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9-20 浏览次数: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刀耕火种 C . 量体裁衣 D . 积土成山
  •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 .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D . 城市污水深度净化
  • 3. 小秦同学用下表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物质

    硅、红磷

    高锰酸钾、硝酸铵

    氧化铁、氧化镁

    火碱、纯碱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把橡皮塞塞入试管 C . 向试管中加锌粒 D . 倾倒液体
  • 5. 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关于下列符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2H2       ②Na+       ③2N       ④       ⑤P2O5

    A . 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⑤ B . ①表示两个氢气分子 C . 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SO4 D . ⑤中数字“2”的含义是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
  •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B . 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地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D . 掐断蚊香燃烧的一段可熄灭蚊香——隔离了可燃物
  • 7.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H2O2→O2→H2O B . Fe→FeCl2→Fe(OH)3 C . Cu→CuO→CuCl2 D . CaCl2→CaCO3→CaO
  • 8.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H4Cl和CO(NH22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C

    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至过量 B .  一定温度下,向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C .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D .  向一定质量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二、填空题
  • 10.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1. (1)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民谣。香飘满堂说明分子
    2. (2) 粽子馅料可用多种食材,包括糯米、大枣、瘦肉等,其中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3. (3) 包制粽子前需将所用食材清洗干净,生活中用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4. (4) 箬叶里面含有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某地种植的箬叶叶片发黄,施用了化肥NH4HCO3 , 其属于(填“氮肥”或“复合肥”)。
  • 11. “航天点亮梦想”,致敬中国航天人!
    1. (1) 为了保持太空舱空气新鲜,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被一种叫“分子筛”的设备分离出来,“分子筛”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中的操作。
    2. (2) 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推进剂之一为液氢,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飞天”舱外宇航服面料中包括涤纶面料,涤纶属于(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 12. 冰壶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亮相,冰壶机器人的电池选用重量轻且能提供足够能量的锂电池。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

    1. (1) 锂的原子序数为
    2. (2) 锂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3. (3) 图2中,与锂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填字母)。
    4. (4) 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13. (2021·莲湖模拟) 下表是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

    KNO3

    31.6

    45.8

    63.9

    85.5

    KCl

    34.0

    37.0

    40.0

    42.6

    1. (1) 如图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甲”或“乙”)。
    2. (2) 20℃时,KNO3、K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前者(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3. (3) 50℃时,将mg的KNO3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操作。

      乙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甲中m的值为

  • 14. 如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X、Y是除酸、碱、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 (1) x的物质类别是
    2. (2) 若“盐1”为AgNO3 , 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3. (3) 反应①为中和反应,写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三、综合题
  • 15. 金属的利用史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 (1) 《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描述了古人锻造宝剑的技法。“剂钢”和“柔铁”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硬度比纯铁(填“大”或“小”)。
    2. (2) 《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用“苦泉水”制铜的两种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方法2的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青铜面具出土时,表面存在绿色的铜绿【Cu2(OH)2CO3】锈蚀,铜绿是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另外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的,这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16. 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进行有关气体的实验。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能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4. (4) F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③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④若白磷的量充足,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将停止在40mL附近

  • 17.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1. (1) 【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甲组同学在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发现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有时得到绿色沉淀。

      小明对此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与硫酸铜溶液过量有关。

      猜想2:

      小明进行如下两组实验进行探究。

    2. (2) 实验中观察到(填“A”或“B”)组中生成绿色沉淀,证明猜想1成立。
    3. (3) 【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乙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4. (4) 【实验验证】

      小西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小林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5. (5) 小林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打开止水夹,观察到,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四、计算题
  • 18. 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并进行计算。(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1. (1) 生成氢气的质量g?
    2. (2)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