因:乘
    2. (2) 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B .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进门去不顾及他。 C .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D . 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短小精悍。甲文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特点;乙文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和文化的传承。 B . 甲文告诫了人们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乙文勾画了一幅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C . 两文都是主要通过两个人物来表现主题。甲文通过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严词批评了友人的失信与失礼,大力表扬了元方的懂事;乙文通过写谢郎和谢道韫对谢太傅提出问题的不同回答,肯定了谢道韫的有才,批评了谢郎的没文化。 D . 甲文中的陈太丘父子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明礼”理念,乙文中的谢安与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体现的是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两样都是当今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 3. 下列对《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郭巨埋儿”中,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于是要把儿子埋了,郭巨的妻子激烈反对于是没有埋成。 B . 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落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 C . 保尔通过当铁路工人的哥哥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战士,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很友好,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D . 梁山好汉秉承着忠义堂外杏黄旗上写着的“替天行道”的宗旨,嫉恶如仇,劫富济贫,扶危济困,其中使用铁禅杖的鲁智深真让人佩服。
二、阅读(18分) 
  • 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 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 ①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 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②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我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慢慢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他没有来。后来得知他因害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 

     ⑪“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老师, 您瞧, 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⑫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端地贴在墙上。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⑬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 别说还蛮像。” 

     ⑭“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说道。 

     ⑮“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 

     ⑯③“我会的,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 

     ⑰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我也该走了。”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⑱“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⑲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 ④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说明“我"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神采飞扬”说明老师课上得投入,老师的高涨情绪也感染着学生,学生都听得很认真,为后文的发脾气做了一个铺垫。 B . ②句“低头”“脸红”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潘小锋不被老师理解的委屈,挨训后的后悔以及被叫家长的害怕心理,“不语”表明潘小锋内心对老师的不满与失望。 C . ③句坚定的语气写出了潘小锋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的兴奋、激动的情绪。 D . ④句意思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
    2. (2) 下列对标题“最小的星星也闪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 B . 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星星比喻人,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C . 标题也暗示了潘爸爸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但是也是伟大的父亲。 D . 标题形象新颖,设下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 . 从第(1)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B . 第(2)段到第(3)段,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有一定的悬念,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C . 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 . 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的父亲形象。
  • 5. 阅读下面同学的一篇习作,回答问题。 

     身边的感动 

     ①往事犹如夏夜里的繁星,我常常一颗一颗摘下来欣赏,有的自认为成功,陶醉了;有的自认为光彩照人,自豪了;有的自认为得意,欣喜若狂(A);有的则是深深印在脑海里,久久无法散去......今天,我就摘下一颗最美的星星让大家欣赏。 

     ②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闲着无聊,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温暖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的花香①。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小女孩,她右手拄着一根又长又粗的木棍,似乎十分吃力地向前走着。我原以为那是她看影视看得多了,学着残疾人走路的样子玩玩罢了,便心安理得(B)地哼着小曲向前走。可是,当看到从她脸上溢出来的豆大的汗珠,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猜测是不是对的了。这时候,我注意到她的裤腿,啊,是空的,难道...... 

     ③她已经与我并行了。“你好!”一句普通的问好使我感到不知所措——我怎么也不会想不到她会主动地向我问好②。 

     ④她又继续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知道是出于同情心还是好奇心,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看她。突然,“嘭”的一声传来!原来她跌倒了,我连忙转过头去③。 

     ⑤我立刻飞奔过去,路人也围了上去,大家议论不停。我蹲了下去,正想扶她起来,谁知她手一摆,把我挡开。也许是太过坚强,或是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她十分暴躁地说:“我自己可以,(C)不需要你!”随后,她利用木棍勉强地站起来。站稳后,她似乎也感到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过分,怀着歉意对我说:“刚才......对不起。”“没关系。”我笑着说。这时候,我发现那泪水,模糊了她的眼..... 

     ⑥一个残疾人竟然有这种比正常人还强的意志力④,这虽然不是件司空见惯的大事,但我认为,这是夏天夜空里最闪亮、最美的一颗星星! 

     ⑦是的,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D)爱心是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慰藉......让我们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 

    1. (1) 文中A、B、C、D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 ①句改为:温暖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一阵阵的花香扑面而来。 B . ②句改为: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主动地向我问好。 C . ③句改为:突然,“嘭”的一声传来,我连忙转过头去,原来她跌倒了。 D . ④句改为:一个残疾人竟然有比正常人还强的这种意志力。
    3. (3) 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几个“有的”句的内容太啰唆,应删去,直接交代本文的写作主旨——“ 感动”,这样首尾才能形成呼应。 B . 第(2)段与第(3)段之间过渡不够自然,应在第(3)段的段首加上“正当我在深思的时候”。 C . 第(7)段与文章的中心关系不大,与上文的衔接过渡也不够自然,应删去。 D . 文章的标题不够贴切、生动,改为“夏夜最美的星星”更好,更富有文采。
三、默写(前四小题每空2分,后二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 6. 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和句子。 
    1. (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4) 三人行,。(《<论语>十二章》) 
    5. (5)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 。  
    6. (6) 在学校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十二章》所说:“ 。” 
四、语言表达&nbsp;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家长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含标点限80个字内) 

五、现代文阅读(14分)&nbsp;
  • 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 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 

     ③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候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花生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动作。 

     ④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 

     ⑤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大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到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 

     ⑥后来我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后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此时,门前只有一口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⑦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⑧“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⑨“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但我忘不了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⑩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唤起了她那爱美的心意。那小吃店的门前该不会有“欢迎卫生检查团”的标语了吧?我庆幸我的车子终究是一晃而过,我坚信愿意坚信的:她的焕然一新是因为听见了我的感激。 

     ⑪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1. (1) 请分别概括“我”对小吃店师傅的三次不同印象。(含标点限70个字内) 
    2. (2) 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含标点限90个字内) 
    3. (3) 文章结尾写道:“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联系全文,谈谈“陌生的魅力”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含标点限110个字内) 
六、写作(50分)&nbsp;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师”,即专指给自己上课的老师,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或者能够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益友”即好朋友,对你产生好的影响的人或者事物。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个人或物,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请你以《我的良师益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内容自选,可以记叙经历,叙写故事,抒发情感等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