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15 浏览次数:8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下面三幅图片可知,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是(    )

    A . 文化交流频繁 B . 农业备受重视 C . 多元独立发展 D . 实行民主政治
  • 2. 波斯帝王尊重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在必要时还把自己当做是当地的神所指定的继承者,并为这些神重建神庙。如大流士重建了巴比伦神庙;冈比西斯在巴勒斯坦重建了耶和华神殿,在埃及接受了传统法老的头衔。波斯帝王的这些举措(    )
    A . 反映了对地方统治的灵活性 B . 体现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削弱 C . 旨在推动帝国内部文化融合 D . 维护了多元文化竞争的格局
  • 3. 有学者指出,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并对国王加以限制。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    )
    A . 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 B . 体现出契约关系 C . 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 D . 在经济上相互制约
  • 4. 《一千零一夜》的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以巴格达为中心、10—11世纪编写的阿拔斯王朝的故事。另有一部分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这可以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B . 沟通了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 C . 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世界文化
  • 5. 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
    A .   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 B . 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 C . 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 D . 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 6.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基本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材料意在说明(    )
    A . 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B . 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C . 古代帝国建立的必然性 D . 美洲文明发展的落后性
  • 7. 卡蒙斯的《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是一篇对葡萄牙人民的颂歌。史诗的内容是葡萄牙英雄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道路的故事,表现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探险的向往。史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    )
    A . 迪亚士 B . 麦哲伦 C . 哥伦布 D . 达·伽马
  • 8. 下面为16—17世纪荷兰创立的商贸机构表(部分)。

    时间

    名称

    160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

    1609年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1609年

    阿姆斯特丹银行

    这反映了当时(    )

    A . 传统的印度洋贸易日渐衰微 B . 价格革命促成了欧洲社会转型 C .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 . 荷兰确立了世界贸易主导地位
  • 9. 16世纪,意大利人认为一位完美的贵族应当具备如下的品质:态度温和,行为举止优雅得体;熟悉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同时善于唱歌、绘画、跳舞;外观优美整洁,作战勇敢;对王子忠诚,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君主的老师,把君主引向美德”。这说明当时(    )
    A . 人们渴望摆脱宗教的影响 B . 人文主义观念盛行 C . 资产阶级的行为规范确立 D .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10. 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期间,马萨诸塞州代表格里反对国家建立常备军。这一意见在遭到否定后,格里又主张如果没有州的请求,反对“让合众国的军队自由无束地行动”,制宪会议也没有理会。由此可见,制宪会议主张(    )
    A .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 . 保证各州自治地位 C .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 . 强化联邦政府权威
  • 11. 十六世纪,英国社会所用的时尚消费品很大部分是从东方而来,如中国的茶具、丝绸、棉布和漆器等。十八世纪末,时尚消费品多为本国商品,如各种玻璃制品、金属饰品、棉布、家具等,纷纷引起购买风潮。英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众观念的转变 B . 生产方式的革命 C . 政治制度的完善 D . 自由主义的盛行
  • 12. 巴黎公社乍一成立就发布《告法兰西人民书》,强调“公民持续参与公社事务,自由发表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身权益”“民众始终有权对公社各级官员进行监督和予以撤换”。鲍狄埃等经直接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联名出示公告,主动请求群众监督。这些举措意在(    )
    A . 获得国际无产阶级同情 B . 完善发展代议制政体 C . 实践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D . 巩固和扩大工农联盟
  • 13. 1815年后的60年里,欧洲国家间没有发生重要的殖民地争夺,当时很多社会集团对海外殖民地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1870年或1880年左右,殖民地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到1900年,“先进国家”瓜分了大半个世界,把这些地区变成了殖民地、保护国或势力范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加强 B . 列强开始重视争夺海外商品市场 C .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D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14. 1914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秘密答应银行向协约国提供信用贷款的要求。1915年8月,他批准向协约国发行庞大公债。但从1914年8月至1917年4月,美国输出到德国的资本仅占美国输出资本总额的2%。这表明一战期间(    )
    A .   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倾向性 B . 欧洲经济命脉逐渐被美国控制 C . 美国重视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D . 美德两国在非洲殖民矛盾尖锐
  • 15. 下图是名为《丹迪海边的调味品交易》的漫画,发表于“食盐进军”的游行队伍抵达丹迪海边的第三天。漫画中,甘地先生(左)坐在地上,右手捧着盐钵,向坐在身边的印度总督欧文勋爵说道:“给你来点儿盐,好吗?”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对应的历史主题是(    )

    A . 亚洲的觉醒 B . 世界殖民体系的动摇 C . 不结盟运动 D . 印巴分治方案的实施
  • 16. 在1929年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布哈林主张只有保存和发展市场关系,才能保证把个人的、集体的、群众性的、社会的和国家的积极性巧妙地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动员为社会主义工作的各种经济因素。布哈林肯定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 国家工业化政策
  • 17.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奠定这一新格局的基石是(    )
    A . 华盛顿会议 B . 《联合国家宣言》 C . 雅尔塔体系 D . 联合国的成立
  • 18. 1952年,南斯拉夫实行双重价格制度,企业30%的产品价格按供求关系自由形成,70%的产品价格在国家监督下形成。1968年,匈牙利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是(    )
    A .   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 B . 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 . 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D .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19. 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大量外来移民涌入德国,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族裔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的同时,德国要求所有外来移民必须学习和了解德语,接受德国社会的人权、民主、法制及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这些做法反映出德国政府(    )
    A .   依然固守着冷战思维意识 B . 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心存顾忌 C . 重视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D . 努力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 20. 1994—2004年,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比例从41.1%提高到53.4%,1995—2004年,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化指数则从48.9%提高到56.8%。2001年,全球500家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这体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
    A .   制度化 B . 多极化 C . 体系化 D . 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谟拉比法典》摘编

    8  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

    46  租佃农田地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53  倘自由民怠于巩固其田之堤堰,而因此堤堰破裂,水淹(公社之)耕地,则堤堰发生破裂的自由民应赔偿所损毁之谷物。

    196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202  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

    203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226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摘编自严绪陶《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二: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法国民法典》维护并保障了资本主义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新的雇佣关系。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法国民法典》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基本原则。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人类历史的滚滚洪流自有其衍变的规律,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会把这种进程突然提速加快,让文明的进程以一种跃迁式的方式大踏步前进。技术无数次影响着全球历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文明的走向。当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断证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难依靠单一技术甚至技术本身,其必然是政治、经济与技术的共同合力。当人们肯定技术对历史作用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发明技术、利用技术、推动技术改变社会的始终是人。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技术与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

    ——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