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30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菜(jūn)   红(fēi) 胆(qiè)  一气成(hē) B . 笑(chī)   妖(ráo) 摇 (yè)  随机变(yìng) C . 养(rú)    游(yì)  驾(yù)   自惭形(suì) D . (zhì)   语(yàn) 守( gè)  如坐针(zh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汲取     水龙头     金戈铁马    穿流不息 B . 秘决     孺子牛     断章取义    气势磅礴 C . 浮躁     候车室     骄揉造作    富丽堂皇 D . 演绎     顶梁柱     郑重其事    漫不经心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宽厚里夜市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种摊位摩肩接踵 , 给济南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B . 如果你在阅读《儒林外史》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定会鼎力相助 , 毫不惜力。 C .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行业,研发与生产、市场的紧密衔接程度可以说是间不容发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 , 青年一代要勇立潮头,只争朝夕,放飞青春梦想。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民族企业能否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是其获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肯定的关键。 B . 我国高铁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 .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艰苦奋斗,体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开发和建设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战胜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发展门类齐全的产业,靠的就是艰苦奋斗。

    ③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④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⑤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挥洒辛勤汗水,付出巨大牺牲的奋斗史。

    A . ①⑤②④③ B . ⑤③②①④ C . ①③②⑤④ D . ⑤②①④③
  •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射者中,弈者胜”一句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 . 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C .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品格追求,属于儒家思想范畴。 D .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耄老指年老,“八十九十曰耄”。
二、古代诗文(33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广故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 . 尉果广                笞:竹鞭,竹板 C . 王侯将相有种乎        宁:难道 D . 将军身坚执锐          被:同“披”,穿着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士卒多用者         坛而盟 B . 杀尉             与之论辨,言和色夷 C . 尉首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 陈胜佐            吾妻美我者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陈胜、吴广并杀两尉的描写非常精炼,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显示出他们的机敏勇敢。 B . 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 .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陈胜、吴广起义策略的正确性。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 , 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索取?”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释】①兴:起身。②比:最近。③禁中:皇宫里。④逐:每。

    1. (1)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岂 不 可 忍 一 夕 之 馁 而 启 无 穷 之 杀 也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3. (3) 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宋仁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次:止宿、停留,此指泊船。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停泊靠岸,诗人独自客居孤驿,尽显孤寂。 B . 颔联承接首联,写泊岸停宿之后所见之景,烘托诗人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C . 颈联描写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眼见人回家鸟回巢,诗人孤独的心得以安慰。 D .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写出相思客愁之深。
    2. (2)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的画面。
  • 10.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 (2)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3)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4. (4)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 (6)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 ” 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7. (7) 《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7分)
  • 11. 学校开展《儒林外史》名著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品人物形象,赏讽刺笔法

      《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的故事连缀而成。作品中既有不慕功名富贵,成为全书的理想人物典型的  ;也有迂腐愚昧、恪守礼教、支持女儿为死去的丈夫殉节的 和因中举而疯的等深受科举毒害的反面人物形象。

      要求: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人物名字。

    2. (2) 任务二:理故事情节,悟批判精神

      鲁迅这样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地叙述中,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请你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A严监生        B周进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泰。如今棕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午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1. (1) 通读全文,说一说第②一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 (2) 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团子”。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 . 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即农历的大年初一。 C . 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 . 文末引用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说明了“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
  • 13.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等待敲门

    ①谁家有人敲门,咚咚咚……

    ②客厅的桌上,孤零零地摆着一只酒杯和一副餐具,反射着冷冷的光。墙上的电钟告诉一双滞呆的眼睛,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③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

    ④叹息声充斥了整个客厅。酒杯与嘴唇接吻,眉头一皱,复又分开。墙上赫然挂着一张全家福。

    ⑤真想睡呵!一觉睡下去,把人世上所有的一切都忘掉,再也不醒来。老人离开桌前,昏然地倒在沙发上……

    ⑥“爷爷……”

    ⑦“爸爸……”

    ⑧这时,儿子、儿媳、孙子……一个个都从“全家福”上走下来,围住老人谈呀,闹呀。老人甜甜地闭上了双眼。

    ⑨咚咚咚……谁家又有人敲门呢?

    ⑩桌上,孤零零地摆着一只酒杯和一副餐具,反射着冷冷的光。

    ⑪老人来到窗前。满目秋风秋雨,遍地枯枝败叶,老人不禁打了个寒噤。他抬起双眼,朝萧萧长街望去。那里,一只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着,与老人默默对视,仿佛在诉说一种无言的忧郁与惆怅。它也在等待?

    ⑫晚风吹着门前的法国梧桐,沙沙作响,勾起了老人的思绪。人生、欢聚、离别一一涌上心头。突然,他眼前浮现出儿女们的笑脸,热闹而令人心醉的家庭晚餐。如今,儿女们大了,走了。他老了。他总是这样伫立在窗前,用期盼消磨被寂寞打湿的日子。街灯一盏盏地亮起来,闪着黯淡的光。他觉得这灯光很凄然,难道它们也担心因为明天太阳的升起,自己的生命之灯从此熄灭?

    ⑬天完全黑了。老人仍然望着窗外,他从来没有感到像今晚这么孤独、寂寞。很久很久了,儿女们一直没有回来,他多么想对他们诉说,诉说只有老年人才会有的孤独的内心世界。唉!要是人不老,要是还没退休,要是儿女们永远也不长大,要是……

    ⑭远处电信大楼的钟声已敲响二十三点。这钟声使他想到秋天过后,寒冷的冬日就要来临,他的心一阵紧缩,不敢再想,浑浊的泪水流过面颊。

    ⑮咚咚咚,有人敲门。会是谁呢?老人先是一惊,旋即又生出一种漠然的感觉。

    ⑯他慢慢地转过身来,踽踽朝门口挪去。

    ⑰“呵呵!是你,老万头!”老人紧紧抓住他的手,生怕他逃掉似的。

    ⑱“老哥,你也没睡,想和你聊聊……心里堵得慌啊!”

    ⑲“怎么,你家也唱空城计?”

    ⑳老万头苦笑着点点头。

    ㉑老人老泪纵横,声音颤抖地说:“快,快进来!”

    (作者谭纯武,文章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结合语境 , 赏析第④段句子中加点词语。

      墙上赫然挂着一张全家福。

      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画线句的妙处。

      老人先是一惊,旋即又生出一种漠然的感觉。

    3. (3) “谁家有人敲门,咚咚咚……”“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咚咚咚……谁家又有人敲门呢?”等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4. (4) 文章结尾别具匠心,请说说这样结尾妙处何在?
五、(60分)
  • 14. 按要求作文。

    请以“暖冬”为题目 ,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