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2-09-12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选出来。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 1.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上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 父子、朋友——血缘关系 B . 师生、同事——业缘关系 C . 同乡、同行——业缘关系 D . 业主、同学——地缘关系
  • 2.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诗句中能体现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 . 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3. 如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 .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B . 网络空间无言论自由 C . 网络是把双刃剑    D .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
  • 4. 2021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公布: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努力为公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②网络空间危害大,要坚决抵制网络

    ③引导“饭圈”文化健康向上发展势在必行

    ④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5. (2021·德城模拟) 互联网的天空航线太多,气流太强,一不留神,就可能让我们走错路,比如电信诈骗套路多、手机远程窃听防不胜防。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只有游刃有余地守好网络安全阀,才能共享美好新生活。守好网络安全阀要( )

    ①思想上守住防线,行动上控住风险  ②实现依法建网、依法用网、依法管网 

    ③弘扬主旋律,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时刻提高警惕,坚决远离网络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的最大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这说明(    )

    ①秩序保障社会正常运行

    ②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秩序能够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自律,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表里一致,严守规则。下列诗句中,体现自律的有(    )

    ①溺爱之子不成材,小树不修不成苗   

    ②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④君子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在某旅游景区门口有规划的停车位,却有人将车随意停放;景区景观湖中漂浮着零星点点的矿泉水瓶和垃圾袋……我们不能限制游客喝饮料、吃零食,但随手将产生的垃圾丢入湖中实在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对这些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不守规则的表现   

    ②有违社会公德和文明

    ③有损个人形象   

    ④破坏景区环境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9. 下班高峰期,当公交车驾驶员因交通拥堵、长时间停留而被乘客抱怨之时,一名小女孩站着写下了一张纸条(如表),在下车前默默递给了驾驶员。小女孩的举动最能体现出的品质是(    )

    司机先生:

    因为堵车,您遭不耐心乘客的指责,连我听着也不好受。我喜欢司机,因为他们为我的出行提供保障,感谢您的付出。

    您辛苦了,谢谢您送我回家!

    A . 挺身而出,扶危济困 B .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C . 乐于助人,见义勇为 D . 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 10. 2020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88.3,连续15年攀升。随地吐痰、乱鸣喇叭、行人或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灯仍是广大市民希望改善的不文明行为。改善这些不文明行为(    )

    ①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

    ②需要公民养成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

    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和引导

    ④能够形成勤劳勇敢、自尊互敬的社会风气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和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心灵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的和谐统一。下列言行符合文明礼貌要求的是(    )

    ①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彬彬有礼   

    ②校园里,只向自己班的老师问好

    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诚恳道歉   

    ④看电影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下列古语内涵与如图漫画《多措并举》寓意相一致的是(    )

    A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 .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C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13.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期徒刑属于主刑范畴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陈某缺乏法治意识,理应重罚   

    ④罚金五万元属于附加刑范畴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4. 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上高压线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诉讼手段顺利追回欠薪。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    )

    ①诉讼是讨薪的唯一手段   

    ②要采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③要提高法治意识,善用法律   

    ④权益受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5. 作为未成年人,要学会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正确的方法有(    )

    ①及时拨打110   

    ②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③保护好作案现场   

    ④只要跟自己无关,就不用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 16. 走进社会生活
    1. (1) 材料一:某中学利用国庆假期组织八年级学生,“兵”分多路,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农业观光园仔细观察植物成长,在科技馆听取有关未来科技的演讲,到消防大队听消防官兵讲解消防知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2. (2) 材料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以下名言:

      结合上述名言,请你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3) 材料三:2021年3月12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建的“辟谣平台”频道正式上线。“辟谣平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论述,依托双方内容、平台优势,宣传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治理政策法规等。

      结合所学,请你分析“辟谣平台”频道上线的必要性。

    4. (4) 材料四:2021年2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正面引导和规范管理,重点规范网络打赏行为,促进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落实上述《意见》?请你为网络平台和网络主播各提一点合理化建议。

  • 17. 遵守社会规则
    1. (1) 【明确秩序】观察如图漫画:

      上述漫画中的行为分别违反了哪类社会秩序?

    2. (2) 【观点探究】《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同时也为惩戒权划出了“禁区”“红线”,同时赋予学生、家长申诉的权利,并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材料,小伟同学发表了评论:

      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小伟观点的认识。

    3. (3) 【分析道理】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做出调整。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将不再刑事“免责”。不少网友认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不仅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也能强化家长的监护、教育责任。

      从规则的角度,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出的道理。

    4. (4) 【浅谈感悟】2021年7月24日,网民熊某在抖音发布“烟花逼近浙江,绍兴柯桥挺住”的视频,画面中有多辆汽车被洪水冲走,此视频在抖音、朋友圈迅速传播,经查证,该视频为虚假信息,熊某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4日的处罚。

      请以“自由与规则”为主题,分析案例,结合所学及生活体验,写出你的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内容要求:①请从自由与规则的角度谈谈熊某被行政拘留的合理性;②联系青少年实际。

  • 18. 提升道德素养
    1. (1) 【主题概括】某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围绕活动主题,同学们搜集了以下社会现象;雨天减速慢行只为路边踏水的行人;开车耐心等待只为他人顺利通行;做好垃圾分类,为保洁人员减少麻烦……

      结合上述社会现象,请你概括该活动的主题。

    2. (2) 【材料分析】十一黄金周后,“文明旅游”再度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人们文明出游的观念明显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和谐音符,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提醒游客外出旅游时,别忘了把“文明”这个行囊一并带上。

      请你说说外出旅游为什么要带上“文明”行囊。

    3. (3) 【案例警示】2021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广东揭阳有企业涉嫌翻新废旧钢筋,加工而成的“瘦身”钢筋已流入市场。随后工商局就办结了5起问题钢材的系列案件,对涉事企业实施罚款、没收不合格钢材、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措施。

      上述材料对企业有何警示?

    4. (4) 【行动落实】202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用精炼的话语诠释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诚实守信原则的必然要求。过去的一年里,各级法院审理各类合同纠纷案件886万件,切实保护着诚实守信一方的合法权益,倡导“言而有信”“有约必践”。

      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将“言而有信”“有约必践”落实于实际行动中?

  • 19. 树立法治意识
    1. (1) 材料一:小兵根据搜集的案例,制作了以下表格:

      案例

      所承担的责任

      赵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刑事责任

      李某因燃放爆竹被公安机关罚款200元

      ①行政处罚 

      王某欠张某钱不还,法院责令其返还财产

      ②民事责任 

      请你将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 (2) 材料二:2021年3月3日,国内首例利用“微信清粉”软件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案件宣判。张某等八名被告人因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而获刑。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3. (3) 张某等八名被告人最终获刑说明其行为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4. (4) 材料三:以下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展示的案例:

      结合案例,请你分析小宇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5. (5) 从小宇的经历中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