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6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下列垃圾不应该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   )
    A . 废旧报纸 B . 空易拉罐 C . 茶叶残渣 D . 矿泉水瓶
  • 2.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如图所示。某种“雪容融”立体摆件的制作材料包括PVC(聚氯乙烯),PVC属于(   )

    A . 天然材料 B . 金属材料 C . 复合材料 D . 合成材料
  • 3. (2019九上·房山期中)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 4.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需要用到的是( )
    A . 白瓷板 B . 酒精灯 C . 标准比色卡 D . 玻璃棒
  • 5.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 6. 钾肥有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的功能。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
    A . CO(NH22 B . K2SO4 C . Ca3(PO42 D . NH4H2PO4
  • 7.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来裁玻璃 B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 C .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 8. 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 下列有关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蔗糖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蔗糖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 C . 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 D . 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9.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是(   )
    A . 把铁丝浸入稀盐酸中 B . 把铜丝浸入稀盐酸中 C . 把银丝浸入稀盐酸中 D . 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 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Ca2+、Ba2+、OH- B . Na+、Mg2+、Cl- C . 、Fe3+、Cl-、OH- D . H+、K+、MnO
  •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制备和除杂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 检验:用燃着的木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B . 区分: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 . 制备: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 D . 除杂:经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12. 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判断,下列有关酸、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B .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 . 碱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3. 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冰如果开采不当,会造成严重的酸雨 B . 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KHCO3K2CO3+CO2↑+H2O,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 反应②和反应③说明,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 14. 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3)与蒸馏水(密度为1g/cm3),配制180g质量分数为11.8%的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59mL B . 需要量取蒸馏水的体积为121mL C .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偏小 D .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偏小
  • 15. (2021·无锡) 将0.72g草酸亚铁(FeC2O4)放在一个可称量的敞口容器中高温焙烧,500~600℃时,容器中的固体质量保持0.4g不变。所得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 Fe B . FeO C . Fe2O3 D . Fe3O4
二、综合题
  •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 (1)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②图中某装置既可用于收集氧气,又可用于收集氢气,组成该装置的仪器包括玻璃导管、

    2. (2)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甲同学: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60℃,观察现象。

      乙同学: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某温度T,观察现象。

      ①挤压滴管1,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挤压滴管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甲同学观察到红磷、白磷均未燃烧,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红磷、白磷的未燃烧的原因:

      ④乙同学观察到红磷未燃烧,白磷迅速燃烧,T可能是(填字母)。

      A.25℃

      B.80℃

      C.260℃

三、综合题
  • 17. 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信息如图。

    1. (1) 核电荷数为10的元素的名称为
    2. (2) 表中共有种金属元素。
    3. (3) 1个(填名称)分子与1个氮气分子中,原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
    4. (4) 人体中有11种常量元素,请写出一种表中没有出现的常量元素的符号:
    5. (5) 某种药物含有由原子序数为1、8、13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服用该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1)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 (2) 请简述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 (3) 现有某温度时65g甲的水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为40g),逐渐降温,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过程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

      ①图中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②20℃时,甲的溶解度为

    4. (4)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步骤必须考虑控制变量,且用到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9. 冬奥会中的化学。
    1. (1) 北京2022年冬奥会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请写出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请简述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理由:
    2. (2) 北京2022年冬奥会颁奖典礼,礼仪服装内胆中添加了石墨烯发热材料。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的石墨片,可以称为石墨烯。石墨烯属于____(填字母)。
      A . 单质 B . 氧化物 C . 有机物
    3. (3) 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面积近1.2万平方米,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自冷制冰技术打造而成的。

      ①液态或固态二氧化碳作制冷剂时,二氧化碳发生(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同时(选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

      ②本次冬奥会各场馆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冷剂是从工业副产品收集提纯获取的。在2021年底初次填充过程中共计减少900t二氧化碳排放。若这900t二氧化碳是由丙烷(化学式为C3H8)燃烧产生的,则至少需要丙烷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 20.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金属单质,其余均是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为紫红色,D可用于金属除锈,F是食盐的主要成分,G、H、I的水溶液均显碱性。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 (1) 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判断,A、B、C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金属用A、B、C表示)。
    2. (2) 写出D的化学式:
    3. (3) 依次写出G、H的俗名:(各写一个)。
    4. (4) 写出化学方程式:

      C与E反应

      G与I反应

  • 2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铁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知识回顾】

    1. (1) 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 (2) 与稀硫酸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4. (4) 【查阅资料】铁锈蚀的主要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方框内的四种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5. (5) 【探究实验1】连接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分别在瓶①、瓶②中加入对应药品,利用氧气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像如图3所示,观察到瓶①中铁粉不生锈,瓶②中铁粉生锈。

      【得出结论1】铁生锈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请简要分析通过上述实验得出该结论的依据:

    6. (6) 【探究实验2】连接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分别在瓶③、瓶④、瓶⑤中加入对应药品,利用氧气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像如图5所示。

      瓶③中加入药品的名称及用量为

      【得出结论2】食盐或稀醋酸的物质的存有会加速铁的诱蚀。

    7. (7) 【拓展提升】将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则生成的氢气与铜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