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

更新时间:2022-10-05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 . 对外开放 B . 改革开放 C . 依法治国 D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 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百年目标是(  )
    A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更加幸福 D .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3.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 我国面临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 4.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国际性大都市,改革开放使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    )

    ①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②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深刻的改变着中国

    ④改革开放使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很多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这体现了(     )
    A . 创新理念 B . 绿色理念 C . 共享理念 D . 开放理念
  • 6. 关于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我国的经济增长已成下滑趋势,中国经济进入衰退期

    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③目前中国经济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迫在眉睫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7. 我国政府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的平等机会。要想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青少年应该(    )

    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②努力学习,发扬吃苦精神

    ③努力读书,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自己培养成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关于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创新要有批判精神,对所有问题都要持批判态度,反复求证

    ④生活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9. 近年来,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典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法律得到及时制定或修订……经济社会运行更有保障。这充分说明(    )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良法能够维护经济社会秩序

    ③有了良法,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实现了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0.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因为(  )
    A . 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 B .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C .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支撑作用 D .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德法并举
  • 11.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A . 依法行政 B . 人民当家作主 C . 社会主义道路 D . 民主政治
  • 12. 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成为当前我国的根本任务 B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C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已没有影响 D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 13. 某社区举行了居民政治参与活动,15岁的张峰也参与其中。下列正确的是(    )
    A . 张峰积极参加所在地客车营运价格听证会,行使了监督权 B . 张峰参加所在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活动,行使了选举权 C . 张峰通过媒体反映所在小区居民乱堆杂物问题,并将乱堆杂物的住户信息在微信群公布 D . 张峰参加社区举行的民主评议活动,行使了决策权
  • 14. 2020年4月29日,人民网全国“两会热点调查”正式启动。在全国两会召开时通过在线调查请网友积极投票建言,已成为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乃至官方决策的重要参考。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有利于(    )
    A . 扩大公民民主权利,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B . 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 . 杜绝官僚主义,杜绝滥用权力和腐败 D .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 15.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没有文化差异,可以融合 B . 吸收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C . 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 . 提升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 16. 经过精心打造,2020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已成为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盛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B .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 .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D . 保护各民族文化是当前我国民族事业的首要任务
  • 17. 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人户调查工作,全面查清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口国情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B . 人口普查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C . 人口普查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D . 人口普查入户,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
  • 18.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启示是(   )

    ①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的积淀、传承、创新

    ②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

    ④要与时俱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待续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9.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警惕性,防止被人利用

    ②发现分裂国家的行为及时举报

    ③将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扭送公安机关

    ④各民族和睦相处,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0. 我国“地大物博”,既是“资源大国”,同时“地大物薄”,也是“资源小国”。下列能体现我国严峻资源问题和危机意识的是(    )

    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②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③我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④节约资源,势在必行

    A . ①②④ B .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1. 下图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    )

    A . 文明 B . 和谐 C . 友善 D . 爱国
  • 22.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曲靖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曲靖是一个绿色生态、环境宜居的好地方

    ②创建文明城市成功,表明曲靖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③争做文明人,为建设更加美丽的曲靖而努力

    ④爱我家乡,人人有责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3.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带来严重冲击,而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率先恢复并实现正增长。我国抗疫的快速反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再一次体现。这进一步说明(    )
    A . 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 B . 我们要增强理论自信 C . 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 D . 我们要增强道路自信
  • 24.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弯弯的小河,成片的森林,动物在林间嬉戏。在明媚的阳光下,人类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我们之所以能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是因为我们(    )

    ①热爱自然、热心环保,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②森林不伐、矿山不开、资源不采,力保环境

    ③进行垃圾分类,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④不食用珍稀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5. 梦想是指引未来的灯塔,是凝聚共识的力量,是激发活力的源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是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中国梦的内涵的是(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生态美好
    ④人民幸福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二、简答题
  • 26. (知晓国情振兴中华)

    从1921到1949,从1949到1978再到20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为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也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

    1. (1) 甲同学说:只有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才需要发扬民族精神。

      你的看法:

    2. (2) 乙同学说:依法治国是政府的事,与公民无关。

      你的看法:

    3. (3) 丙同学说: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所以未来发展也要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

      你的看法:

  • 27. (打造科技中国)

    材料

    解读

    2015年12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眼镜在贵州建成。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2017年中国的知识产权进口额为290亿美元,而知识产权出口额仅为5O亿美元左右(为进口额的17%)。

    虽然新冠病毒在美国肆虐,但上半年美国GDP仍超过10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一。其中,其独一无二的科学技术起到决定作用。

    1. (1)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解读。
    2. (2) 请你为打造科技中国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分析说明题
  • 28. (建设新型民主追求民主价值)

    2019年10月31日—11月29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40504位社会公众提出的45659条意见和41封群众来信,其中共有19028名未成年人提出了22629条意见,约占意见总数的44%。未成年人关心和重视关乎自身权益的法律,为该法的修改工作注入强大力量。

    2020年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听取并审议全国政协2019年工作报告,总结提交议案情况;S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 (1) 你怎样看待未成年人关心和重视关乎自身权益的法律的行为?
    2. (2) 材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哪两项制度?
  • 29.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材料一  地处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漠被称为“人造沙漠”。历史上,这里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自唐代起至明清,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逐渐变成茫茫大漠。

    材料二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70年来,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毛乌素沙漠已经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了。“绿水青山”来了,“金山银山”也跟着来了。所剩无几的沙漠也正在被有效利用,这些年,榆林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全市从事沙产业的企事业单位IS。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

    1.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 (2) 为了让更多的毛乌素沙漠“消失”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 30. (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必须厉行法治,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材料二  2020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依法行政重规范。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1. (1)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必须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2. (2)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请你谈谈法治的重要性。
    3. (3) 联系材料,谈一谈我国应如何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四、综合探究题
  • 31. (实现民族复兴)

    材料一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实现这个目标。

    材料二  202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增加扶贫投入,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今年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材料三  202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等。

    1. (1) 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如何实现中国梦?
    2. (2) 结合材料二,谈一谈2020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3. (3) 青少年应怎样为实现远景目标及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