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荀子认为:“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鉴于此,荀子主张(    )
    A . 为政以德 B . 无为而治 C . 隆礼重法 D . 兼爱非攻
  • 2. 战国时期,“黄帝”一词出现在文献中。起先,黄帝只代表统治一个部族或一世代的帝王。战国末期至西汉,在众多知识精英的努力下,黄帝成为五帝三代以及诸夏各族的共同祖先。这一变化说明(    )
    A . 列国纷争阻碍华夏认同 B . 百家争鸣制约文化一统 C . 经济发展推动各国变法 D . 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忆
  • 3. 西汉初年,黄金一金由一镒减成一斤,减轻了百分之二十,铜钱由秦半两减成八铢半两,减轻了三分之一。米价涨到一石五千、一石一万,马价涨到一匹百金。这反映当时(    )
    A .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迫切性 B . 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C .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D . 多次远征匈奴耗费了国力
  • 4. 东汉后期,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写道:“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贡举则必阀阅为前。”据此可知,当时(    )
    A . 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 B . 察举制适应了中央集权需要 C . 社会阶层呈现固化特征 D . 九品中正制维护了士族特权
  • 5. 学者陶晋生在《宋辽金元史新编》中做过这样的论断:“这一时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在文学艺术方面,可作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A . 山水画与话本 B . 风俗画与戏曲 C . 文人画与书法 D . 宫廷画与诗歌
  • 6. 清顺治时期,奏折只适用于少部分亲信。康熙时期适用范围扩大,雍正时期,有资格进行密奏的官员人数从康熙时的100余人扩大到1100多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 B . 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机会 D . 扩大地方官员的行政权
  • 7. 1862年,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提出:“以忠刚摄泰西之魂,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据此可知,曾国藩主张(    )
    A .   兴办洋务抵御外辱 B . 改革旧制救亡图存 C . 发展实业挽回利权 D . 引进西学唤醒国民
  • 8. 1920年5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文指出:“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这说明陈独秀积极宣传(    )
    A .   新式道德 B . 马克思主义 C . 文学革命 D . 民主与科学
  • 9. 下图漫画题为《中国怪现状:无头欤?多头欤?》。画中一位长衫马褂者,颈项无头,而周身多头,描绘出中国当时群龙无首的政治格局。该幅漫画讽刺的是(    )

    A . 晚清政府 B . 南京临时政府 C . 北洋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 10. 下图反映的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全面抗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1. 表11952-1960年苏联技术专家来华人数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专家人数

    (人)

    294

    428

    541

    790

    1422

    2298

    1231

    1153

    1156

    据表1可知,这一时期苏联技术专家来华适应了我国(    )

    A .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12. 1978年中国乡镇企业产出只占工业部门产出的9.3%,1994年则超过42%。在出口方面,1987年由乡镇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占11%,1994年已经达到35%。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   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为重心 B . 探索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 C . 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格局 D . 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 13. 下图为距今6000-3000年西亚、北非、美洲各自独立建造的金字塔,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据此可知(    )

    A . 帝王陵寝制度逐渐完善 B . 建筑技术相互借鉴 C .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D . 古代文明多元发展
  • 14. 11-13世纪,法国民间流行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主人公列那狐常常嘲笑教会、愚弄权贵、肆意欺凌弱小动物。由此可知,列那狐代表当时(    )
    A . 罗马教皇 B . 市民阶层   C . 封建君主  D . 骑士阶层
  • 15. 表21492-1504年哥伦布四次出航美洲的基本情况

    时间

    人数

    随行人员

    第一次

    1492年8月-1493年3月

    87人

    船员

    第二次

    1493年9月-1496年6月

    1500人

    船员、官员、技师、农民、工匠和军人

    第三次

    1498年5月-1500年10月

    200人

    船员、技师、农民、工匠和军人

    第四次

    1502年5月-1504年11月

    150人

    船员、技师、农民、工匠和军人

    据表2可知,当时欧洲(    )

    A . 探索美洲难度加大 B . 向美洲大规模移民 C . 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D . 殖民美洲意图明显
  • 16. 邦联政府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拧成的绳子”。材料可用来说明美国当时(    )
    A . 南北对峙国家分裂 B . 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C . 联邦制建立的背景 D . 三权分立势在必行
  • 17. 16世纪初巴西主要出口红木,半个世纪后变为蔗糖、棉花、烟草等。17世纪末黄金成为主要出口物,18世纪又变成蔗糖。由此可知,近代巴西(    )
    A . 成为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基地 B . 沦为宗主国的经济附庸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 自然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 18. 受瘟疫、饥荒的影响,英国人口在中世纪后期跌至低谷。直到18世纪中叶劳动力数量仍不充裕,英国工人的工资相较欧洲大陆国家更高。由此英国(    )
    A . 率先开展奴隶贸易 B . 大力推行圈地运动 C . 生产领域急需变革 D . 积极对外资本输出
  • 19. 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材料反映一战导致(    )
    A .   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 . 印度爆发民族起义 D . 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 20.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由此可知苏俄政府(    )
    A . 征收固定粮食税 B .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 建立新经济体制 D . 实行余粮收集制
  • 21. 1968年,法国的电力、通讯、煤、天然气80%被国家资本控制,航空、汽车、军火、运输等行业40%-80%由国家资本垄断。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
    A .   积极推行国家干预 B . 已经完成公有制改革 C . 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D . 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 22. 20世纪70年代,世界金融领域先后涌现出西非清算机构、加勒比共同体多边清算机构、东盟贸易安排等机构。这说明当时(    )
    A . 美元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B . 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加强 C . 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D . 亚非拉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 23. 1990-1991年间,美国领导人在讲话中有多达42处提到世界迎来“新秩序”,并强调美国在“百年一遇的机会”面前要“超越遏制”。由此可知,美国意图(    )
    A .   彻底放弃冷战政策 B .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C . 控制资本主义世界 D . 构建并主导单极世界
  • 24. 1970年全球跨国公司有7000家,2000年猛增到50000家,其中通用汽车等2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一半以上。跨国公司的发展(    )
    A .   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B . 缩小了南北间的差距 C . 维护了世界贸易秩序 D . 降低了世界经济风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他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越'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据《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制,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这是显而易见的。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摘自杜鲁门总统致国会咨文(1947年3月12日)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璋,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多次否决修葺长城奏议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维护“美国的安全”,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它们的实质。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代开始出现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对允许和禁止捕捉猎物的时间予以规定。历朝还设置禁苑制度,实行特殊区域保护,禁苑内严禁百姓带犬进入捕捉猎物。我国古代还建立了保护生态的虞衡制度,(虞衡是古代掌管山林川的官职,他们也负责辖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摘编自刘林琳、张小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浅析》

    材料二: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仁慈对待动物是人类应有的道德,对动物的残忍会使人养成残忍的品性,18世纪,城市化进程加快,犬量动物被用于交通运输、肉制品消费和娱乐活动.对动物的残忍成为英国社会的一道“公业景观”,离了英国人的良知,于是新教卫理宗善待动物的观念被广泛传播.1822年,英国议会经过多次辩论,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物福利法律-《马丁法案》。

    ——摘编自刘宁《动物与国家:19世纪英国动物保护立法及启示》

    材料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牛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摘自新华社《习近平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12日)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野生动物保护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动物保护立法的背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出的意义。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大学的发展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请从图4的大学中任选三所,分别简析它们创办的历史意义。(要求: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