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 . 《黄埔条约》 B . 《望厦条约》 C . 《虎门条约》 D . 《南京条约》
  • 2. (2018·河池) “这把火胜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年中日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申报》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下列企业的共同点是(   )

    A . 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B . 都体现了轻工业发展 C . 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D . 都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 5.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它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争取在中国均等贸易机会。“它”指的是(   )
    A . 俄国 B . 英国 C . 日本 D . 美国
  • 6.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A . 兴中会 B . 同盟会 C . 国民党 D . 华兴会
  • 7. 以下不属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是(   )
    A . 民主 B . 民族 C . 民权 D . 民生
  • 8. (2021八上·临洮期中) 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①②③
  • 9.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A . 近代史的开端  B . 近代化的起步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人是(   )
    A . 陈独秀 B . 李大钊 C . 毛泽东 D . 孙中山
  • 11. 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合作成果:创办了(   )
    A . 京师同文馆 B . 京师大学堂 C . 湖南师范大学 D . 黄埔军校
  • 12. (2018·烟台) 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
    A . 城市领导农村 B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 城市武装起义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3.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校团委组织“忆红军,走红旅”活动。该活动设计的主要路线是(   )

    ①遵义    ②瑞金    ③金沙江    ④会宁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①④③②
  • 14. (2020·重庆) 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苦难14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应该是(   )
    A . 七七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九一八事变
  • 16. 以国共合作为主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C . 九一八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7.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淞沪会战 D . 平津战役
  • 18. (2020·百色模拟)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歌曲,我们会联想到的是( )
    A . 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B .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 C .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展开了主力决战 D .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 19.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七大 D . 遵义会议
  • 20. (2020·营口)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决定性因素的是(    )
    A . 巨大的民族觉醒 B . 空前的民族团结 C . 英勇的民族抗争 D . 强烈的民族自信
  • 21. (2020·株洲)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反映了国民党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在于(   )
    A . 和平建国 B . “假和平,真内战” C . 共商国是 D . 结束内战
  • 22. 她被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地主武装认出,不幸被捕,从容就义,牺牲时未满15周岁。毛泽东得知她的英雄事迹后为他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指的是(   )
    A . 邓世昌 B . 杨靖宇 C . 刘胡兰 D . 李宗仁
  • 23. 从“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关门打狗”“东北全境解放”等关键词中,判断该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长沙会战
  • 24. (2018·恩施)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 . 民主共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变法图强
  • 25.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长征组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北伐军军歌》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综合题
  • 26.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1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二: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

    材料三:这个条约是帝国主义者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统治,慈禧太后因为继续保持了她的地位,对这个条约非常满意,竟然宣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决心充当帝国主义势力统治中国的忠实奴才。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 (1) 材料一中的“光辉的一幕”具体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成为什么战争的直接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这场“谈判”相关的战争是什么?中日双方谈判的结果如何?
    3. (3) 材料三中的“这个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 27.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企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过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说的“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是指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请各举一例该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一场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一说这场革命最伟大的革命成果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 28.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所树立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二: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记者风趣地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当年在南昌,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材料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载风雨坎坷,砥砺中国人民的奋进意志,考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穿越革命战火的硝烟,接受建设激情的洗礼,把握改革时代的脉动,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

    1. (1) 材料一中的“她”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孵出小鸡来”的是一次什么起义?“孵出小鸡来”是喻指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图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中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后解放了哪里?
    4. (4)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识。
  • 29. 每年的12月13日是我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报声响!南京全城静止!行人默哀,汽车停驶鸣笛……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抗争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界组织了一场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全民族抗战始于哪一事件?
    3. (3) 材料三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
    4. (4) 材料四中的“这次战役”的指挥员是谁?
    5. (5)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