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本节综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郑州期末) 下列有关一些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其形态不再发生改变,此时细胞液浓度将与外界溶液相等 B . 健那绿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C . CO2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 D . 提取色素时碳酸钙有助于研磨充分,二氧化硅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 2. (2022·汕头模拟) 在黑藻中,叶绿体非常丰富,但在嫩叶中叶绿体数目不多,下列有关用黑藻作实验材料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黑藻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B . 黑藻嫩叶可用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 C . 黑藻液泡为无色,不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D . 将黑藻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可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实验
  • 3. (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 将新鲜菠菜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在圆形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待滤液干后,重复一到两次。再用滴管缓慢在中心处滴加层析液,层析分离后的结果如图所示,有4个近似同心的色素圆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色素带4为胡萝卜素 B . 色素带2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3中的小 C . 提取色素时需加入少量CaCO3和SiO2 D . 若用缺镁的菠菜叶片做该实验,则1、2两色素环变窄
  • 4. (2022高一下·湖北期中)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B . 叶绿体内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转化光能 C . 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D . 要选用透气性不好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来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防止感染
  • 5. (2022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依次表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B .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 .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D .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充分
  • 6. (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 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若X是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①~④代表C、O、N,H B . 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C . 若X为DNA中的四种含氨碱基,则①~④表示腺嘌吟、鸟嘌吟、尿嘧啶、胸腺嘧啶 D . 若X为叶绿体中提取出来的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由上到下的顺序,则①~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 7. (2021高三上·五华月考) 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实验结束时在圆形滤纸上形成四个同心色素圆环,则最外圈所呈颜色为(  )
    A . 橙黄色 B . 黄色 C . 蓝绿色 D . 黄绿色
  • 8. (2021高三上·浙江月考) 图表示某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总吸收光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波长为400~500nm之间主要是红橙光 B . 据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可知叶绿素b含量最多 C . 不同季节的植物叶片,其吸收光谱没有明显差异 D . 色素分子呈现的颜色与其吸收和反射的光波长有关
  • 9. (2021·蚌埠模拟)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以利用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B .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 C . 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立即呈现砖红色 D . 在分离新鲜小麦绿叶中色素时,若各条色素带较窄,可能是研磨时未加SiO2
  • 10.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

    A .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上升 B .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 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 . 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上升
二、实验探究题
  • 11. (2021高一上·双鸭山期末) 如图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

    1. (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的提取溶剂是(具体名称),并在提取过程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中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
    2. (2) 利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上画滤液细线时,(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几次。
    3. (3) 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尼龙布、纱布、滤纸)。
    4. (4) 如图是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后在滤纸条上分离后的条带,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表示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标号代表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色素带③④主要吸收光。

      ②滤纸上的色带从下到上分别是什么色素:

  • 12. (2021高三上·朝阳期中)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与许多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研究者研究不同类型AMF对高粱生长的影响。
    1. (1) 与根瘤菌相比,AMF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2. (2) 研究者选择三种不同的AMF菌种,分别标记为GE、GI和GM,等量接种经处理的土壤基质中,对照组(CK)不接种AMF。
    3. (3) 将高粱播种于上述土壤基质,90天后在植株相同位置取0.5g叶片提取色素,为,可加入二氧化硅,并加入提取光合色素,测量其中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三种AMF均能提高,其中GM对叶绿素的提升更为显著。

    4. (4) 对高粱叶片光合特性和植株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气孔导管mmolH2O·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CK

      150

      24

      3.73

      GE

      200

      36

      4.25

      GI

      257

      43

      5.36

      GM

      164

      32

      5.57

      ①上述三种AMF最能提高高粱产量的是,并综合(3)、(4)研究进行分析

      ②GI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但植株生物量最低,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3. (2021高三上·珠海月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分别置于弱光和强光下进行照射,其中强光照射时只对叶片中部留出的一条缝隙进行照射,其他部分遮光。一段时间后,叶片颜色发生如下图l所示变化。甲同学认为叶片颜色变浅是因为强光照射导致叶绿素分解导致的,乙同学认为是强光下叶绿体发生了位置移动导致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正常情况下,拟南芥叶片呈绿色,从叶绿体色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 (2) 若要证明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可以分别选取弱光、强光及自然光照射的拟南芥叶片进行,并比较叶绿素含量变化。
    3. (3) 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叶绿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其分布和位置会发生改变,该过程称为叶绿体定位。用野生型拟南芥和CHUP1(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型拟南芥重复以上实验,叶绿体分布结果如下图2。

      据此推测,叶绿体定位需要借助(填细胞结构)进行.CHUP1基因突变型拟南芥进行强光照射后的叶片颜色

    4. (4) 依据图2分析,叶绿体定位的意义是在弱光条件下,在强光条件下
  • 14. (2022高二下·江苏期末)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干旱胁迫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造成小麦减产。因此,小麦的抗旱生长调节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称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图1所示。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光使叶绿素中的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而进入光系统Ⅰ,这时一部分丢失的能量便转化为中的能量。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中的电子补充;光系统Ⅰ中也有高能电子,其作用是形成。图示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2. (2) 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一种潜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研究5ALA能否增强植物抵御干旱的能力,科研人员选取小麦为实验材料,检测不同处理组别中小麦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此研究过程中,实验的自变量有,比较组别,可以说明5ALA能缓解干旱胁迫,但并不能使小麦光合速率恢复正常。

    3. (3) 研究发现,由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重要蛋白,干旱胁迫对D1的损伤最为明显,外源5ALA如何缓解干旱胁迫的呢?某研究小组拟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PEG、5ALA、相关测定设备等。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确定正式实验所需喷施的5ALA浓度

      预实验:配置①梯度的5ALA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

      控制变量,开展实验

      喷施PEG模拟②环境

      正式实验:随机将小麦均分为4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喷施5 ALA溶液,丙组喷施PEG,丁组喷施PEG+5ALA溶液

      ③分析

      适宜条件培养一定时间,测定不同处理组别中小麦幼苗psb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净光合速率(Pn)

    4. (4) 图3和图4是研究小组记录的相关数据。据图分析,外施5ALA提高了psbA基因的表达量,加快受损D1蛋白的周转,可(填“增加”或“减少”)光系统Ⅱ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了小麦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从而缓解了干旱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