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

更新时间:2021-04-28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时,重点应观察(  )
    A . 植物与环境的适应性 B . 植物与人的关系 C . 植物的生理功能 D . 植物的形态结构
  • 2. 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种子发芽 B . 蜻蜓点水 C . 大汗淋漓 D . 潮起潮落
  • 3. 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的树 B .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C . 一块水稻田 D . 一片草地上的土壤
  •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   )
    A . B . C . D .
  • 5.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在大约 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A . 绿色植物 B . 微生物 C . 植食动物 D . 肉食动物
  • 6.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 B . 若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只需要再加上分解者 C . 蛇与鹰的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D . 若该草原为了杀灭害虫,喷洒了一种含有机汞的农药,则一段时间后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 7. (2020七上·江都期中) 城市街道绿化带长有法国梧桐树和松树,到了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仍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
    A . 松树与法国梧桐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B . 法国梧桐树不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 C . 松树比法国梧桐树更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 D . 它们都能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只是适应寒冷气候的方式不同
  • 8. (2020七上·普宁期中) 屎克螂主要以动物的粪便为食,有“大自然的清道夫”的美称,能推动自身重量一千倍的粪便球。经常可见多只屎克螂一起推动粪便球的情况,体现了下列关系(   )
    A . 捕食 B . 共生 C . 合作 D . 竞争
  • 9. 在我国南方,夏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而这个季节常会遇到台风和大雨。因此,农民常将未晾晒干的水稻种子盖上塑料膜,一段时间后,将手插入其中会感到烫手,这是因为(   )
    A . 潮湿的种子有蒸腾作用 B . 缺少氧气,种子无法呼吸 C . 潮湿的种子呼吸作用强,产生许多热量,无法散失 D . 种子的光合作用贮存了许多热量
  • 10. 无士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 . 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 . 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D . 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 11. 多数植物体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深些,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 B . 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多于上表皮 C .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且含叶绿体较多 D . 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且含叶绿体较多
  • 12. 农业生产中,为保证植物成活和提高产量,人们采取了相关做法,以下措施与其解释不一致的是(   )
    A . 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 .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C .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 .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 13. 李大爷最近总觉着腿疼, 经确诊是骨质疏松症, 医生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食补。下面是 4 种食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相对含量图, 李大爷选择的最佳食品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有时我们见到一些老树,树心朽烂变成了空洞,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 . 形成层 B . 部分韧皮部 C . 全部木质部 D . 部分木质部
  • 15. 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 暗处理后,应将植株置于光下进行对照实验 C . 酒精的作用是脱色 D . 向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二、综合题
  • 16.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 (1) 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为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2. (2) 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利用了的特性。
    3. (3) 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去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4. (4) 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不遮光部分
  • 17. 农业生产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如图1),也可以在种植作物的时候做到疏密有致(如图2);图3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玉米茎杆较高,大豆茎杆较矮,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的优点是可确保良好的风,增加周围的含量,提高图3中的(用字母表示)效率。
    2. (2) 大豆和玉米间作,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菌,根瘤菌能将氮气转化为氮肥,为植物提供肥料。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细胞结构最大的区别是
    3. (3) 从图2可以看出,玉米种植稀疏恰当,可以充分接受光照照射,提高玉米的产量。从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因就是:提高了对的利用效率,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
    4. (4) 玉米生长的幼苗期和开花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玉米的,影响该生理活动的外界因素是(至少答出两条)
    5. (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提高作物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2%

      0.15%

      0.15%

      温度

      20℃

      20℃

      30℃

      为了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试验。

三、实验探究题
  • 18.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方法如下: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营造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实验装置如下图。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记录10次,结果如下表。

    记录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1

    0

    2

    0

    1

    1

    2

    0

    1

    0

    阴暗

    9

    10

    8

    10

    9

    9

    8

    10

    9

    10

    1. (1) 此实验探究的是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 (2) 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时,下列不能作为实验变量的是(  )
      A . 温度的高低 B . 土壤的湿度 C . 光照的强弱 D . 光照和温度
    3. (3) 在此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
    4. (4) 实验结果应取10组的
    5. (5) 此实验设置了10组重复组,目的是减少
  • 19.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请分析:

    1. (1) 实验设计: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中水浴。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物,滴在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①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

      ②该实验中每组只加入1mL某淀粉酶溶液,不能过多,主要是为了避免

    2. (2) 实验操作: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范围,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简述后续实验操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