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上外秀洲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

更新时间:2022-08-24 浏览次数:9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作为支撑,悬空架设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
    A . 湄公河平原 B . 美国中部大平原 C . 东欧平原 D . 日本关东平原
  • 2. 下图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度的差异 B . 海陆位置 C . 地势的高低 D . 纬度的差异
  • 3. 瑞士成为旅游者天堂的人文原因有( )。

    ①旅游设施精良

    ②温泉资源丰富

    ③交通条件便利

    ④有冰川和积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下列关于印第安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

    ②骆马是山区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③美利奴羊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5. 日本渔业发达,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观察下图,分析日本今后应重点发展( )。

    A . 近海渔业 B . 远洋渔业 C . 沿海渔业 D . 养殖渔业
  • 6. 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业港口,还一度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这体现了威尼斯(    )
    A . 因水而生 B . 因水而兴 C . 因水而美 D . 因水而忧
  • 7. 下图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搭配正确的是( )。

    A . ①——逐水草而居 B . ②——用机器种庄稼 C . ③——驯养羊驼和骆马 D . ④——耕海牧鱼
  • 8.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也是一座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俄罗斯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都设在莫斯科。这表明莫斯科的城市特色是( )。
    A . 政治文化中心 B . 历史悠久名城 C . 现代化大都市 D . 工业交通中心
  • 9. 读图,关于南非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主要位于低纬度带地区

    ②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③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区

    ④当地冬季降水较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10. 城市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以下城市名片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上都市——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南部,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该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也因水而忧。

    B

    IT新城——班加罗尔

    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信息产业发达,被称为“亚洲的硅谷”。

    C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发祥于西岱岛,塞纳河缓缓流过全城。卢浮宫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就坐落在塞纳河畔。

    D

    汽车城——蔚山

    以汽车生产能力著称于世,是韩国的汽车制造、研发和交易中心,与韩国最大的港口孟买相邻。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下列关于马赛人游牧活动的表达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家族为单位,追寻水草丰美之地

    ②四季迁移放牧,在热带沙漠区穿行

    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莱放牧

    ④以放牧羊驼和骆马为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1七下·奉化期末) 澳大利亚分布着广袤无垠的草原,下列说法符合该区域特色的有( )

    ①拥有现代化的牧场

    ②“逐水草而居”

    ③“羊比人多”

    ④以枣椰树为主要作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3.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卡塔尔201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111963美元,居世界首位。下图为卡塔尔区域位置图,卡塔尔当地居民所属人种及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 . 混血人种,犹太教 B . 白色人种,伊斯兰教 C . 黄色人种,佛教 D . 黑色人种,基督教
  • 14. 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有句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那么构成“人”字的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 . 便于军事力量调控 B . 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 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 .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15.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 . 隋文帝时 B . 隋炀帝时 C . 唐太宗时 D . 武则天时
  • 16.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 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C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7.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 )。
    A . 重视农业生产 B . 扩充国学规模 C . 注重虚心纳谏 D . 加强边疆管理
  • 18. 作家王晓磊在《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一书中,以三年之功,穷尽武则天一生所有留存至今的史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武则天。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C . 她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 . 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人鼎盛时期
  • 19.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20. 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唐朝经济繁荣 B . 盛唐民族关系和谐 C . 盛唐社会风貌 D .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 21.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 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B .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 .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 .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 22. 若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 . 《金刚经》 B . 《大唐西域记》 C . 《西游记》 D . 《史记》
  • 23.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涌现了许多“国际友人”,如晁衡、崔志远等。玄奘和鉴真亦是这一时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经、鉴真给日本送去了中国文化。据此判断,下列对唐朝中外交流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 . 唐朝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 B . 唐朝向外族宣传了中国文化 C . 唐朝在中外交流中起主导作用 D . 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发展自我
  • 24. 易中天在他的《安史之乱》一书中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则一点点积蓄力量……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材料中的事件( )。
    A . 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B . 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 . 推动了藩镇割据的形成 D .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25.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描述恰当的是( )。

    ①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③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④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6. 黄巢起义后,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8分)。
  • 2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填山脉名称)

      B. (填河流名称)

      C. (填国家名称)

      D. (填河流名称)

    2. (2) 水稻是一种喜高温、湿润的农作物,分析乙区域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与乙区域相比,甲地以生产为主(填“人工”或“机械化”);两地因为自然和人文条件不同,生产方式也不同,启示我们生产要遵循原则。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咖啡需要静风、温凉、湿润、半荫蔽的环境条件;肥沃的土壤且排水良好的地形。甲城市所在地区为优质咖啡原产地之一,并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甲城市以咖啡贸易著名,被称为“咖啡城”。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材料二:图1国家为非洲某内陆国。

    1. (1) 根据图2描述该国位于半球和半球,处于(填温度带)。
    2. (2) 根据图2描述该国地势特征,分析该特征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3. (3)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甲城市发展咖啡贸易的有利自然或人文条件。
    4. (4) 近年来,该国曾出现严重的旱灾,根据图2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为应对干旱,该国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 29. 某校七(1)班同学以“我心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杰出帝王]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重大工程]

    [制度创新]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民族交往]

    贞观十五年(641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 (1) 材料的言论出自唐朝哪位统治者?这些言论体现出他怎样的统治思想?
    2. (2) 根据图1,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么?图2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
    3.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展”?
    4. (4) 吐蕃人是今天的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 30. 某同学学习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后,对唐朝很感兴趣,于是他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探究和拓展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图一中的诗句与一位唐朝高僧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有关。

    材料三: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 (2) 材料二图一中所说的高僧是谁?图二人物到达的目的地是哪里?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人物的共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
    4. (4) 请为小路同学的探究学习设计一个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