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第...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59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21分)
  •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uì)    停(zhì)        喃(ní)   成吉思(hán) B . 伤(zhòng)    养(huàn)    忧(qī)   揉造作(jiǎo) C . 火(gōu)    婷(pīng)    摇(yè)   忸作态(nīe) D . 词(xún)    冕(guān)    渎(xiè)  随机变(yìng)
  •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天娇   制裁   丰功伟绩   形消骨立 B . 鲜妍   脏物   走头无路   不言而喻 C . 飘逸   瞥见   相得益章   鸩占鹊巢 D . 视察   剪影   前仆后继   彬彬有礼
  • 3. (2021七下·寿光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一点光焰。

                        ,                      

    ①英雄常在我们心中煽燃这一点光焰         ②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

    ③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  ④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在烛照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④②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①③②
  • 4. 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朝花夕拾》写的__________大多是作者的个人生活,__________整本书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整体况貌与风气。通过这些故事,我们__________能追寻鲁迅童年的足迹,读出不同的童年味道,__________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辛辣的讽刺与批评。

    A . 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B .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C . 虽然        但是        只要        就 D . 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 5. 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还不是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因果)。 B .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并列) C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选择)。 D . 不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假设)
  • 6.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传统节目的文化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如春节凝聚了琴瑟和鸣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传统节日里蕴藏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③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④要让文化品格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更好地服务人们。⑤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A . 第②句中,“琴瑟和鸣”多比喻夫妻情笃用在此处不恰当。 B . 第③句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C . 第④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在“更好地服务人们”后添加“的生活” D . “文化基因”“文化传承”“文化自信”都是偏正短语。
  • 7. 默写诗文
    1. (1) 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2.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 (3)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5. (5) 李商隐《无题》中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明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
二、阅读(43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三日/白却嫌春色晚 B . 湖中人鸟声俱/会当凌 C . 湖中得更有此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D . 饮三大白而别/为赋新词说愁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 (3)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 (4)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映衬?试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黄冈之地多竹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服,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乌,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宋代王禹偁《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椽(chuán):装于屋项用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②刳:剖削。③丁丁:棋声。④公退:公事完毕,回来。⑤概:状况,这里指生活状况。

    1. (1)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夏 宜 急 雨 有 瀑 布 声 冬 宜 密 雪 有 碎 玉 声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不可具 状:景象 B . 公退之 暇:空闲 C . 居之胜概也 谪:封建王朝官吏贬官或降职远调 D . 亦谪居之概也 胜:美好的
    3. (3) 下列句子中,最能反映作者愉快心境的一组是 ( )
      A .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B .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C .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 D .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
  •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向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単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

      得出结论

      C

    3. (3) 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 . “云彩波光”“金柳”“青荇”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 . 《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 . 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我女儿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和叮嘱,仿佛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 (1) 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
    2. (2) 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3. (3)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  ▲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 (4) 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1.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 .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刈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2.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歌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礁石忍受着狂风恶浪的吹打依然昂首挺胸、毫无畏惧形象。诗人礼赞礁石,更是礼赞了一种在磨难面前的人格,礼赞了的民族精神。

三、综合实践(6分)
  • 13.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长春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读唱红色经典,传承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经典诵读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艾青《北方》

    1. (1) 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你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所节选的诗歌呢?请你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 诗歌抒写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所以“悲哀”“最艰苦”要重读。 B . 诗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爱”要重读,读得真挚而深情。 C . 诗歌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所以要读得深沉凝重,语速要缓。 D . 诗歌形式自由 , 不注重出句的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所以不需要读出节奏感。
    2. (2) 【活动二】红歌传唱

      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中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请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词句谈谈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

    3. (3) 【活动三】赞美祖国

      假如你是这次学校举办的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的主持人,下列内容是演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前的一段不完整的主持串词,请你根据串词对应的特点,将空缺处补充完整(不得照搬串词中出现的四字短语)。

      (女)七月的天空彩霞万里,七月的大地锦绣壮丽。

      (男)七月的阳光灿烂辉煌,七月的党旗鲜艳飘扬。

      (女)一百年的历史沧桑,一百年的风雨激荡。

      (男)一百年的①,一百年的壮丽辉煌。

      (女)党的这一百年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

      (男)党的这一百年是一段②的伟大历程。

      (女)接下来,请欣赏校教工合唱团演唱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男)掌声欢迎。

四、作文(50分)
  • 14. 从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⑴请以“这,是我的节奏”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少年的肩,虽然还很单薄,却也担得住清风与明月;少年的心,虽然尚不宽广,却得装得下家国大义。自古以来,求学之人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与担当,今日我辈少年岂能退却?请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

    ⑴请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