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9-26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亮(liáo)      镜(líng)    咄咄逼人(duō) B . 巢(kē)       干(sè)      一时(shà) C . 啬(lìn)      澈(dèng)    花团锦(cù) D . 沥(yī)       和(yīng)    疲倦不(kān)
  • 2. 选出下列词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倜傥   鉴赏    人迹罕致 B . 侍弄   耸立    人声鼎沸  C . 响晴   确凿    翻来复去 D . 秕谷   轻捷    竭然不同
  •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 . 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 C . 咄咄逼人 , 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 .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 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 4. (2016·贺州)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 .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 5.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 .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 . 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 6. (2020七上·临洮期中)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②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 . ③①④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①②
  •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 .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 .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荷叶•母亲》选自她的散文集《繁星•春水》。 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的《五猖会》一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与隔膜。
  • 8.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野草》/鲁迅 B . 《金色花》/《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C . 《荷叶·母亲》/《往事㈠》/冰心 D . 《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二、现代文阅读(6分)
  • 9. 阅读

    良 心

    ⑴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⑵“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⑶①“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⑷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⑸②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⑹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其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⑺“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③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⑻“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⑼“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⑽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⑾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⑿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⒀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⒁④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对重病父亲的冷漠,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 . 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之所以对父亲冷漠的叙述。 C . ③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病情的严重以及严重的疾病带给父亲的莫大痛苦。 D . ④句表明,“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来爱的崇高,将终生铭记父爱。
    2. (2) 下列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包容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 B . 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 C . 以《良心》为题,意蕴深刻,父亲的良心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D . 以《良心》为题,寓意是在告诉读者,做人要凭良心,有信仰。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5)(6)两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 . 文章语言形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 . 第2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 . “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对父亲有了憎恨。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 10. 阅读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情景,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 颔联写潮水上涨到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 .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在时序交替中蕴涵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D . 尾联中的“乡书”是家书的意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呼应开头。
  • 11. 阅读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行(约定) B . 尊君在(同“否”) C . 太丘舍(去向) D . 君与家君期日中(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 (2) 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雪骤            相委 B . 左将军王凝之妻    匹夫不可夺志 C . 是无信            学而不思 D . 择其善者而从      下车引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学习这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做一个懂礼识仪、正直的人,还要学做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B . 文中: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句话体现出友人是粗野蛮横、十分无礼、没有教养、没有礼貌的人。 C .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正直、有教养、有礼有节的小孩。 D .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文中的“怒”和“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也表明元方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 12.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2. (2) 友人惭,下车引之。         
  • 13. 阅读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 , 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①文征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②率:标准。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平生于    书:     

      大进     遂:

    2. (2) 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3. (3) 选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 14. 按要求填空。
    1.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2)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3)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5) 《<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想要学有所成,学习就要注意温习旧知进而得到新知的道理的句子是:
    6. (6) 完整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 15. 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2. (2)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想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一些什么建议呢?

      有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 16.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这部优秀的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请你推荐其中阅读过的一篇并说明推荐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 17. 阅读

            田野上的白发 (选文有删改)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 (1)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 (2) 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3. (3) 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4. (4) “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七、作文(50分)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9月,你读初中了,也许要住校了,但亲情依然在你身边,就像史铁生的母亲在自己得重病时仍给他一份坚定的力量一样;也许你还常常和家人在一起,好比莫怀戚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和谐与快乐。10月,《我和我的祖国》唱红整个中国,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国和家不能分割,家和你也不能分离,只要你是家里的一员,无论你走到哪里,家人都和你在一起。

    请以《我和   ▲   在一起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的一个;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记叙中可以适当抒情、议论;不少于6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