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2-09-06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根本原因是(    )
    A . 生产力的发展 B . 原始社会的解体 C . 统治者的自私 D . 封建国家的建立
  • 2. 古代中国由“传贤”到“传子”的政治权力转变,标志着(    )
    A . 宗法制发展的鼎盛 B . 分封制的初步形成 C .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D . 政治体制严重倒退
  • 3. 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这反映了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
    A . 君权神授 B . 商代政治受到神权的影响 C .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D . 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 4. 周公平定商遗民叛乱后,大封同姓诸侯,将原臣服殷商的诸侯安置于姬姓诸侯之间,将商部族分给各诸侯。此举(    )
    A . 抵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B . 导致王族内部的分裂 C . 有效控制地方巩固政权 D . 加剧诸侯分立的局面
  • 5. 人们常将山东省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省称作燕赵大地。这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6. 西周时期,对于新封的诸侯,周王除了授予土地及人民之外,还要赏赐给大量的宝器和典章图册等等。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周朝文化的传播 B .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官僚政治的形成 D . 儒家伦理的认同
  • 7. 中国传统社会,祭祖被称为“展亲大礼”“报本之礼”,极其重要。这种现象主要反映(    )
    A . 礼仪教化得到强化 B . 血缘关系决定风俗 C . 古代注重文化传承 D . 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 8. (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的王位,这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表明(   )
    A . 分封制遭到破坏 B . 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C . 禅让制得到恢复 D . 宗法制增进了五国关系
  • 9. 唐太宗对秦政多有批评,常以秦皇暴虐、汉武骄奢戒,然而他说:“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材料主要肯定了秦始皇(    )
    A . 废分封,置郡县 B . 统一全国,开拓疆域 C . 实行皇帝制度 D .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 10. 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说明(    )
    A . 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 .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 . 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 D . 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 11. (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贵族特权已经被完全剥夺 B .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C . 各诸侯国普遍实行郡县制 D . 周天子意图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12.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夏商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 . “封建亲戚” B . 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C . “共和行政” D . 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
  • 13. (2020高一上·洛阳月考) 秦朝建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设置监御史,“掌监郡”,直接受御史大夫的节制。如此规定旨在(    )
    A . 凸显御史权威 B . 扩大御史职责 C . 强化君主专制 D . 加强中央集权
  • 14. (2019高一上·宜丰月考)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 .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 .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 .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 15.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使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
    A . 克服了皇权至上的局限 B . 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C . 削弱了对地方的掌控力 D . 民主施政的理念萌生
  • 16. (2017高二上·黄陵期中)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 . 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 .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 奴隶制和封建制 D .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17.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这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不断加深 B . 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C . 官僚制度开始确立 D . 三省制的历史渊源
  • 18. “汉承泰制,有所损益”。下列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属于汉朝“增益”的是(    )
    A . 户籍制度 B . 乡里制度 C . 刺史制度 D . 通判制度
  • 19. (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 观察如图,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制度措施是 (    )

    A . 实行中外朝制度 B . 颁布推恩令 C . 尊崇儒术 D . 实行盐铁官营
  • 20.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B . 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 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 21. (2021高一上·建水期中) 《旧唐书》记载,唐朝中后期,地方的节度使可以自行设置文武官员,并且将属地的赋税据为己有,在许多方面都不听中央政府管辖。这反映了当时(   )
    A . 唐朝郡县制已遭到废除 B . 已经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C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 D .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激化
  • 22.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 . 德才——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 . 门第声望——德才——考试成绩 C . 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德才 D . 德才——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23.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有效管辖这些地区,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郡县制度 B . 设置中书省 C . 实行监察制度 D . 实行行省制度
  • 24. (2020高二上·山东期中)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 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 . 台谏分置的弊端 D . 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 25. 研究历史要注意找到可靠的证据,你认为下列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历史神话和传说 B . 文献资料 C . 文物、古迹 D . 专家和学者的著作
  • 26. 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
    A . 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 . 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乡里 C . 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 . 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
  • 27.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C . 丞相权力不断强化 D .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 28. (2019·合肥模拟)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
    A . 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 . 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 . 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 .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 29. (2019·长沙模拟) 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    )
    A . 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 B . 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 C . 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 D . 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 30. (2019高二下·五莲期中) 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
    A .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 .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 .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个制度?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哪个制度,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2. (2) 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
  • 32.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材料二描述的分别是历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2. (2)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有什么影响?
  • 33.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意义?
    2. (2) 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