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永康片2022年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

更新时间:2022-09-01 浏览次数:3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凤翔模拟) 下列图示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 2. 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提倡绿色出行 B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尽量实现“碳中和” D .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 3. 下列事实与空气中含有物质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B . 可以利用空气制造氮肥———空气中含有氮气 C .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 . 削去表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易变黑———空气中含有氧气
  • 4.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 B . 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 C . 该微粒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 5. (2016九上·武城期中) 据报道,目前有中学生喜欢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气体的有害物质,人吸入后容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其中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 二氯甲烷是由甲烷和氯气组成的混合物 C . 二氯甲烷中含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 D . 二氯甲烷中碳、氢、氯元素质量比为1:2:2
  • 6. 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减少失误或危险,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 取用液体药品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测定溶液的pH D . 稀释浓硫酸
  • 7.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类别

    物质

    A

    氧化物

    冰、干冰、液氧

    B

    单质

    金刚石、水银、生石灰

    C

    合金

    黄金、黄铜、生铁

    D

    黑色固体

    木炭粉、氧化铜、铁粉

    A . A B . B C . C D . D
  • 8.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 B . 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
  • 9. (2022·合肥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盐酸溶液和NaCl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D

    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用蘸有汽油的毛巾擦拭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据报道,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制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隐身衣”,“隐身衣”由智能芯片控制。硅是制造芯片的主要原料,如图是某种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 .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硅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
  • 11.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硝酸钾大 B . 欲除去硝酸钾中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 . 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其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成饱和溶液 D . 40℃时,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液中含水少
  • 12. (2019·保定模拟)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B .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 D . 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二、填空题
  • 13. 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 (1) 采用物理方法制取氧气的途径是(选填“甲”、“乙”、“丙”或“丁”,下同);
    2. (2)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途径中,采用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三、综合题
  • 14. 下图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燃烧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a螺旋状的细铁丝慢慢变短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量 d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字母)。

    2. (2) 写出该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 (3) 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4. (4) 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 15. (2022·合肥模拟)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选择G装置,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16. (2020九上·盐湖期末) 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

    1. (1) 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设备 2 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3. (3) 设备 3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NH4HC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7. 某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 为探究CO的性质,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 (1) A装置的作用是.B处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2. (2) 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时,应(选填“先”或“后”)点燃B处的酒精灯;
    4. (4) 某同学对B处玻璃管内剩余固体成分产生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B处玻璃管内的剩余固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①:剩余固体全部是铜       猜想②: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取B处玻璃管内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现象一:固体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猜想①(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现象二:

       猜想②成立

    5. (5) 【拓展延伸】

      (Ⅰ)D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Ⅱ)根据B处的反应原理,CO可用于

四、计算题
  • 18.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等。化学小组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将10g黄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93.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变为103.5g。请计算:
    1. (1)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2. (2) 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