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监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13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 1. 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发起的两次起义相继失败。马克思曾指出:“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马克思意在说明里昂工人起义(    )
    A . 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 . 主要以争取政治权利为诉求 D . 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
  • 2.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是1871年5月29日,欧仁·鲍狄埃满怀悲愤创作的“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满怀悲愤地创作的原因是(    )
    A . 普法战争法国色当惨败 B .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 . 巴黎公社被血腥地镇压 D .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
  • 3.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使我们的人民紧密团结并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并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诏书说明(    )
    A . 沙皇专制未发生丝毫变化 B . 沙皇企图维护君主体制 C . 二月革命完成了社会转型 D . 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 4. 1946年9月,杜鲁门总统的助理克利福德起草了一份报告《苏联与美国的关系》。该报告全面地分析了美苏关系,系统地阐述了对苏方针,认为苏联企图在铁幕的中东部建立一个政治上屈服于苏联的保护地区,而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制止苏联的进一步扩张。这一报告(    )
    A .   反映了美对苏的遏制意图 B . 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 表明美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 .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 5.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个“第三种力量”就是(    )
    A . 北约组织 B . 联合国 C . 第三世界 D . 欧共体
  • 6.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 . 一超多强局面基本瓦解 B .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落 C .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D .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7. 白寿彝在其《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历经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 .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B .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 .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D .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8. 景德窑烧造的瓷器,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宋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    )
    A . 民营手工业 B . 家庭手工业 C . 官营手工业 D . 私营手工业
  • 9. 下图是秦朝至清朝丝织业中心区变化的情况,它可以反映(    )

    A . 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唐宋的手工业最发达 C . 古代丝织业的兴衰过程 D . 对外贸易的繁荣兴盛
  • 10.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衰退 B . 政府鼓励垦荒 C . 商品经济发展 D . 发达的手工业
  • 11. 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从中反映的现象,你认为合理的是(    )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 . 农业生产削弱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保证了财政的长期充裕 D . 反映了经济政策的调整
  • 12.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有可能是(    )

    A . 机器制造业 B . 矿山开采业 C . 纺织业 D . 航运业
  • 13. 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10多家。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伐战争致使局势动荡 B . 欧洲资本主义卷土重来 C . 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挤压 D .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 14. 1952年,我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占比从1949年的34.2%上升到52.8%,私营工业占比从63.3%下降到39%;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占比从1950年的23.2%上升到60.5%,私营商业占比从76.1%下降到36.3%。这表明(    )
    A .   国营经济逐步占据主导 B . 个体经济已不复存在 C . 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加快 D . 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 15. 1978年12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表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落实 B . “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C . 农民尝试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D . 农村大量出现“分田单干”现象
  • 16. 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    )

    相关项目

    1978年

    1985年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3545

    9016

    518942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30477

    37911

    58958

    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98

    274

    20487

    货物进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109

    423

    18184

    A . 对外贸易飞跃发展 B . 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C . 全面融入世界市场 D . 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
  • 17. 2002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A .   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产物 B . 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C . 改变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D . 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形成
  • 18. 光绪、宣统年间,上海出现一些女扮男装的妇女,戴西式之猎帽,披西式之大衣,皆泰西男子所服者也。她们常在闹市中徒步而行,几不辨其为女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B . 政治运动的促进 C .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D . 西方文明的影响
  • 19. 淞沪铁路前身为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于1876年建成通车,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再建淞沪铁路。这说明(    )
    A .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艰辛 B . 列强资本输出受阻 C . 清政府收回铁路修筑权 D .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 20. 依据《南山日报》报道: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人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婚礼。这一报道表明当时(    )
    A . 婚姻习俗简约化 B . 报刊成为主流传媒 C . 西式婚礼已出现 D . 西方宗教影响巨大
  • 21.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种现象(    )
    A . 造就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 . 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C . 促进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D . 壮大了封建地主的力量
  • 22. 英国为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
    A . 圈地运动的开展 B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 相对发达的手工业
  • 23. 下表反映了英国印花棉布价格变化。其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1821~1830年

    12先令3便士

    1831~1840年

    8先令10便士

    1841~1850年

    5先令11便士

    A .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 毛纺织业兴盛 C . 欧洲的价格革命 D . 海外殖民扩张
  • 24.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 . 促使工厂制度诞生 B . 源自实践经验的积累 C . 宣告蒸汽时代到来 D .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 25. 1930年6月17日,胡佛签署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全部关税的总平均税率由33%增为40%。这一措施(    )
    A .   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B . 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 C . 提高了外贸竞争能力 D . 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
  • 26. 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7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旨在(    )
    A .   培养青年爱家意识 B . 压缩社会消费能力 C . 扩大社会的救济面 D . 增强青年节俭观念
  • 27. 有数据表明,从1948年到1964年,联邦德国生产增长了六倍。1965年,失业率降到了创记录的最低点,仅为0.4%,当时每个失业人员可以在六个职位中去作选择。当时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
    A .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 . 社会市场经济 C . 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D . 混合市场经济
  • 28. 1921年列宁指出,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列宁所说的“围攻的方法”指的是(    )
    A .   斯大林模式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新经济政策 D . 农业集体化运动
  • 29. 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    )

    A . “一五”计划正实行 B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二五”计划已完成 D . 计划经济体制正式形成
  • 30. 某书在评价一位苏联领导人时提到“在他的统治时期却算是整个苏联近70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光: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国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国力强盛堪与美国相提并论,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气”。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 赫鲁晓夫 B . 勃列日涅夫 C . 斯大林 D . 戈尔巴乔夫
  • 31. 下列图中所示的国际经济组织,都在“二战”后初期建立,这最能说明(    )

    A . 世界经济多极化加强 B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D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32. 在巴西倡导下,1995年元旦,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正式启动,80%的商品可在成员国内部自由流通。由此可见,南美地区(    )
    A . 经济区域合作趋势加强 B . 多数商品可以自由流通 C . 巴西的现代化程度最高 D .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二、非选择题(33题24分;34题12分;35题16分,共52分)
  • 33. 脱贫减困是民生的关键问题,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积极开展扶贫实践,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注重采用经济手段,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同时授予参与扶贫的富户荣誉称号。可见,古人在扶贫实践中已经认识到政府与民间力量配合的重要性。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大国崛起》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道路。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为了确保扶贫效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级政府还会定期随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使“人们免于贫困”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 34. 铁路交通在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但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改编自《中国铁路史》

    材料二: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事业较快发展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
  • 35. 古往今来,政府都特别重视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首先,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1934至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其次,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最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这些努力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赣线在军运及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摘编自刘大钧《国民所得》

    材料二:重商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封建制度瓦解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世纪,随着王权的扩张,封建国家开支增加,作为力量弱小的商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对工商业活动和商业资本给予支持和保护,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在西欧得到发展。早期重商主义强调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实行国家主导的间接宏观调控的政策,主张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缩减外国货物进口,主张国家垄断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说开始是作为“国家政策”形成的,而后才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从而形成了重商主义理论体系。

    ——摘编自黄光耀《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早期重商主义形成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