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年6月中考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23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劳动赋能,助力背少年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学农活动:在田地里施洒KNO3

    KNO3属于复合肥

    B

    学校清洁:用酒精对课桌椅进行消毒

    酒精可燃烧

    C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植树造林

    节约资源,低碳环保

    D

    家务劳动:用洗洁精洗碗碟

    洗洁精有乳化作用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混合固体 B . 处理废弃药品 C . 滴加液体 D . 倾倒液体
  • 3. 《本草纲目•苍术》中记载“两目昏涩。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 . 研磨 B . 干燥 C . 称量 D . 蒸馏
  • 4. 某种胰蛋白酶(C6H15O12P3)是新冠疫苗的原料,关于该胰蛋白酶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无机物 B .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 . 由36个原子构成 D . 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 5. 某口罩中使用了MOF催化过滤材料,在潮湿空气中臭氧去除率可达100%,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臭氧全部转化生成了氧气 C . 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 经上述过滤后的气体属于纯净物
  • 6. 宇航员太空授课时,利用酸碱指示剂甲基橙(变色范围:)画出奥运五环,把甲基橙滴入乙酸溶液变出红色环,滴入碳酸钠溶液变出黄色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 甲基橙能指示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C . 碳酸钠溶液与乙酸混合产生气泡 D . 把甲基橙滴入肥皂水显红色
  • 7. (2021九上·凤翔期末)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试管①中充满氮气,试管②③中充满氧气,升温至40℃,仅观察到②中的白磷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 . 由实验②③可推知着火点高低:红磷>白磷 C . 利用水浴控温可调节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①③两支试管内的白磷和红磷可回收再利用
  • 8.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H4Cl和(NH42SO4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 

    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

    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6.0mL

    100.0mL

    51.5mL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B . 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C . 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D . 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 10. 自热米饭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氧化钙、碳酸钠、铝粉,加水后反应产生的温度和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放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t=2000s时反应结束 B . 在880s~1856s内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pH上升 C . 由曲线得出反应后溶液碱性较强,有腐蚀性,且放出大量热,所以禁止食用 D . 发热包需远离明火是因为加水过程中有氢气产生
二、填空题
  • 11.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 (1) 为防止骨质疏松,宇航员应吃富含(填名称)元素的食物。
    2. (2) 太阳能板给飞船供电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3. (3) 制作航天通风服的聚氯乙烯管属于(填“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
    4. (4) 飞船使用钛合金作为材料。

      ①如图为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②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金属钛,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钛合金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填标号)。

      A.密度大,强度高                  B.熔点高,密度小               C.耐腐蚀,硬度小

  • 12.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上古歌谣说的是夏季南风一吹,盐池隔宿成盐,带来巨大财富。
    1. (1) 食盐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 (2) 从盐水中得到食盐,需进行的操作是。能反映水在该操作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填标号,“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3. (3) 劳动致富过程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来选种。若配制5kg这种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根据NaCl溶解度曲线判断,此溶液(填“是”或“不是”)20℃时NaCl的饱和溶液。

    4. (4) 写出氯化钠在生理健康上的一种用途
  • 13. “黑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

    1. (1) 图1的反渗透系统是净水系统的核心部外,主要采用膜过滤工艺。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其他一些如钙、镁离子等随废水一起排掉。

      ①反渗透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检验所得纯净水含较少钙、镁离子的操作和现象:

    2. (2) 科学家正致力于用图2所示方法制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水热分解可得氢气,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当温度低于2000℃时,体系内微粒含量没有改变的原因是

      ②已知图中曲线A、B对应的微粒是原子,写出微粒A的化学符号

三、综合题
  • 14. 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 (1) 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乙→丙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元素。
    2. (2) 若甲是紫红色金属,丙的溶液呈蓝色。

      ①乙的化学式是

      ②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甲、乙是两种常见的碱。

      ①丙的化学式是

      ②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 15. 高铁酸钾是一种净水剂,下图是赤铁矿(主要含Fe2O3)制备高铁酸钾的技术路线。

    已知高铁酸钾部分性质如下:

    ȋ.热稳定性差,在低温、碱性环境中稳定;

    ⅱ.在水中溶解度大,难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1. (1) “还原”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填名称)。
    2. (2) “酸溶”中,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一条措施是;溶液A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符号)。
    3. (3) “转化”是在无水乙醇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要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4. (4) 该技术路线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6. 下列装置和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装置B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3. (3) 结合上图,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所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标号)。
    4. (4) 在加热条件下,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制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17. 某学习小组探究干冰与NaOH的反应。

    实验1探究干冰与NaOH溶液是否反应

    如图1,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干冰,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1. (1) 干冰易升华利用了干冰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 (2) 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成2份,一份滴加足量Ca(OH)2溶液,如果观察到,另一份滴入足量盐酸,如果观察到,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2探究干冰与不同浓度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

      取150mL蒸馏水和1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3%、2%、1%的氢氧化钠溶液于4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g干冰,通过传感器测其pH,且pH变化如图2所示。

      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无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填标号)。

      A . 胶头滴管 B . 酒精灯 C . 量筒 D . 烧杯 E . 玻璃棒
    4. (4) 蒸馏水中加入干冰后,溶液呈(填“酸”或“碱”)性,该实验目的是
    5. (5) 与干冰混合后,碱性最弱的一组对应的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6. (6)  实验3探究干冰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成分

      在密闭体系中,分别往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0~50s,压强无明显变化的体系中,反应生成的含碳元素的盐类物质M是(填化学式)。

    7. (7) 受上述结论启发,分别取20mL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加5.3%的稀硫酸,获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A

      B

      C

      取20mL对应溶液

      3%NaOH与干冰反应后的溶液

      2%NaOH与干冰反应后的溶液

      1%NaOH与干冰反应后的溶液

      完全生成M时消耗硫酸体积V1/mL

      4.14

      1.43

      0.36

      M完全转化成CO2时消耗硫酸体积V2/mL

      4.55

      2.46

      1.60

      ①结合表中数据分析,2%NaOH与干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②所取的20mL溶液中,Na2CO3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填实验编号)。

四、计算题
  • 18. 某工厂以氧化镁矿粉和硫酸为原料制取化肥硫酸镁。现用含MgO 60%的矿粉20t与足量硫酸反应,可制得硫酸镁的质量是多少?(反应原理: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