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同步培优练3.5.1光合作用吸收二...

更新时间:2022-08-02 浏览次数:5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二、单选题
  • 11. (2022七上·南山期末) 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 只有叶片可进行光合作用 C . 光合作用不需要水 D . 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 12. (2020七上·蒙阴期末) 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 . 砂生槐属于种子植物 C . 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 . 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 13. (2021七上·农安期末) 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的产量的措施是(   )
    A . 适量浇水和施肥 B . 合理密植 C . 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 . 白天中午给大棚遮光
  • 14. (2021七上·巨鹿期末)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B . 把简单的有机物变成复杂的有机物 C . 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和光 D .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15. (2021七上·广州期末) 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的细胞结构是(  )
    A . 细胞质 B . 叶绿体 C . 线粒体 D . 细胞核
  • 16. (2021七上·揭西期末) 下列描述中属于光合作用的是(   )

    ①所有生物的细胞都能进行;②只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④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⑤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⑥在光照下才能进行;⑦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贮藏能量;⑧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⑤⑧ C . ②④⑥⑦ D . ②④⑦⑧
  • 17. (2021七上·本溪期末) 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射下水草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空气 D . 氢气
  • 18. (2022七上·乐昌期末)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 . 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 .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19. (2022七上·高州期末) 如下图所示,图一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二代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二叶片光合作用反应的场所主要存在于图一的结构2中 B .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二中[A]二氧化碳和[D]水 C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二中[B]淀粉等有机物和[C]氧气 D . 图二中叶片内的[B]水主要通过图一中结构[5]的筛管运输
  • 20. (2022七上·高州期末)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实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
三、实验探究题
  •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 (1) 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 (2)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内壁上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散失的.
  • 22. (2019七上·云安期末) 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 (1) 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 一昼夜。
    2. (2) 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3. (3) 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使叶片含有的客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4. (4) 甲、乙、丙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话,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
    5. (5) 如果把上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列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
    6. (6) 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  。
四、综合题
  • 23. (2021七上·宁德期末) 向日葵原产于北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我国,其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种子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生产葵花籽油。图甲为向日葵种子萌发过程图,图乙为向日葵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序号代表物质。据图分析回答:

    1. (1) 图甲中A→E过程,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E(幼苗)是由 A 中的发育而来。
    2. (2) 据图可判断向日葵属于(双子叶/单子叶)植物,葵花籽油主要来自A结构中的
    3. (3) 图乙中,若②表示气孔释放的氧气,则它是由叶片进行过程产生的。
    4. (4) 若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蒸腾作用,则③可表示通过气孔释放的,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
  • 24. (2021七上·重庆期末) 农业生产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如图1),也可以在种植作物的时候做到疏密有致(如图2);图3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玉米茎杆较高,大豆茎杆较矮,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的优点是可确保良好的风,增加周围的含量,提高图3中的(用字母表示)效率。
    2. (2) 大豆和玉米间作,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菌,根瘤菌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为植物提供肥料。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细胞结构最大的区别是
    3. (3) 从图2可以看出,玉米种植稀疏恰当,可以充分接受光照照射,提高玉米的产量。从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因就是:提高了对的利用效率,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
    4. (4) 玉米生长的幼苗期和开花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玉米的,影响该生理活动的外界因素是(至少答出两条)
    5. (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提高作物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2%

      0.15%

      0.15%

      温度

      20℃

      20℃

      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试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