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A .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 . 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C . 个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关系而生存和发展 D .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 2. (2021八上·泰兴月考)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   )

    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3. (2021八上·泰兴月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等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等发挥重要作用。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 . 各种信息均可在网上不受约束地传递 C .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D .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网络问政也悄然兴起。对如图漫画《网络问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更方便迅捷 B .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 .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会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 D . 网络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 5. “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体说来,如果不适当地加以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这句话对我们参与网络的启示是(    )

    ①对网络信息全覆盖浏览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③网络具有匿名性,可以随意表达观点   

    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6.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与前者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不仅是社会交往的心理安全距离,也是社会秩序的表现。从规则与秩序关系分析这一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维护秩序靠规则,有了规则就可以实现秩序 B . 井然有序的生活,主要靠人们文明素养提升 C . 规则明确秩序的内容,规则保障秩序的实现 D .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 7.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表明(    )
    A .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B . 只有无限制的自由才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C . 自由是不存在的 D . 不是所有人都有权享有自由
  • 8.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刑法》对多项罪名进行了补充、修改。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罪;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妨害安全驾驶罪;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行为被明确为违法犯罪。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部分公民规则意识有待提高,朝令夕改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B . 这样可以杜绝违法犯罪的行为 C .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就好 D .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原有的规则不符合实际就应调整完善
  • 9.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没见过世面的人,会用自己仅有的见识,去解构他人的难以理解之处,误会也就因此产生。其实,越优秀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别人先尊重自己,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B . 不尊重他人,也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C .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理解尊重 D . 尊重使社会生活融洽
  • 10. 《礼记》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告诉我们(    )
    A . 鹦鹉和猩猩都有它们的语言    B . 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之本 C . 每一种生命都有其自身独特性    D . “礼”的主要表现是语言文明
  • 11. 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录,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告诉我们(    )

    ①不诚信的人必然要受到经济制裁   

    ②诺言很难实现,不要对人许下诺言

    ③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为推进信用中国建设,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加强信用信息整合共享。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

    ①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②积极践行诚信美德

    ③惩治社会失信行为   

    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③
  • 13. 在学习《法不可违》这块内容时,小闽做了一张思维导图(如图)。图中①、②填入(    )

    A . 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B .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C . 刑事违法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 行政违法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性
  • 14. 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网民“辣笔小球”的行为属于(    )

    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②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③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违反行政法律法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给大家介绍几种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方法(    )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②不必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

    ③敢于并善于斗争   

    ④保全自己、巧妙周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本部分共4题,计50分。
  • 16. 我们吃的食物是农民种的和工人加工的,我们的学习用品是工人生产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工人缝制的。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大舞台。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逐步走向成熟。“积极融入社会,促进学习进步”主题活动正在进行中,请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应任务。

    1. (1)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请你说说这句话的依据。
    2. (2) 培养亲社会行为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3.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说明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应该怎样做?(三个方面即可)
    4. (4) 请列举两例我们可以参加的亲社会行为。(两个方面即可)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同学们就这一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带手机是我的自由,我把手机悄悄地带进去,不被学校和老师发现就没事啦。

    1. (1) 你是怎样看待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2. (2) 请从“遵守规则”的角度,对小闽的行为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 18. 材料一:2020年6月,一则抗洪救灾中的感人短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参与抗洪的武警战士因为劳累坐在地上休息,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为他送上一瓶水,并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战士立刻站起身,回敬了一个军礼。看完这个视频,无数网友为他们点赞。

    材料二:2020年7月1日,河南省郑州市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及志愿服务组织的10万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做文明有礼郑州人、为文明城市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

    材料三: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1. (1) 根据材料一,网友为他们点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两个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我们应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3. (3) 材料三中,民法典将诚信作为重要原则,请说一说诚信的重要性。
  • 19. 【预防违法犯罪共促健康成长】
    1. (1)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持续攀升。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抢夺和伤害这四类犯罪。据公安部的6﹣17岁的青少年犯罪中,85.1%涉及以上四类犯罪;在14﹣15岁的青少年犯罪中,该比例更是高达92%。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中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持续攀升的原因。
    2. (2) 16周岁的初中生小虎,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在某茶庄附近多次对行人进行持刀抢劫。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

      结合材料,青少年应怎样预防犯罪,防患于未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