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静安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18 浏览次数:6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 16. 物质的用途涉及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 石墨用于做电极 B . 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C . 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 D .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 17.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并使其充分反应。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 .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 加碳酸钠固体,没有气泡产生 C . 溶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D . 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三、综合题
  • 18. 铜片生锈后表面会附着一层绿色物质,成分是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1. (1) 铜绿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用图1装置验证反应产物,反应中甲处的现象是
    3. (3) 铜绿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两种不同方法从久置的铜片中回收铜(图2),

      步骤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固体B是(填化学式),步骤c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步骤b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如同一久置铜片分别通过方法一和方法二得到铜,得到铜的质量:方法一(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方法二。

  • 19. 如图是NaCl、KNO3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 (1)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g/100g水,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实验,经操作I后,溶液为热饱和溶液,操作Ⅱ的名称为

    2. (2) 20℃时,分别将m克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不考虑水分蒸发)。

       

      请根据图回答: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选填“KNO3”或“NaCl”),60℃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是(填烧杯编号),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列式即可)。

  • 20. 实验室有以下四组未贴标签溶液,需要对每组内两种溶液加以区分。

    I.碳酸钠、氢氧化钠 

    II.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III.氢氧化钙、氯化钙 

    IV.稀盐酸、稀硫酸

    提供的试剂: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二氧化碳 d.稀盐酸

    在提供的试剂中(每种试剂只能使用一次),能鉴别I、II、III三组溶液的试剂,依次是(用字母“a”“b”“c”“d”表示)。写出第IV组鉴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 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长时间的在轨停留,空间站的核心舱内安装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让能用的物质充分地循环起来。水净化系统、电解水系统以及萨巴蒂尔反应器是其中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1) 净化水过程中使用了活性炭,其作用是;所得到的水需要定期进行杀菌和消毒,在自来水生产中常用进行杀菌和消毒。
    2. (2) 航天员的尿液经过处理后分离出的水进入到电解水系统。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这个过程是(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 (3) 1摩尔水完全分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克,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1摩尔水中约含有水分子。
    4. (4) 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进入到萨巴蒂尔反应器充分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气体X。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为探究物质X的化学式,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A装置中看到的现象是;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已知A装置增重36g, B 装置增重56g,那么X的化学式可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