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 1. 古诗文默写
    1. (1) 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2) ,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 (3) 虽有至道,弗学,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
    4. (4) 半匹红纱一丈绫, 。(白居易《卖炭翁》)
    5. (5)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关雎》)
    6. (6) 《小石潭记》 一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令人心生愉悦的句子是:
    7.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诗人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的呼喊。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各题。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 , 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历害。

    吞噬生命、xuē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xuē弱( )     旋( )

    2. (2) 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吞噬”在句中的意思是
    4. (4) 将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5. (5) 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
    6. (6)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 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历史上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领略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夜,湖光山色,名胜古迹。
    1. (1) 【宣传活动】为促使活动的有效开展,请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编辑诗集】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

      ①《静夜思》(李白)           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③《春望》(杜甫)              ④《次北固山下》(王湾)

    3. (3) 【积累古诗】请你写出一句带有“雨”或“花”字的古诗,并写明作者和出处。
    4. (4) 【诵读大赛】八年级语文组准备开展古诗诵读大赛,并向八年级各班学生发布了通知,请按要求修改。

      通知

      八年级各班:

      ①为了更好地开展“走进古诗苑”,②改善同学们的文化修养,③请八年级参加诵读比赛的同学5月7日下午三点准时到达学校报告厅。

      八年级语文组

      A通知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修改意见为:

      B通知中有两处语病,请分别找出,指出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句:病因: 修改意见:

      句:病因: 修改意见:

二、阅读(55分)
  • 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鸟 谜

    赵丽宏

    ①那次在雁荡山,就有一次小小的奇遇。

    ②我和几位同伴挑一条少有人行走的野径游山,一路上常被一些藤藤蔓蔓挡住去路,得折腾一会儿才能继续朝前走。就在寻路的时候,同伴中的一位惊喜地喊起来:“看,好漂亮的鸟蛋!”几个人围上前去一瞧,都不由得惊呆了: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鸟蛋的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如不是在深山枯草中发现它们,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鸟蛋!谁说这些不是精巧别致的工艺品呢!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

    ③同伴中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竟老是念念不忘这三颗鸟蛋:“哎,我说,把这三个蛋放回原处去吧。等一会儿,雌鸟会来找我们的。”

    ④“哪有这种事情?你想象力太丰富了。”

    ⑤“真的,不骗你们,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呢!”山里长大的同伴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只觉得他可笑,年纪轻轻却满脑瓜子朽木疙瘩。

    ⑥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

    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

    ⑧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它们呀!”

    ⑨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

    ⑩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鸟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可惜不懂鸟的表情,否则,大概能从它们呆瞪着的眼睛里发现伤心和绝望的。

    ⑪重新上路时,心头似乎负着沉沉的歉疚。只听见头顶响起一阵尖厉的鸟鸣,是那两只鸟,果然又找来了,它们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四五圈,便迅疾地飞去,消失在密密的丛林中。而它们的啼唤却久久在我们耳畔萦绕回旋,这一声高一声低的啼唤,听得让人揪心,我们不禁面面相觑。

    ⑫那个下午是索然无味的。我们在荒草和乱石中转了半天,竟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一直到天黑下来,才找到一条出山的路。这时,几个人都是狼狈不堪了。我们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突然,头顶响起了鸟叫,又尖厉又悲哀,和山里那两只鸟一模一样,只是这叫声中似乎多了一种嘲讽的味道。等我们抬头寻觅时,只看见树叶簌簌动了几下,两个小小的黑影在幽暗的天幕中闪了一闪,然后便什么也没有了。

    ⑬“瞧,它们报复了我们,让我们在山里白转了半天。”山里长大的那位同伴已经沉默了半天,此刻总结似的吐出一句话来。

    ⑭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驳。也许,这只是一次巧合吧。我想,在大自然和生命之间,还有许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奥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大概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选自《意林·少年版》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 (1) 围绕“鸟谜”,作者写了雁荡山“奇遇”中出现的哪几件“未解之谜”?
    2. (2) 请按要求进行赏析。

      ①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在一堆枯草之中。(“躺”能否改为“放”?为什么?)

      ②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呆呆地”表现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理?)

    3. (3) 文中写了四次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请分析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
    4. (4) 以下“链接材料”是课文《动物笑谈》片段。阅读后,请思考:两文中小动物对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链接材料】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 5. 阅读

    柿子熟了

    孙同林

    ①秋天里,从小镇徒步回家,站在桥上四处张望,目光被一户农家院子如画般的美景吸引住了:一棵只剩下几片叶子的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红红的柿子映在灰白色的墙壁上,那种美感直觉是哪位大师笔下的写意。

    ②默默观赏良久,忽然想起齐白石老先生留下的许多幅“柿柿如意”的国画,齐老画过各色柿子,有青、绿、橙、红。因为在民间柿子有“事事如意”的寓意,齐老画的柿子,有孩童般的天真意趣。他喜欢把柿子与小动物、蔬菜放在一起画。比如《柿子螳螂》《丝瓜柿子》 等等,柿子置身其中,或幽默风趣,或拙朴生动,浑然天成,画家一颗有趣的灵魂跃然纸上。

    ③小时候,老家的柿子品种差,几乎都是毛柿子,不管多红多熟,依然是涩涩的,吃在嘴里舌头会变厚,厚得拖不动。为了消除柿子的涩味,农人多在采下后放罐子里闷上一段时日:或者在柿子蒂上“点”上洋灰放几天,这样,柿子容易熟,也好去皮,味道会变得好一些。

    ④刚结柿子的时候,柿叶丰满厚实,满树泛着青碧光亮,浓浓绿意遮蔽包裹了枯褐的枝桠,浓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灼热的目光,在树下营造出一片阴凉。有一年初秋,我站在柿树下,仰头看着一树绿叶和一只只青柿子,叹息什么时候柿子才能吃,母亲听了,笑道:“又嘴馋了?看见吗,等河边芦花白了,院子里的鸡冠花和菊花开了,柿子也就熟了。”

    ⑤其实,儿时的我每年都是能吃上一回柿子的,因为我的表舅家有一棵大柿子树,而且品种好,每年秋天都会送一些给我家。表舅送来的柿子还透着青黄色,母亲便在每只柿子上点上洋灰,放在一个木桶里,又在上面盖一件旧棉衣,过上一个星期左右,看熟透了再拿出来分给我们。我哪里等得及,不过三两天就会偷偷掀开木桶上的棉衣,为柿子们一个个“把脉”, 拿在手上看看,握在手心捏捏,递到鼻尖闻闻,可它们却一点不懂我的心思,仍然冷脸相迎。有几次我实在等不及了,将半生的柿子塞进嘴里,我的舌头一下子被涩得抽不动了,真相便在母亲面前暴露无遗。

    ⑥“追看一树凌霜叶,好似衰颜醉里红”,记忆里的柿子始终是美妙的,点点滴滴回忆就像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让人情不自禁地踮脚张望,但而今却有些寥落和寂寞了。

    ⑦搬到小镇住以后,老家两棵柿子树还在,虽然已经是老树了,每年秋天依然会结出不少柿子来。到时候父亲总是提醒我,柿子熟了,已经有鸟儿在偷吃了。我总是说最近比较忙,你如果有工夫,就先采摘下来送给邻居们吃吃吧。直到老父去世。现在想来,这里面还有老父亲的企盼,而自己因为年轻,全然没有领悟老人的心思。

    ⑧“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又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满树柿子渲染得树上的叶子也红了,秋风过处,删繁就简、果繁叶稀,一树柿子露着笑脸,似在向行人致意,或是在向这个季节虔诚地献札。柿子又红了,可是今天,还有谁呼唤我回家采柿子吃柿子呢?

    1. (1) 结合全文,揣摩第⑦段中老人的心思,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 . 提醒我柿子熟了,别让鸟儿偷吃了。 B . 他想吃柿子了,让“我”摘给他吃。 C . 让“我”摘柿子送给邻居吃。 D . 盼“我”多回家,呆在家里多陪陪他。
    2. (2) 结合文章语境,按照提示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哪里等得及,不过三两天就会偷偷掀开木桶上的棉衣,为柿子们一个个把脉,拿在手上看,握在手心捏捏,递到鼻尖闻闻,可它们却一点不懂我的心思,仍然冷脸相迎。

      甲同学: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却说不出它好在哪里。

      乙同学:我认为这个句子好在: (从用词角度赏析)

      丙同学:我认为这个句子好在: (从修辞角度赏析)

    3. (3) 第②段写齐白石老先生画的柿子,有什么作用?
    4. (4) “柿子熟了”引起了作者哪些情思?请结合全文探究。
    5. (5) 文章第⑦段说道“到时候父亲总是提醒我,柿子熟了,已经有鸟儿在偷吃了。”结合下面的一则材料,你是否认为“父亲”太小气?

      [链接材料]

      韩国北部有一个柿子园,也是喜鹊的栖息地,农民们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给这些精灵。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说,这些又大又好的柿子,不摘真可惜。农民们则回答,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鹊,直到春天也不肯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在收获的季节,在有实惠的时候,不忘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 6. 阅读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清代刘开的《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弗学,不知其 

      教然后知

      君子学必 

      然后能自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长善救其失者也人不知不愠 B . 教者必之鲲之大,不其几千里也, C . 人之学也,失则多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 D . 虽有至不足为外人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三、作文(55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赋能”就是赋予了某种能量。你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被某种因素激发,从而增长才干、获得发展、取得成功。

    请将“       ▲        ,为成长赋能”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请先把横线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