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宿迁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

更新时间:2022-07-29 浏览次数:98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宿迁是美酒之都,下列酿酒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浸泡 B . 酒曲发酵 C . 蒸馏提纯 D . 装瓶密封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水银 B . 黄铜 C . 海水 D . 石油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 2 个氢原子 :H2 B . 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 : C . 氧化铝的化学式 :AlO D . 最简单有机物的分子式 :CH4
  •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 B .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 . 硬水煮沸后可转化成软水 D .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H2、O2组成
  • 6.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N2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 B . Mg (O H) 2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D .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 7.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n=a+b+8 B . “?”处元素符号为 Cl C .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45 D . 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 8.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CO 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爆炸 B . 酸雨的 pH 值小于7, pH 值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 .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D .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 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B

    除去 KCl 溶液中的 MgCl2

    滴加适量 NaOH 溶液

    C

    鉴别羊毛衣物和纯棉布料

    取样,灼烧闻气味判断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 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C . 20℃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 20℃时,将9.6gNaHCO3加入到90.4g水中,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 11. 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卓有成效,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1. (1) “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供氧,氧气来自于空气。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不同,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疫情期间,医用氧气的需求量增大,(填“会”或“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减少。
    2. (2) 增强体质,做好防护是“抗疫”的有效方法。

      ①加强营养。午餐食用米饭、清蒸鱼、青菜、牛奶,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②勤通风消毒。家庭常用75%的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乙醇C2H6O)消毒,乙醇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次氯酸钠(NaClO)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制取次氯酸钠的反应为: ,  X的化学式为

  • 12.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冬奥会惊艳世界!
    1. (1) 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氢气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和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质量轻、强度大的复合材料,下列材料中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聚乙烯塑料             b.玻璃钢             c.玻璃

    2. (2) 冬奥会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的是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①对 CO2气体加压、降温,可得到于冰,从构成物质微粒角度分析,该过程主要 改变的是分子的(填“种类”或“间隔”)。

      ②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三、综合题
  • 13.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1) 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
    3. (3) 收集装置中,(填序号)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最纯净。
    4. (4) 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填“a”或“b”)端通入。
  •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             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1. (1) 写出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结束后,将两个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到同一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性(填“酸”、“碱”、“中”)。
    3. (3) 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只有NaCl;

      小亮认为:可能有NaCl、BaCl2

      小明认为:可能有NaCl、BaCl2、Na2SO4

      【交流讨论】从物质共存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

      你的猜想是

    4. (4)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谁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溶液

      无明显现象

      小亮猜想不正确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BaCl2溶液

      你的猜想成立

  • 15. A一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黑色的氧化物,B、C、D均为单质,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F的水溶液在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

    1. (1) A物质的化学式为,E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填离子符号)。
    2. (2) 列举D物质的一条用途
    3. (3)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四、计算题
  • 16. 国家对化肥的销售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为检测铵态氮肥质量的优劣,可采用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某同学称取15g硫酸铵样品(杂质不含氮元素),与足量的NaOH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生如下反应:。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3.4gNH3
    1. (1) (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 (2) 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 (3) 合格硫酸铵化肥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需达到94.3%~99%,通过计算判断上述样品是否合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