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2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勤劳智慧,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下列一组图片围绕一个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   )

    A . 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 B . 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 C .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D . 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
  • 2. (2021·和平模拟)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   )
    A .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 3. 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

    始终居主导地位

    B.

    家庭手工业

    始终存在,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C.

    民营手工业

    明朝中后期居主导地位,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民间手工业

    专指民营手工业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1高三上·定远开学考)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 . 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B . 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C . 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 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
  • 5. (2017·开封模拟)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 .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 6. (2020·江苏)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 . 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 .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 . 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 .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 7. (2021·和平模拟)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
    A .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 .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8. 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 . 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 . 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 . 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 9.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其促进因素不包括(    )
    A .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 .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 C . 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D . 英荷等国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 10.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专题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丁:《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1. 19世纪中期以前,欧美最高的建筑只有6层。1871 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现代钢框架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先河,共10层。19世纪末,美国出现29层118米高的建筑。20世纪初,纽约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241米。高层建筑首先在美国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 . 充分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 城市化商业化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 . 为满足工业化后人们的住房需求
  • 12. (2021高一下·金台期末) 1863年,洛克菲勒开办了一家小炼油厂,1870年,通过内部合并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就吞并了20多家炼油厂,控制了美国90%以上的炼油业,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   )
    A . 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B . 市场扩大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C . 科技是促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D . 石化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 13.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官员张之洞、王先谦等人劝谕民间开矿并使用机器,丁日昌等人鼓励民间兴办新式轮船,李鸿章率先授予华商火柴专利,等等。这些举措(   )
    A . 有助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 . 消除了近代官商之间的经济矛盾 C . 促进了我围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 D . 加快了我国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 14.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蛀虫肥了”是指封建势力由于对民族工业的压榨而壮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5. 1957年,中国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3%上升到92.9%。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B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形成 C . 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D . 个体所有制经济已完全消失
  • 16. (2021·和平模拟)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 . 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 . 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 D . 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下图所示a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 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B . 开发与开放浦东地区 C . 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D . 开辟闽东沿海经济开放区
  • 18. “近代中国政治的逐渐转型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推动力……从条约口岸传播来的新潮流,导致妇女解放、家庭权威松弛以及城市生活的改观,将会在新的环境下增强社会把人口吸引到现代化部门的能力。”这段材料的主旨是(   )
    A .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B . 近代工业起步,妇女解放,城市化进程加快 C . 西方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D . 近代的发展为新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准备了条件
  • 19. (2018高二下·湖南开学考)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
    A . 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 . 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 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 .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 20.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 . 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 . 都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 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21.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崛起、“新经济”的出现,其共同而根本的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断出现困难 B . 工人阶级不断斗争迫使国家改革 C . 经济方面的学术思想成果不断更新 D . 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
  • 22.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 . 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B . 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 C . 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D . 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
  • 23. 二战后出现的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三者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重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  

    ②都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

    ③美国在其中都拥有特殊地位  

    ④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 24. 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A . 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B . 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 . 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D . 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 25. (2020·洛阳模拟)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 B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C .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 . 冷战结束推动国际决策民主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映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 27. 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年

    斯蒂芬森

    英国

    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什么方式?概括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出口以丝绸、漆器、铁器等为主。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陶瓷成了我国古代出口的新兴产业,重要的转折是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进出口管理机构——市舶。宋代,各类书籍,包括经典开始出口。元代由于棉织业的兴起,出现了我国出口的第三大军。明清时期,棉布成了主要出口品。进口商品早期有犀角、象牙、香料、珍珠、宝石、琉璃、药材、马匹、珍禽异兽、布匹、木材等,也引进了棉花、烟草、玉米、番薯和多种蔬菜等作物。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1860年,在英国进口商品中工业原料——棉花,居于首位,其次是谷物,后面的依次为食糖、羊毛、生丝、木材、茶叶、油料、酒和黄油,这些是进口价值最大的前10种商品。第二个10种商品是牛脂、亚麻、铜、皮革、丝织品、咖啡、烈酒、烟草、大米和铁锭。这些进口商品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打算再运往国外销售的,英国正在迅速变成一个欧洲(且不说世界)市场和中间商。1860年,英国出口商品中列于第一位的是棉织品,其次是羊毛织品,再次是钢铁,后面依次为棉纱、亚麻织品、羊毛和羊毛纱、男子服饰和女子头饰、机器、金属器皿和餐具以及煤。此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货品:铜、衣服、皮革制品、啤酒、麻纱、陶器和瓷器、丝绞和丝纱、化学制品、纸以及别的许多东西。

    ——摘编自[英]W.H.B.考特著、方廷钰等译《简明英国经济史(1750年至1939年)》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发展原因,并概括近代英国对外贸易出现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近代英国对外贸易所产生的不同的世界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