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21 浏览次数:79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 1.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动(jiǎo)勉(qiáng)支(zhǎng)伯(jué) B . 娌(zhóu)光(yún)子(ɡēnɡ)然(càn) C . 农(diàn)死(nì)迁(xǐ)息(zhì) D . (lù)勉(wèi)蛮(hénɡ)酸(zì)
  • 2. 下面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骤雨   触目   筋疲力尽    东挪西借 B . 领域   炽热   小心意意   不缀劳作 C . 躁热   猝至   和颜悦色   任劳任怨 D . 祖藉   劳碌   嘎嘎地响   广茂无垠
  • 3. 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短短几天,电影《八佰》的票房已经突破了21亿,即使是午场,电影院里常常是座无虚席,只有几个观看效果差的位子还空着。 B . 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 .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 .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二十国集团外长视频会议上表示:“要让最不发达国家和高风险人群买得起、用得上新冠疫苗。”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自然担当。
  • 4.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后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____   ____ , 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____   ____ , 错失了许多与他人同台放飞梦想的机会;还有的人因为忙于长年累月的工作,          , 忘掉了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承诺……

    ①淡漠了亲情②虚度了年华③淡忘了友情④冷落了四季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B .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 . 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 在《美丽的颜色》中,“美丽的颜色”指的是放射性元素钋发出的。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你看他矫揉造作的样子,令人作呕。 B . 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 ,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C . 由于保护不力,古墓被疯狂盗掘,墓中文物荡然无存 D . 做事失败可以重来,做人失败难以挽回。做事忌随心所欲 , 做人须严谨慎重。
  • 7. 综合运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信为本,诚信做人。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组拟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认识诚信】下列两组材料分别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诚信的观点和事例:

    第一组观点类:

    ①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屈原《离骚》

    ②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④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第二组事例类:

    ①烽火戏诸侯②闻鸡起舞③商鞅立木④曾子烹彘

    1. (1) 分别选出上面两组材料中与诚信无关的一项:

      第一组:;第二组:

    2. (2) 【新闻点击】

      以“诚聚力量信赢发展——共建网络诚信新时代”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于7月15日至16日在长沙举行,八方来宾齐聚,共话诚信,共襄盛举。

      为期两天的大会,9场活动硕果满满,500余位行业嘉宾共谋新时代网络诚信之道,助推网络诚信建设破浪前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这场网络诚信建设的年度盛会落下帷幕,湖南进一步校准网络诚信“风向标”,汇聚网络诚信“正能量”,织密网络诚信“防护网”,画好网络诚信“同心圆”,共建共享网络诚信新空间。

      请给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3. (3) 【评议诚信】

      【材料一】近日,有不少网友发帖更博反映: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景点,去过后大失所望,“买家秀”和“卖家秀”区别很大。网友吐槽: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小红书对此作出回应,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致歉。

      【材料二】小红书一直以来严厉打击社区数据作弊行为,此前已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破获多起刷量事件。为了维护小红书社区内容的真实性,小红书社区早已建立几十人的反作弊团队,形成了独立于业务体系的诚信风控体系。专业风控和反作弊团队通过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甄别在小红书上的刷量行为,并通过大数据不断优化模型。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请从用户和平台的角度谈谈如何提升网络诚信度。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 8.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1. (1) 三段文字都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但各有侧重,其重点分别是什么?
    2. (2) 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托尔新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描述,有何作用?
    3. (3) 从选文中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
    4. (4) 请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加以赏析。
  • 9.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进入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⑪“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⑫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 (1) 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 (2) 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4. (4)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①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⑤诸荐⑥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范逵(kuí):人名。②室如悬磬(qìng):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⑥荐:草编的坐垫。

    1. (1) 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A . 陶公/少/有大志 B .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C . 锉/诸荐/以为马草 D . 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同郡范逵知名                    湛头发

    3. (3)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②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4. (4) 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至少答出四个方面)。
    5. (5) 此文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分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四、诗歌鉴赏(共4分)
  • 1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

    汪藻①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②烟暝③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释】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②茅茨:茅草屋顶。③烟暝:烟雨迷蒙。

    1. (1)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典型景物来表现。 B . 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C .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欲放的神态,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D . 尾联描绘了一幅绚丽、喧闹的田园图景,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田园生活的闲适情怀。
    2. (2) 下面选项中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景中含情 B . 视觉、触觉相结合 C . 比喻、拟人 D . 动静结合
五、作文(共50分)
  • 12. (2019八上·林西期末) 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

    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