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古代雅典,公民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而忽视国家,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 . 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 . 民主政治渐趋衰落 C .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 . 公民参政意识强烈
  • 2. 东汉辛延年所创作的(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据此可知,该作品可用于研究(    )
    A . 汉族人与古罗马人的交融 B . 东西方之间的直接往来 C . 汉朝与古罗马的经济联系 D . 罗马帝国不断向东扩张
  • 3.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和债务等)"均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推知(    )
    A . 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B . 罗马法适用于古代各国 C . 古罗马建成法治国家 D . 罗马法主要用于解决贸易纠纷
  • 4. 阿拉伯帝国各省区的物产,通过驼队或船舶运到首都,如从埃及运来大米、小麦和夏布:从叙利亚运来玻璃.五金和果品;从波斯运来丝绸、香水和蔬菜。这可以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 对外贸易十分繁荣 B . 疆域广阔 C . 促进亚欧间的交流 D . 剥削沉重
  • 5. 印加帝国的道路至少有三万公里,”“无论在长度上还是在牢固程度上.都超过了著名的罗马大道”,道旁建有许多驿站,政治中心也在此,并有以接力邮政为特点的信使制度。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
    A . 重视加强对地方统治 B . 帝国统治体系严密 C . 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 D . 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 6. 表]所示是根据(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整理的-段达·伽马与印度卡利库特王公的对话。据此可以推知(    )

    人物

    对话内容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贵国有些什么商品

    达·伽马

    有很多食粮、呢绒、铁、钢等

    印度卡利库特王公

    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

    达·伽马

    总数不多,是样品

    A . 商贸利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 . 印度有意与西班牙发展贸易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 印度沦为葡萄牙的半殖民地
  • 7. 1580-1590年,从澳门运至果阿(印度)的生经每年有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增加到6000余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贸易活动(    )
    A . 主要由葡萄牙商人进行 B . 引发了中国的白银危机 C . 使西班牙获得巨额利润 D . 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 8.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众多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这些作家和学者广泛称道希腊、罗马的古典时代。他们主要肯定的是古代希腊,罗马的(    )
    A . 民主政治体制 B . 宗教价值观念 C . 依法治国原则 D . 人文主义精神
  • 9. “光荣革命”后,威廉夫妇获得英国王位,威廉将国务大臣的咨议职能交给他的荷兰亲信,通信职能交给新任命的战时国务秘书.原本负责管理日常外交事务的国务大臣成了国王自己的“私人秘书”。这表明当时(    )
    A . 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B . 英王力图恢复君主专制 C . 代议制民主遭到破坏 D . 国王仍拥有较大的权力
  • 10. 下图为1810~1860年法国米卢斯每100千克获棉纱的平均价格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法国(    )

    A . 棉织业投资额大幅下降 B . 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C . 资本家的收益大幅下降 D . 生产领域出现重大变革
  • 11. 下表所示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出版情况统计(部分)。据表可知(    )

    版次

    出版情况

    第一版

    1848年2月问世于伦敦,印1000册,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文件,随后多次印刷

    第二版

    1872年7月问世于德国莱比锡,该版本成为以后许多版本出版或翻译所依据的权威文本

    第三版

    1883年8月由霍廷根—苏黎世瑞士出版社出版,印1万册,次年加印5000册

    第四版

    1890年在伦敦问世,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之一出版

    第五版

    1891年上半年由柏林《前进报》发行部出版,次年刊载于伯尔尼《瑞士公民政治手册》

    第六版

    1894年由柏林《前进报》发行部出版,标题改为《共产主义宣言》,次年再版

    A .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扩大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统治地位 C . 共产主义奋斗目标逐步实现 D .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 12. 1510年,西班牙国王决定颁发准许奴隶贩子将非洲黑人运往西属美洲殖民地出售的特许状,即“西班牙合同”。葡萄牙率先获得此合同并长期垄断贩奴特权。随后,荷兰、英国、法国也加入了对该合同的争夺。这反映出当时(    )
    A .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霸权 B . 殖民者的贪婪和罪恶 C . 拉丁美洲经济快速发展 D . 非洲有大量人口剩余
  • 13. 1906年,国大党代表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排毁;你们的财富流至国外...逃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材料中“你们的要求”指的是(    )
    A .   传播启蒙思想,推行三权分立 B . 发动民族革命,实行君主立宪 C . 进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体制 D . 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京
  • 14.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示意图。据图可知,图中①②处对应的国家是(    )

    A . 奥地利,英国 B . 塞尔维亚,荷兰 C . 西班牙、美国 D . 奥匈帝国,英国
  • 15.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

    英国

    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

    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 . 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 . 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迟缓 C . 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 . 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 16. 1917年3月4日,列宁撰文指出;临时政府主要是由自由派资产者和地主构成的。他们的施政纲领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八小时工作制和其他改善个人生活状况的紧急措施,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农民的土地问题”。唯有工人政府才能确保各族人民拥有和平与面包。这说明列宁(    )
    A .   主张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 肯定二月革命对俄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C . 认为推翻沙皇统治迫在眉睫 D . 强调世界大战对俄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 17.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发生后,日本首相近卫文鹰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材料表明经济大危机(    )
    A . 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 . 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扩张野心 C . 推动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省 D . 使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了信任
  • 18. 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 . 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 . 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C . 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 . 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 19. 1990--1997年,美国在线公司的职员增长了62.5倍:生产硬盘的瑞德赖特公司职员增长了24.8倍,海湾网络公司职员增长了6.7倍.戴尔电脑公司职员增长了5.9倍,微软公司职员增长近3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美国(    )
    A .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B . 生产方式日益自动化 C .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D . 逐渐走出了经济困境
  • 20. 下表所示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情况。据此可以判断,这一时期

    我国(    )

    (单位:千万元)

    指标

    2004年

    2009年

    2018年

    2019年

    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

    397.4

    422.2

    465.3

    476.7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

    61.2

    182.0

    91.0

    96.8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

    82.5

    2003.4

    440.2

    537.4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2953.5

    4344.7

    3233.4

    3740.2

    A . 工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B . 充分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C .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 .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 21.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收回了海关主权,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和管理权,也收回了被原宗主国控制多年的矿山、工厂、港口、铁路,同时还对许多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实行了国有化。这些做法(    )
    A . 有利于“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 B . 导致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 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 D . 促使国际经济秩序日趋公正合理
  • 22. 美国--份1956年的文件指出:“如果苏联(在奥运会上)战胜美国,那么,这不仅仅是体育比赛的胜利,在苏联人看来,它向世界所展示的是共产主义的活力、希望,而失败的美国所代表的则是腐朽.堕落。”这反映出(    )
    A . 美国官方冷战思维强烈 B . 苏联综合国力不断下降 C . 美国在对峙中处于劣势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23.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盲:经济全球化没有给参与其中的所有国家及社群带来福祉,反而扩大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分配不均。发达国家担心就业机会被抢走,发展中国家则抱怨不公平的国际规则限制了它们经济发展的空间。由此可知,该学者(    )
    A .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 批评现存的逆全球化思潮 C . 强调了全球化的清极作用 D .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 24.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开幕。会议期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举行了10多场分论坛和对话活动。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   利于促进信息化国际合作 B . 暴露出互联网的弊端 C . 说明中国主导国际互联网 D . 意在推动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封诸侯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周王室大封同姓、异娃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在诸侯国内部,诸侯王再行分封。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观、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独立。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传据、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中最高一级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公爵、伯爵、侯爵、大主教、主教等高级封建主,高级封建主又将土地转封给子爵、男爵等下属,子爵、男爵再依次封给最低一级的骑士。土地封受后,对主与封臣结成领主与附庸的主从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而处在金字塔之下的则是以农奴为主的广大依附农民。在封主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后,封臣要对封主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仪式。领主与附庸之间互有权利和又务。任何一方未履行其义务,臣属关系都可能破裂,或领主将采地没收,或附庸将土地转归更上一级领主,或者变为私有地。但是,由于采地的不断争夺.继承和分裂,二者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法国封建主又奉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就会造成一个封建主有若干个领主的情况,即封建主己是甲的附庸,可能又是甲的领主或丙的领主。复杂的关系使封建主之间难免出现争夺乃至混战。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分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法国的政治状况。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法两国分封的相同之处。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3为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重大历史信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校提出将莱茵河作为德法的边界并占领莱茵兰的建议。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都反对法国吞并莱菌兰的建议,因为这将:严重削弱德国实力。威尔逊向法国政府递交了一个简短照会,解释说法国将会得到一份“与美国签署的单独条约,由美国提出保证,在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批准下,一旦法国受到任何由德国发起的来经允许的侵略行动时,(美国和国联)立即给予法国援助”。最后,法国放弃将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要求,威尔逊同意战胜国分三区占领莱菌兰左岸50公里区15年,以此来确保德国能履行条约义务,莱菌兰右岸则被划为非军事区。莱茵兰问题因此在美国与英国、法国的这场交易中解决了。

    ——横端自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而亚人民带来了突难,也加刷了各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17年,毗邻西亚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促进了西亚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英法、意等战胜国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亚属地几乎全部瓜分。1920年,英国获得了对伊拉克,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于是,土耳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了现代化改革。亚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民族主义组织,有的还建立了共产党。阿富汗、伊朗和西亚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捎犏自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上法国与英美分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分歧的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西亚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背景。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被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1945年英国大选决定战后政策方向。保守党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速民认可,最终工党大获全胜。执政后,工党政府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垮台,保守党执政。但是,两党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国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却可以用“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套社会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战后大约20年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似乎已走进了“富裕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原因与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