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2-09-19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下列长兴特色农产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 . 紫笋茶 B . 葡萄 C . 芦笋 D . 湖羊
  • 2.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可回收垃圾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 铝制易拉罐 B . 塑料瓶 C . 玻璃瓶 D . 旧报纸
  • 3. 抛掷实心球,是我市近几年体育中考主要项目之一,在抛掷实心球的过程中,人对实心球做功的是(    )
    A . 握球站立 B . 持球准备 C . 预摆抛球 D . 球离手后飞行
  • 4. 下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瓶盖起子 B . 筷子 C . 羊角锤 D . 核桃夹
  • 5. 下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对“★”处对应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阳离子

    阴离子

    ……

    NO3-

    Cl-

    ……

    ……

    ……

    ……

    Cu2+

    ……

    Ag+

    ……

    A . ★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3 B . ★处对应物质属于盐 C . ★处应填“不” D . ★对应物质中的阳离子可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
  • 6. 2021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在飞船刚离地上升的过程中(    )
    A .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 . 动能不变,势能减少 C . 动能减少,势能不变 D . 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 7. 如下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象,a点溶液的微观粒子模型图是(    )

    A . B . C . D .
  • 8. 继高铁之后,“华龙一号"核电装置成为了我国的另一“国之重器”,目前已经和多个国家签订了核能发电项目。如下图是核电站工作流程图,关于流程中各装置的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

    A . 核反应堆:核能转化为内能 B . 蒸汽轮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C . 发电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电取暖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9. 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 . 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 . 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 . 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 10. 小科将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等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后,撤离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参与反应的铁和硫都属于金属单质,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属于盐 B . 混合物有红热现象,可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C . 反应需要用红热的玻璃棒加热,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D . 用磁铁吸引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 11.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所以青少年一定要不限量吃补钙剂 B .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则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
  • 12.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产生气泡、产生沉淀、溶液颜色变化等现象。以下几组实验能通过实验现象鉴别试管中的四种物质的是(    )
    A . B . C . D .
  • 13. 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一部物理学著作《远西奇器图说》所记载的一机械装置,书中对小球A、B的质量大小关系作出了正确的推测。若小球A的质量为10克,不考虑摩擦和绳重,则两小球匀速移动时,小球B的质量可能为( )

    A . 14克 B . 12克 C . 10克 D . 8克
  • 14. 如下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 . 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 . 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 . 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 15. 甲灯标有“36V 7.2W”,乙灯标有“12V 1.2W”。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其中一个灯泡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常发光的灯泡是甲灯 B . 甲灯与乙灯的实际功率相等 C . 两灯的总功率是3W D . 电源电压是48V
  • 16. 下列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中正确的图象个数有( )

    ①图甲,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②图乙,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③图丙,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④图丁,在一定量Fe(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16空格,每空格2分,共32分)
  • 17. 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生活经验及所学科学知识填空:
    1. (1) 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它们所属的类别是(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桔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 (填“大”或“小”)。
  • 18. 如图甲是老师在科学课上做的热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实验,在玻璃管中先加入少量酒精,将橡皮塞放入玻璃管并向下压缩气体。然后用电子点火器点火,橡皮塞会向上弹出。

    1. (1) 橡皮塞向下压时,其能量转化与图乙汽油机工作四冲程中的相同。
    2. (2) 点火后橡皮塞向上弹出,玻璃管内气体内能减小,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内能。
  • 19. 胶囊胃镜全称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它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患者只需吞下一粒胶囊胃镜,胶囊胃镜内携带高清摄像头。将影像传输到电脑,经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约三次大便后,胶囊胃镜可随大便排出体外。
    1. (1) 考虑到胃部特殊环境和胶囊在体内的经过的部位,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 . 蛋白质 B . 淀粉 C . 有机高分子材料
    2. (2) 检查时,被检查者要多喝水,水分主要经(填一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 20. (2021·乐清模拟) 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 (1) 若想实现①,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2. (2)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3. (3) 写出③的实验现象
  • 21. 如右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2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1. (1) 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N;
    2. (2) 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 22. 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由NaOH、CaCO3、K2SO4、CuSO4、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

    1. (1) 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 。
    2. (2) 固体样品中一定没有
  • 23.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从阻值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Ω,整个电路的最大功率为W。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24小题6分,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8分,第27小题6分,第28小题9分,共35分)
  • 24. 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

    ?℃

    1. (1) 1号试管加入唾液的“?”处应加入
    2. (2) 两支试管温度条件“?”处的应该是 ℃。
    3. (3) 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 25. 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 (1) 实验中小科是通过观察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 (2) 在图甲、丙中,m2>m1 , 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1=V2 , 若s3>s1 , 则表明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是:
    3. (3) 小敏利用丁图来研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图中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A、B两个相同的钢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1 , 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2 , A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 , B小球通过凹形槽的时间t2 , 则时间较短的是

  • 26. 某科学课堂围绕“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a.测溶液pH

    b.滴加Na2CO3溶液

    c.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 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

  • 27.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 (1) 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后的产物
    2. (2)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3. (3) 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 。

  • 28.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灯泡额定功率小于1.2W),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图甲是连接的实物图。
    1. (1) 图甲有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改正。

    2. (2)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 (3) 继续实验时灯泡突然熄灭,经分析: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灯泡断路,另一种是滑动变阻器断路。下列操作不能判断出故障类型的是     
      A . 直接观察电流表示数 B . 直接观察电压表示数 C . 将一根导线并联在灯泡两端,观察电流表是否有示数 D . 将另一个完好的灯泡并联在灯泡两端,观察电流表是否有示数
    4. (4) 另一组的小敏测量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她在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时,算出了小灯泡的平均功率(如下表),这样处理数据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功率P/W

      平均功率/W

      2.5

      0.26

      0.65

      0.68

      2.5

      0.28

      0.70

      2.5

      0.28

      0.70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29- -33 小题每题6分,第34小题7分,第35小题8分,共45分)
  • 29.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过多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中毒,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图甲是一个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能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在95%以上。)

    1. (1) 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氧饱和度偏低。血氧饱和度是指结合氧浓度,它是衡量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结合氧是指     。
      A . 氧气与白细胞结合 B . 氧气与血浆结合 C .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 . 氧气与血小板结合
    2. (2) 当人体血氧饱和度过低时,可以借助图乙所示的ECMO技术抢救,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后流回心脏后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这个过程相当于图丙中的(选填“过程A”或“过程B”)
    3. (3)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医院通常采取让病人进入高压氧舱吸氧的治疗方案,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为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进行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利尿剂、地塞米松等,那么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到达心脏(如图丙)依次经过的房和室的先后顺序是(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 30. 如图为铜片系列变化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方法1反应中体现了氢气具有性。
    2. (2) 方法2中溶液B可选用
    3. (3) 充分反应后m1和m2的大小关系为m1m2 (选填“>”、“=”或“<”)。
  • 31.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作果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葡葡酒便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果酒。下图是葡萄酒酿制流程图。

    1. (1) 葡萄酒酿制过程中用到的器材都需彻底消毒灭菌,原因是器材上原本存在的可能会影响发酵效果。
    2. (2) 如图为容器中的不同培养阶段发酵液中糖类物质和酒精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其中能代表酒精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3. (3) 请根据相关知识解释容器中酒精浓度变化的原因
  • 32.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专门建设的快速充电桩内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快速充电是以较大电流短时间在电动汽车停车的20分钟至2小时内,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一般充电电流为150~ 400A。
    1. (1)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它的动能转化为地面、轮胎、空气的内能,但这些内能无法自动转化回去,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的 。
    2. (2) 若充电电压为380V,充电电流为200A,充电半小时要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千瓦时?
    3. (3) 已知匀速行驶时汽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当汽车分别以100km/h和60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牵引力在相应车速下的功率之比为
  • 33. 如图所示,是建筑工人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时利用的滑轮组模型。如果某次操作中,工人用400N的拉力F在1分钟内将总重为900N的泥土匀速提升5m。在这段时间内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15m。求:

    1. (1) 请根据情景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 (3) 此时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少N?(不考虑各种摩擦及绳重)
  • 34.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猜想二: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 (1) 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是正确的。
    2. (2) 称取10.6克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表:

      样品质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

      148.5克

      146.3克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 (3) 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生成NaCl的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变质后生成NaCl的量。
  • 35. 如图甲是某电热水壶的电路图,铭牌如图乙。R为加热器,温控器S是一个双金属片温控开关,当温度较低时,其处于闭合状态,加热器加热。当水沸腾后,S会自动断开进入保温状态,从而实现了自动温度开关控制(设加热器电阻阻值一定)。[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L=10-3m3]。求:

    1. (1) 该电热水壶正常加热工作时,其加热器的阻值是多少?
    2. (2) 该电热水壶正常加热工作时,对加热器通电10s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 (3) 将电热水壶装满初温为25℃的水加热到7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 (4) 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能表单独测量该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实际加热时,电能表中间的铝质圆盘在3min内转动了24转,此时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