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9-11 浏览次数:20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备•始于足下(14分)
  • 1.  请结合语境,推敲下列文段中的字音、字形,完成下面题目。

    春日的太阳岭草木(méng)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像是一个新娘的盖头,悄然掀开,春意盎然。站在山麓,仰视高高的太阳岭,山是如此峻秀,树透着浓浓的新绿,古道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着山腰,绵延而上,一直消失在远处云雾(liáo)____绕的山峰间。山路边小溪的两侧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差披拂。溪上古桥横卧,游人流不息。

    1. (1) 加点字“参”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cān                       B. cēn

    2. (2) 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川                        B.穿

    3.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草木(méng)发        云雾(liáo)

  • 2.  古诗文名句填空。

    小悠准备背上行囊,追随诗人的脚步,共赏山川之美:随陶渊明进入世外桃源,欣赏“芳草鲜美,”的桃林奇景;随苏轼深夜独步黄州定慧院,感受“,漏断人初静”的寂寞冷清之景;随常建漫游破山寺后禅院,欣赏“”的静谧祥和之景;随孟浩然远望洞庭湖,领略“”的烟波浩渺、汹涌澎湃的磅礴之势;随王勃放眼巴山蜀水,抒发“”的感慨,以昂扬乐观的精神劝慰友人……

  • 3. 《诗经》是成语的矿藏,许多现在仍在使用的成语都出自《诗经》。请参考示例,写出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示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出自《诗经•关雎》,包含的成语是梦寐以求。

    1. (1)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出自《诗经•召南》,包含的成语是
    2. (2)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出自《诗经•烝民》,包含的成语是
二、观•世态百物(53分)
  • 4.  邀请朋友一起旅游更能为旅程增添情味。如果去各拉丹冬旅游,你最想邀请下列人物中的谁?请结合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和名著阐明理由。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冬妮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D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 5. 阅读

    下渚湖湿地探幽

    张抗抗

    ①下渚湖,一片宁静优雅的江南湿地。位于浙江德清县武康县城东南,一个叫二都的古村边上。尽管事前已听说了它的种种奇妙之处,以及关于它的古老传说,在今年初夏时节那一个斜阳烂漫的傍晚,当我贴近烟波浩渺的宽阔水域,进入河汊曲折的深处,穿越幽然静谧的水巷长廊——这一大片新近开发、少为人知的水乡胜景,仍然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曾走过许多名胜之地,往往总是声名大于亲见实感。而这个卧于绿野、羞于面世、沉默而含蓄的下渚湖,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例外。

    ②下渚湖中心湖区达1890亩,比西湖略小,湿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北依防风山,湖水源头之一的余英溪汇入东苕溪,属南太湖水系。很久以前,古运河曾从中穿境而过。湿地——沼泽河汊草滩相连的水域,素有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之称。在以水运航行渔业水生经济植物为主的江南水乡,历经数千年岁月风雨,竟然留有保存如此完好的“观赏性”湿地,应是天赐浙人的福分了。

    ③坐船走下渚湖,轻轻掠过悠悠的水面,那种微微的眩晕,有点像一次想象的梦游。

    ④船码头设在碧绿的河湾里,狭长的河湾像一支低调的序曲。水路渐宽,熟悉的水乡河港,船过浪涌,没了泥岸的水线,又缓缓退去。窄窄的河口,水里隐现着一排齐整的竹篱,是养殖户的鱼寮。船上电瓶发动机的声音戛然而止,像是屏声静气的呼吸,船身无言地滑过竹篱,水面静寂无声。船声复起,在水上画出长长的弯曲弧线,前方豁然开朗,视线所及一片连天的碧水,饱满得像是要溢出来了。这就是被当地人通常称为“漾”的湖泊,也是下渚湖的主体。望得见东北角的湖岸边,两座葱郁的小山,名为“和尚山”和“道观山”,中间以细长的扁担山相连——传说夏禹时代防风氏治水,因挑土的扁担断裂,土疙瘩洒落变成。山不高,满山苍翠的乌桕树,镶嵌着星星点点的白。白色鲜活,时而闪动,一片片绕着绿山升腾盘旋。船近了,看清那飞翔中的白色,竟是一群群硕大的鹭鸟。白鹭的翅膀在水面掠过又飞起,而后从容栖息于树冠,那座小小的绿岛,像是开满了巨型马蹄莲。下渚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多年如一,数量繁多的白鹭群,年复一年在此生息,已经成为下渚湖最具观赏性的景观之一。

    ⑤夕阳渐斜,小船经过一处建有竹楼茶屋的小岛,慢慢偏离湖区中心,驶入边缘的湿地水域。眼前是一条隐没于高草中的丝绸水道,宽度似刚容得一条小船通过,伸手可触岸边湿漉漉的树根。水道如巷,一个弯连着一个弯,眼见得船头抵住了前面土墩,已是“山穷水尽”了,船尾一摆,迎面陡然一道闪亮的水色,长巷又朝着芦苇深处延伸而去。两岸是茁壮的竹林、茂密的芦荻和苇丛,散发出潮湿的草叶气息。偶有几株高昂的松树(还有并肩缠绵的情侣松),突兀地立于高地,透出一种防风古国桀骜不驯的骨气。间或可见几只毛色鲜亮的农家鸡,在竹林里漫步觅食,这些散养于小岛上的家禽,尽吃新鲜的活虫鲜虾,一日日健康成长,到了秋季,主人只管上岛来捕获即是。欲知何为桃花源,想必也不过是此情此景罢了。

    ⑥船儿径自往前,如在陡峭的山路上盘旋,弯儿拐得越发地频繁。竹叶扶疏,树影婆娑,左边一棵桃,右边一株梅,让人想象春天的日子,在落英缤纷的水流中漂泊,该是怎样的惬意和曼妙。水巷忽然就幽暗下来,两岸的树越发密集了,像是在小镇的一条廊棚长街里穿行。异香袭来,水汽醇厚,只见一棵棵百年树龄的古香樟树在水边依次伫立,水路顿时似被树叶的浓荫阻塞了。那一段悠长的港道,扬脖仰面睁大眼睛,一阵慨叹接着一阵惊呼,一个意外连着一个意外——也许世界上唯有江南湿地的水巷两岸,会生长着如此壮观的古樟树群落。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隐没在树荫里,脑中闪过亚马孙河原始丛林间的诡秘河道,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⑦据说下渚湖整个湿地水域中,隐伏岛屿台墩六百余座。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弯弯绕绕走了近一个时辰,就像走失在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里了。

    ⑧天光忽又明朗,船已驶出水巷,前方是恬淡辽阔的湖面,远远可望见岸边农家隐约的白墙。小船像是在绿色的田野中行驶,两侧菱莲莼菰漂浮的嫩叶,随着波浪起伏。一只青灰色的苍鹭,蜷着身子懒懒地蹲立在养殖场水中的木柱上;两只长脚鹭鸶拨开水面凌空起飞;三只黑白相间的沙鸥盘旋不去;四只野鸭泰然逐波浮游。最喜的是一群乳毛未干、淡黄色的鸳鸯小雏,扑扑地啄着水草,欢欢地溅起水花,雀跃着钻入油汪汪的水葫芦叶片下去……

    ⑨相传当年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特赐封山、禺山方圆百里,立为防风国,为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下渚湖上岸不远,即是历时一千七百年之久,又于1996年重修的防风祠。游历了下渚湖的美景,再听奇异的防风氏神话,德清的自然山水,在历史的风烟中更增添了人文的重墨。

    ⑩二百年前,剧作家洪昇有诗曰:“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港划菰芦。”

    ⑪这“天开”二字,尽得下渚湖幽深野逸之神韵。

    ⑫只求今日游人纷至沓来探望下渚湖时,存一份维护下渚湖原始风貌的爱心。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08,张抗抗著的《南方》节选)

    1. (1) 【理清“所至”】

       本文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相结合,这是游记最典型的写法。阅读全文,梳理思维导图。

    2. (2) 【关注“所见”】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字的妙处。

         ①这就是被当地人通常称为“漾”的湖泊,也是下渚湖的主体。(《辞海》中“漾”字解泛、荡之意,这里的“漾”是什么意思?传达了怎样的感受?)

         ②最喜是一群乳毛未干、淡黄色的鸳鸯小雏,扑扑地啄着水草,欢欢地溅起水花,雀跃着钻入油汪汪的水葫芦叶片下去……(请从修辞或词语角度进行赏析。)

    3. (3) 【体悟“所感”】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下渚湖湿地就是在这两重境界中不停地轮转。请结合诗句和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4)  作者在结尾处说道:“只求今日游人纷至沓来探望下渚湖时,存一份维护下渚湖原始风貌的爱心。”请结合全文,联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思。

      【链接材料一】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利奥波德

      【链接材料二】

      “任何自然都是人化的,人的历史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交融契合,使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

      ——阿来

  • 6. 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一部手机、一架云台,就能带着屏幕前的“游客”领略大好河山,这成为导游们寻求自救的新途径。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很多导游走上线上转型之路,他们不仅直播旅游,还为粉丝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线上组团、提供优惠的门票和酒店、联系可靠的车队,还有的导游卖起了当地特产和纪念品,帮助当地人增加收入。

    不过,也有很多导游转战“云端”之路并不顺利,没有获得太多流量的他们仍然面临着困境。“运用自媒体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考验,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适应直播平台的特点,如何发挥更多创意,如何掌握拍摄和剪辑技巧。”瞿贻玉告诉记者。

    南京导游张真好,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创作成功转型,在网上收获了不小的人气。他带领40多名同行组建了“嗨侃苏大强”团队,共同谋求转型发展。“我会抽出时间教他们技能,也会鼓励他们塑造自己的风格,希望更多人可以成功从自媒体小白变成文旅直播达人。”张真好说。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前后,文旅部开展“万名导游带你云旅游”直播推广活动,具有影响力的导游们将在景区现场开启直播。目前,各地已经开展了直播训练营、直播大赛等活动,帮助更多导游开启直播事业。

    未来,在新媒体大潮的推动下,导游们将走上“一专多能”的发展路线,积极寻求转型,不断补充新技能,从而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云旅游”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于弥补线下旅游的缺憾。“云旅游”虽然在疫情背景下得到快速推广,却不可满足和受限于疫情的特定环境。想要成为始终与线下旅游并驾齐驱的新模式,唯有针对性地弥补线下旅游的不足。线下旅游受到时间、空间、气候以及游客数量等因素的客观影响,旅游体验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博物馆客流大,距离展品太远难以仔细欣赏,文化景区走马观花,游客意犹未尽细节难及,自然景观受气候影响难得观赏最佳状态,因时间、空间制约难以多次前往,无法感受一年四季的独特美景……而这一些恰恰是“云旅游”的优势。近两年的实际游览体验中,不少游客借助“云旅游”满足了个人实地游览时的遗憾,品文化大餐,大饱眼福,说明“云旅游”能够满足游客实地旅游难以提供的需求,这些需求便是“云旅游”发展壮大的方向。

    不断贴近真实是“云旅游”优化体验的方向。不少游客反映当前“云旅游”存在过度美化之嫌,不真实,观感不好。诚然,一些景区将“云旅游”作为抓取流量,为线下旅游吸引客流的重要方式,在画面呈现上进行技术处理。宣传美化本无可非议,但旅游体验首在真实,游客就是想要感受最真实的文化、最真实的美景,如果仅仅为了美化而丧失了真实,则有舍本逐末之嫌。受技术和网络等因素制约,目前不少景区的呈现都是静态的或是仅配一些视频和图文,缺乏互动让“云旅游”体验过于单调。未来各景区应该在内容设置上、技术配合上加大力度,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云旅游”展现更多文化元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更多盈利模式是“云旅游”持续壮大的动力。当下景区大多将“云旅游”作为线下旅游的补充,或仅作为一个宣传方式,并没有挖掘到其在促进旅游经济方面的巨大价值。这也是景区在“云旅游”平台开发上不想投入、投入不多、思考不多的原因。“云旅游”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景区和潜在游客密切联系的平台,相比线下更能培养游客粘性。这在我国旅游已从打卡游览向深度游览转变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重要。此外,线下旅游促进的是即时消费,且额度小,“云旅游”给游客提供充分时间多次机会了解景区文化、自然环境,游客有了更多了解,便有了更多信任,消费自然更加持续。

    “云旅游”因疫情得到快速发展,要防止“云旅游”成为一阵风,并在疫情后释放出更大活力,需要的是找准定位创新发展,挖掘出可持续发展的盈利点。

    (2022年05月20日《人民网》)

    1. (1) 根据对以上几则材料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云旅游”想要在疫情后释放出更大活力,需要找准定位创新发展,挖掘出可持续发展的盈利点。 B . 当下大多景区在“云旅游”平台开发上投入不多的原因是:将其作为线下旅游的补充,或仅作为宣传方式,并没有挖掘到它在促进旅游经济方面的巨大价值。 C . 目前“云旅游”体验过于单调,是受技术和网络等因素制约,不少景区的呈现都是静态的或是仅配一些视频和图文,缺乏互动。 D . 在新媒体大潮的推动下,导游们已经走上了“一专多能”的发展路线,从而适应了新的发展趋势。
    2. (2) 小吕和小悠阅读以上几则材料时,展开了讨论。

      小吕:现在“云旅游”可真流行啊!你看材料一:有七成多受访者会选择云旅游;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云旅游丰富了自己的旅游体验。

      小悠:对啊,从材料一中,还可以看出①

      小吕:疫情下旅游方式发生改变,对导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悠,你认为做一个优秀的云导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小悠:我认为做一个优秀的云导游,需具备以下几点:③

      小吕:“云旅游”下的导游还真是“一专多能”啊!

      小悠:小吕,你认为疫情下的“云旅游”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还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业态?

      小吕:我认为,④

      小悠:有道理。提到“云旅游”,昨天,我在点击傅雷故居的傅雷家风家书图片展时没发现前言,我想为其写一则前言,上网查到了写前言的小贴士,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写妥当。你能联系《傅雷家书》的内容帮助我写一则前言吗?(120字左右)

      小吕:⑤

      小悠:太棒了!我们再来一场傅雷故居的“云旅游”吧!

  • 7. 阅读

    浙江小矶春日

    [南宋]范成大

    客里无人共一杯,故园桃李为谁开?

    春潮不管天涯恨,更卷西兴暮雨来。

    【注释】 ①小矶:旧时浙江渡、鱼山渡附近的一个石矶。 ②故园:指诗人故乡苏州。 ③西兴:即“固陵”。春秋时越国范蠡筑城固守之地。当时,越王勾践将入吴为臣仆,国人饯送于此,感慨流涕,忍辱复仇之志乃决。

    1. (1) “更卷西兴暮雨来”中的“卷”字写出了的景物特点。
    2. (2) 陈祥耀:“‘天涯恨’泛指客恨,但诗中又有比客恨更广的意思在,泛言不泛,反觉更能表现诗中意味。”(《宋诗鉴赏辞典》)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诗歌中“天涯恨”的内涵。
  • 8. 阅读

    【甲】浙江又北迳新城县,桐溪水注之。水出吴兴郡於潜县北天目山。山极高峻,崖岭竦迭,西临峻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名曰浣龙池。池水南流迳县西,为县之西溪。溪水又东南与紫溪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盘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 , 盖以倒影在水故也。紫溪又东南流迳白石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溪。又东南,连山夹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余里中,积石磊砢 , 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

    (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桐溪水:今桐庐县东北,发源于於潜县(今临安)北的天目山,入桐庐县为桐溪。②竦:同“耸”。③濑(lài):沙石上流过的水。④反项:背对。⑤磊砢(luǒ):壮大的样子。

    【乙】其水分纳众流,混波东逝,迳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

    (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分纳:分别接纳。②混波:汇合的波浪。③定阳县:古县名,汉置,治今浙江省常山县。④石溜:从石上流淌的水流。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   法

      解   释

      夹岸

      课内迁移法:溪行 

      此水为赤濑

      语境推断法

      紫溪

      查阅词典法:①从高处往低处看;②面对;③照着字画模仿;④靠近,逼近。

           (填序号)

      紫溪又东南流迳白石山之

      字源推测法:金文 

    2. (2)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溪水又东南与紫溪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

    3. (3)  阅读文本,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十余里中,积石磊砢,相挟而上。

    4. (4)  请结合甲乙两文和《小石潭记》,谈谈你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三、写•路途生情(50分)
  • 9.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任务,按要求写作。  

    写作任务

    读者对象

    任务一:根据自己经历过的一次旅行,以游踪为顺序,写一篇游记向学校文学社投稿,可写人文胜迹,也可写美丽山水,还可写……

    校刊读者

    任务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金华山水历来为古今文人墨客所称颂,请你以“美丽家乡”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代表东道主在家乡旅游节推介会上演讲。

    应邀参加家乡旅游节的嘉宾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不少于500字,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