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等部分校2021-2022学年八...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1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下列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
    A . 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B . 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C . 使用无磷洗衣粉 D . 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2. 下列关于土壤成分的实验中,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铜Au B . 氖气Ne2 C . 氯化铝AlCl D . 氧化亚铁FeO
  • 4.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 B . 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 C . 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石灰水中 D . 将二氧化碳倒入—侧的“空”纸袋中
  • 5. (2021八下·拱墅期末) 下列磁感线描述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1八下·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

    A . 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 . 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 . 污染物O3可导致酸雨 D . 汽车尾气是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
  • 7. 枯茗醛(化学式为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其外观呈无色至淡黄色液体状,有枯茗和桂皮的香气。

    下列关于枯茗醛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类别上看:枯茗醛属于氧化物 B . 从宏观上看:枯茗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从微观上看:1个枯茗醛分子中含有23个原子 D . 从质量上看:枯茗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6
  • 8. 如图为幼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 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 . 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 . 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 9. 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现象和磁现象的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小磁针被铁棒吸引,说明铁棒本身具有磁性 B . 图2中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 图3中条形磁铁静止时A端总是指向北,说明A端是条形磁铁的南极 D . 图4中铁钉B吸引大头针比A多,说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 10. (2021七下·奉化期末) 如图所示,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盛放汤料的“纸锅”,用酒精炉给“纸锅”中的汤料加热时,“纸锅”不易被烧坏。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 . 汤料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 . “纸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 . 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 . 水汽化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 11. 如图所示,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 可以得到(   )

    A . 原子核带正电荷 B . 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C . 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D . 原子核体积很大,但是质量比α粒子小得多
  • 12.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缓慢氧化,如图为小柯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B . 若铁粉太少,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C . 在温度计示数升高到最高值时,才能打开止水夹 D . 实验结束后,量筒内的液面降至约80 mL刻度线
  • 13.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电磁铁水平放置且左端固定,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条形磁铁仍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磁铁左端是S极 B . 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C . 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逐渐增大 D . 条形磁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 14.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 . m1的值是4.4 B . m2的值是4 C . 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D . 甲和乙是反应物
  • 15. 科学探究过程中,人们经常利用图象呈现实验数据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则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B . 乙图表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不变 C . 丙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则在B点叶片开始光合作用 D . 丁图表示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时双氧水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硫元素
    2. (2) 2个碳酸根离子
    3. (3) 液态氧
  • 17. (2022八下·永康期中) 2020年10月,关于日本政府欲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事曾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核废水中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 (2)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质子

      数为

  • 18. 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CH4·nH2O),还含有其他少量杂质。
    1. (1) “可燃冰”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反应:CH4·nH2O=CH4+nH2O,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19. 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①表示(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膈肌处于(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2. (2) 图乙中A表示(填写气体名称),其通过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 2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上图是海水稻叶片局部放大示意图,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 (2) 图中的C过程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再经(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进入海水稻体内的大部分水会通过图中所示的(填字母)过程散失到环境中。
  • 21. (2021八下·长兴期末) 图甲是台灯的实物图,图乙是该台灯的电路图,AB表示台灯插头的两个插脚。

    1. (1) 从安全性考虑,台灯插头的插脚A应与丙图中两孔插座的孔相连(填字母)。
    2. (2) 小明将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台灯不发光。经检查,G点左侧的零线断了,其他元件都完好。此时丙图的开关S断开,用测电笔检测E,F,G各点,氖管发光的是点。
    3. (3) 丁图是某种测电笔的结构图,使用时手应该接触测电笔的部位(填字母)。
  • 22. 如图所示,用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将线圈两端的导线拉直并用刀将漆全部刮掉,作为转动轴,将线圈放在金属支架上,在它下面放一块小磁体,用纸做一个小风车固定在转动轴上,将装置与小量程电流表相连,使小风车转动,可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此过程中能转化为电能。若将电流表换成干电池接入电路,线圈(填“能”或“不能”)持续转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5大题,每空3分,共45分)
  • 23.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O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组讨论】甲同学猜测: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

    乙同学猜测: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四次实验。

    实验次数

    H2O2溶液质量分数/%

    H2O2溶液用量/mL

    催化剂(MnO2)用量/g

    反应温度/℃

    收集相同的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s

    30

    5

    0

    85

    3.8

    15

    2

    0.1

    20

    2.8

    5

    2

    0.1

    20

    7.4

    30

    5

    0

    55

    10.5

    1. (1) 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
    2. (2) 由以上实验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的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速率(填“越快”、“越慢”或“不变”)。
    3. (3) 【交流拓展】他们推测催化剂(MnO2)是一种氧化物,那么氧化铁(Fe2O3)、氧化铜(CuO)是否也有催化作用呢?

      甲同学认为要证明氧化铁、氧化铜有催化作用,除了要证明它们能改变反应速率以外,还需要证明它们在实验前后的不变。

  • 24. 下面是学习“制取氧气”后进行“氧气的性质”的探究实验,请回答:

    1. (1) 连接仪器组装成如左上图所示实验的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2. (2)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用上图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填“c”或“d”)端进入。
    3. (3)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某兴趣小组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下表是他们将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铁丝的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填)

      通过对表中结果分析,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铁丝中的含碳量有关,表中未填的现象可能为

  • 25. 小安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他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于是他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问题一:蒸腾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 (1) 小安做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2. (2) 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 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 . 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 . 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 . 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
    3. (3) 问题二:气孔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如图2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

      小吉推测:绿色植物气孔的状态可能和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在清洁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少量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请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步骤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选填“甲”或者“乙”)
  • 26.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下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甲乙试管放入黑藻)

    1. (1) 甲、乙两组实验在黑喑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
    2. (2) 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3. (3) 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科增加了实验,制得与甲、乙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27. 小科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科提出质疑: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他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P线圈代表接收线圈,Q线圈代表发射线圈)

    1. (1)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被没有发生偏转。小科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电流过小,于是他将滑片向左移。他的这一操作是基于什么猜想?
    2. (2) 他将滑片向左移后,仍未观察到指针偏转,但再断开开关、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在该实验中若导体ab上下运动时,则闭合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图丙)

      实验次数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

      向右

      3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时,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后,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改变电源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3. (3) 小科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他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请先判断小科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合理选择上表格中的两次实验说明理由。
四、分析计算题(第28题6分;第29题、30题、32题各8分;第 31题、33题各10分;第34题5分;总共55分)
  • 28. 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1. (1) 维生素C由种元素组成;
    2. (2) 维生素C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3. (3) 176g维生素C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
  • 29. 如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请你根据循环图说出一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N2O)等,其中氧化亚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二种: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二氧化碳消耗的另一个途径是被地球上的海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

  • 30. 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上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 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 (1) B点表示的意义是
    2. (2) 如果白天光照强度持续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选填“能”或者“不能”)
    3. (3) 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毫克.
    4. (4) 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提出一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 31.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0g鸡蛋壳,平均分为四份,置于相同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鸡蛋壳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次序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烧杯的质量/g

    10

    鸡蛋壳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反应后烧杯的总质量/g

    28.9

    m

    46.7

    56.7

    请计算:

    1. (1) 表格中m的数值为
    2. (2) 40g鸡蛋壳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气体质量为g。
    3. (3)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32. 甲图是某饮水器的原理图。饮水器的容器内有密封绝缘的电热丝R1和热敏电阻Rx。图乙和图丙曲线是阻值随温度变化的不同的热敏电阻。当水面到达如图位置,接触开关S1导通,通电线圈将S2吸引,R1开始加热。当电路中的电流小于等于50mA时,S2断开。

    1. (1) 为了使继电器开关S2在饮水器内的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自动切断加热电路,则应选择的热敏电阻Rx(填“乙”或“丙”)。
    2. (2) 正确选择热敏电阻Rx后,已知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60Ω,根据图中所给R和温度的关系,该饮水器实际能将水加热到多少度?
    3. (3)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水能加热到的温度更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3.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克,加热并进行测量记录,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1. (1) t4~t5时段氧气质量不变的原因
    2. (2) t4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 (3) 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所占质量分数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其部分变化曲线已在图乙中画出,请完善t0~t1 , 阶段的图象,并在纵坐标上标出t3时刻的数据。
  • 3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有个梦想:我梦见我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样长,稻粒像花生那么大……他的梦想将持续激励科研工作者思考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青岛首次种出高达两米的“巨人稻”。“巨人稻”虽然根系发达,但它不能逐渐加粗

    材料二: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研团队又成功培育出能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而普通水稻品种在盐碱地中难以存活

    材料三:要获得水稻高产,在播种时应该做到合理密植为防止水稻倒伏,施加含钾化肥较好 , 但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划线内容做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