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碾子山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8-07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4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wù)    浮(zhào) 迹(zōnɡ) 然而止(jīá) B . (wǎnɡ)   旋(wò )  礴(pánɡ)  风云变(huàn) C . 静(tián)  脑(bàn)   漫(ní)   暴风雨 (zhòu) D . 浅(fǔ)   奠定(diàn) 怠(xiè)    怒不可(hè)
  •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所错    阳奉阴违    不修边幅   草长莺飞 B . 人情世故    接踵而至    挑拨离间   川流不息 C . 名符其实    抢词夺理    怒不可遏   纷至沓来 D . 目眩神迷    海枯石烂    自园其说   亭台楼阁
  • 3. 下面句子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 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 B .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望向窗外草长莺飞的温暖景象,我不禁感到惬意极了。 C . 为人做事应该正大光明,而不应该偷偷摸摸 D .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夏天的碾子山,是旅游观光、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 .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D . 随着越来越多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B .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C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 .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 《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 . 《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D .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撰的。
  • 7. 古诗文默写
    1. (1) 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李白在《送友人》这首诗中借离群的马的嘶鸣,衬托离别愁绪的诗句是:
    4. (4)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来表明自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诗句是:
    5. (5) 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 8. 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 (1) 以上文段选自《》,作者
    2. (2) 在做人方面作者在书中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请概述其中两点。
二、口语交际(共4分)
  • 9. 口语交际

    6月11日,黑龙江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碾子山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推进了文物与旅游深度结合。

    1. (1) 请你为这一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 (2) 如果你是山城志愿者,怎样向来碾子山旅游的朋友介绍我区的文化遗产?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2分)
  • 10.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花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 “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选自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引》)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至其家   延( )又杀鸡作食  云(  )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桃源盖此比也欤?

    3. (3) 请将【甲】【乙】两文中描写道路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4. (4) 【甲】【乙】两文中的“ ”四个字,体现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品质。
    5. (5) 【甲】文中“桃源人”和【乙】文中“老人村”的生活一直都很平静祥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抗疫“利器”:疫苗

    ①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需要接受10次以上的疫苗接种。这些疫苗通过让我们的机体产生免疫记忆的方式,来对抗下一次病毒和细菌等传染病病原体的感染,因此大大降低了常见传染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新发传染病在大流行之时,疫苗是实现防控的有力武器。

    ②疫苗的出现与天花有关。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发的流行传染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杀伤力的病毒性传染病。天花在1.6万——6.8万年前即已在人类身上流行,并一直在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反复爆发,每次都造成人类的重大伤亡。即使到20世纪,全世界死于天花的总人数仍可能超过3亿。

    ③真正发明疫苗接种的人是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经过多年观察琴纳发现几乎所有得过牛痘的挤奶女工都不会感染天花。他在1796年开始了大胆尝试,将牛痘患者手臂上的脓液接种到一位名叫詹姆斯·菲利普的8岁男孩手臂小切口处,随后这位男孩出现了一些发烧、小红疹等轻微症状,但是很快就好了。为了证实菲利普不会再感染天花,琴纳还大胆地给菲利普接种了天花患者的脓浆,结果菲利普也没有再感染天花。之后牛痘种推及全世界,因此琴纳被誉为“免疫学之父”。

    ④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天花疫苗其实是个特例。一般情况下,一种病毒形成的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只能用于对付同一种病毒,有时候同一种病毒稍微变异,疫苗的保护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因此只能从传染病患者身上分离出病毒,然后用这种病毒制成疫苗。科学家发明了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从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⑤减毒活疫苗是一种毒性减弱的活病原体,它不会致病,但是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去对抗下一次感染。当我们将这种减毒活疗苗注射到体内或口服之后,一般不会导致苗注射到体内或口服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健康人生病,但却能激起人体免疫反应,达到免疫效果。目前,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麻疹、风疹、黄热病、带状疱疹、腮腺炎、乙型脑炎和水痘等疫苗均可采用这种方法生产。

    ⑥为了提升疫苗的安全性,科学家又发明了灭活疫苗。灭活疫苗需要用加热或化学方法将病毒灭活,使其不再具有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也不再能复活。目前采用的一部分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属于灭活疫苗。目前,鸡胚培养法成为世界上制备各种灭活疫苗最常用的方法,每年全世界要消耗约5亿枚鸡蛋来生产疫苗,90%的流感疫苗都是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流感、甲型肝炎和狂犬病等疫苗均以灭活疫苗为主,目前采用的一部分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属于灭活疫苗。

    (选自《科学24小时》)

    1. (1) 本文的说明内容主要包括 和  两方面。
    2. (2) 文章第⑥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的短语“一般情况下”能否删掉?为什么?
    4. (4) 我国在全球率先研制出新冠灭活疫苗具有重大意义。有人对“灭活疫苗”还不了解。请你运用文中知识,做简单说明。
  • 12. 阅读《每朵云都是一张亲人的脸》,回答问题。

    ①这个下午,我伏在窗台上,看见了云,沉重的心变得轻盈。忽然间想在云的信笺上写封家书,亲人们,你们好吗?

    ②小时候,总喜欢和哥哥姐姐们躺在高高的柴垛上,等着父母下班回家。愚钝的姐姐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拨快座钟的时针,让它尽快走到那个幸福的时刻。这掩耳盗铃的把戏一度让她美滋滋地等待,又一次次失望。“这钟怕是出毛病了,总是走错点呢。”父亲一边调试钟点一边有些狐疑地望着我们。这个时候,姐姐就红了脸,低下了头。她以为她操纵了一座钟表,就能左右了时间,控制了岁月,我可爱的傻姐姐,那样,青春便不会从你身上掉落,你也不会远嫁他乡,我们也就听不到你在电话那边的哭泣。我们也可以永远相守在青春年少的花园里,捉我们永远也捉不完的迷藏。

    ③那些傍晚的时光,我们一边望着天上的云朵,一边数着路上的车。哥哥拿着一张很大的烙饼,路上过来一辆马车,他就为我们揪下一小块,过来一辆自行车,就揪下更小的一块,路过一辆汽车,就扯下很大的一块。那个时候的车很少,一张烙饼够我们吃一个下午。我们哼着童谣,猜着谜语,用这样的方式等待着亲人的归来。那时的天空,蓝得像海水,云朵,洁白得像刚出生的婴儿。

    ④更记得少年时在姥姥家的情形。姥姥家在乡下,姥姥是个驼背的小脚老太太,对我宠爱有加。每一次见面后,都要先为我煮上两个新鲜的大鹅蛋。走的时候,更是千叮咛万嘱咐,总以为我走出她的视线之后,就变成了摇摇晃晃的弱不禁风的草。当我听完了她的叮咛走出不到十米,她就又会赶着小脚上来,再想些嘱咐的话让我记着。比如哪一段的路上有积水别在那里玩,哪里的墙快倒了走时离它远点,常常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听完她的话我都觉得要寸步难行了,不过听不听也仍是难行的,因为当她这样三番两次叮嘱完后,我走出更远的距离以为终于轻松了的时候,她总是又在身后气喘吁吁地喊我的名字。有时只为了看看我的包带是否结实,有时只为了把前几分钟里的话再重说一遍。而回望她青灰瘦小的背影远到似乎从未在田埂上出现,我却还是不能确定她会不会再突然追赶上来。或者因为我怕走得远了让她追得更辛苦,我开始在那个地点磨蹭,踢踢土疙瘩,或是查看身边地里都长的什么秧苗,抬头看着天空,一朵朵云,仿佛每一朵都是亲人的脸。直到天快黑了,时间久到可以确定她是不会再来了,这才放心的撒开双腿在荒凉的野径上狂奔去赶通往城里的最后一班公共汽车。那个时候,我不怕摔疼,我怕心疼。

    ⑤如今,快速而紧张的现代生活让我遗忘了我的云朵,唯一的一点诗意被逼得走投无路。洁白耀眼的云朵,就那样做着我们灵魂上的补丁,默默慰藉着我们在人世左奔右突的尘心。

    ⑥我们在低处奔波劳碌,背井离乡,云却在最高的地方怀念亲人。

    1. (1) 文章第②段和第④段回忆了怎样的童年生活片段?
    2. (2) 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 (4) 作者以饱满的真情诉说着浓浓的亲情,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亲情?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写作表达。(共4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地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回想。

    请将“那段     ▲     的生活”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