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2-08-23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 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这一转型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维新变法 D . 甲午中日战争
  • 2. “《海国图志》共印刷了几千本,但反映清淡,三年才卖出一本。许多守旧大臣更是恶毒攻击,告诉皇帝,模仿秦始皇将这一类的书籍全部焚毁。”据此可知(    )
    A . 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 B . 维新变法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 民主共和的思想得到充分实践 D . 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 3.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庚申圆明园之变”后中国的变化是(    )
    A .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 侵略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C . 地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 D . 自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 4. “师夷宗教以立国”的人物是(    )
    A . 李鸿章 B . 洪秀全 C . 谭嗣同 D . 左宝贵
  • 5.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材料反映了(    )
    A . 当时可以实现的理想社会 B . 社会财富丰富的美好时代 C . 顺应历史潮流的理想方案 D . 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
  • 6. “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 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C . 中外反动势力绞杀 D . 地主阶级的腐朽性
  • 7. “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文化自信心建设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8. 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第一步,意在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 轮船招商局 B . 开平煤矿 C . 福州船政局 D . 汉阳铁厂
  • 9. 下图是某战争形势图,对此图解读符合史事的是(    )

    A . 丰岛海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 B .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 . 山东半岛战役发生旅行大屠杀 D . 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的威海卫
  • 10. 丘逢甲率台民领衔电奏清政府:“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这种情况发生的背景是(    )
    A .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戊戌政变的发生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11. 报刊作为一种近代以来新兴的传媒方式,记载了国家历史与社会变迁。下图两份报刊的共同点是(    )

    A . 宣传变法维新 B . 宣传民主革命 C . 主张君主立宪 D . 促进思想解放
  • 12.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材料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    )
    A . 农民阶级 B . 地主阶级 C . 资产阶级 D . 无产阶级
  • 13. 近代中国民族英雄辈出。下列英雄与英勇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 . 陈化成——抗击联军 B . 丁汝昌——黄海殉国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 聂士成——北京殉国
  • 14. 历史概念之间存在着关联,如因果关联、种属关联、横向互动关联等。下列历史概念间的关系属于因果关联的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三元里抗英 B . 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 C .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洋务运动 D . 八国联军侵华与太平天国运动
  • 15. “虽没扶起清,灭了洋,但更灭不了的是中国精神。”这评价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戊戌政变
  • 16. “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材料中的“议定书”指(    )
    A . 《虎门条约》 B . 《望厦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7. “对于列强来说,驻兵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视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意在说明(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 B .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北洋军阀出卖国家的利益
  • 18. “在革命党认为起义无望的时刻,革命突然在意想不到的时刻爆发了。”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金田起义 D . 广州起义
  • 19. “贼”本义是破坏,引申指作乱叛国危害百姓的人。黄兴和孙中山提到的“贼”分别是(    )

    A . 守旧派、顽固派 B . 满清统治者、袁世凯 C . 洋务派、维新派 D . 激进派、满清统治者
  • 20. 造成下表后果的主要因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清政府腐败无能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二次革命的发动 D . 军阀的割据混战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 2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1840年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 (2) 通过1858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3. (3)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4. (4)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英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5. (5) 严复译著《救亡决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6. (6)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三、材料解析题。(第22题12分,第23题16分,共计28分)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尽管政治动机是反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姜铎《试论洋务运动对早期民族资本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着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

    ——《上谕》(1898年9月21日),《光绪朝东华录》

    1. (1) 材料一中洋务派进行经济活动的“政治动机”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等人“结党营私”开始于何事?他们为何能“结党营私”?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 23.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天朝末路的民族危亡时刻,为救亡图存所做的一次突破性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
    2. (2) 材料二中①②分别是辛亥革命的哪一成果?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历程的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弘扬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四、活动探究题(20分)
  • 24. 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1. (1) 请把地图中“广州、天津、南京、重庆”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

      ;②;③;④

      结合地图,概括19世纪中后期对外开放的特点。

    2. (2)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开放局势形成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怎样的对外开放才能促进国家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