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23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脱我战时袍,。(《木兰诗》)
    2. (2)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3. (3)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 (4)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 (5) 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6. (6)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7. (7) 《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感慨天地无穷的诗句是:
    8. (8) 《陋室铭》通过写交往人物的不凡,衬托出陋室主人才学高、品德美的诗句是: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完成“学习强国”习题,使大家的知识水平和爱国热情得到极大的提升。 B . 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 . 林语堂是漳州人民的好儿子,他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 . 体育纳入中考引关注,平时是否积极锻炼身体,是中考体育取得高分的关键。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之火爆是始料未及的,除了人们对那段红色年代充满向往之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①(A.yīn  B.yīng) 素就是人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A.敬仰  B.瞻仰)那些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人们在红色旅游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多姿,红色热土承②(A.zǎi   B.zài)的红色文化根深叶茂。革命老区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A.厚重  B.淳厚)的民俗民风,

    1. (1) 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3. (3) 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主动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②使旅游者在愉悦中感受山河之美

      ③感悟那段烽火连天斗争岁月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③①② D . ②①③
二、阅读(70分)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伤怀之作,描写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之所见。 B . “犹”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联系,暗示统治者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 C . 诗歌借古讽今,以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抨击豪绅权贵沉溺声色。 D . 诗歌语言明白如话,清新洗炼,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跃然纸上。
    2. (2) 请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 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节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适:到……去。②益:增加。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如再啮  

      ②如再啮  

      可如此  

      ④缘有盐故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B .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C .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D .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3. (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4. (4) 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 6.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给自己个出路

    ①听闻田沛和他那条穿山而过的“愚公洞”,已经很久了。

    ②在我的想象中,这位70多岁的老人,肯定要比一般的老年人看上去更羸弱,沧桑感更深更重。但当我在红河乡乡长的带领下,来到田赵村见到田沛时,我根本没认出他来。直到乡长介绍说这是田沛,我才回过神来——这么挺拔的身板,锐利的目光,洪亮的嗓音,哪里像个长年穿山挖洞的人?根本无法把他与我想象中的“愚公”联系起来。

    ③“我挖这个洞子,就是给自己个出路!”

    ④来见田沛,自然是为参观他几十年前挖的“愚公洞”。这条只凭田沛和妻子二人之力打出的“隧道”地处甘肃平凉泾川县红河乡田赵村。我钻进冰冷的洞口,感受到视觉、触觉和嗅觉带给我的奇幻感,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

    我们走得越深,来自地底下的凉意便越浓重,这种微妙的不真实感仿佛把我带回了1980年。我看到了32岁的田沛,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想法多、点子多,想到就干,干就干到底。那一年,他突发奇想,跑到庆阳承包了3年苹果园。这件事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土地承包到户才刚刚开始。

    ⑥田赵村大部分土地位于岭岭子山梁南坡的台地上,大部分土地都在山顶上,山高坡陡,耕作条件很差。他的家和分到的田地之间横着一道山梁,他住在梁北,而田地在梁南,每天都要翻过岭岭子往返。岭岭子虽说不高,山前山后一个来回也要走10里羊肠小道,狭窄坡多,路上费时又危险。

    ⑦望着横在家与田地之间的大山,田沛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在山下钻个洞打一个通道出来。这一个念头,就像那峭立的山头一样,在弥漫的黄土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

    ⑧1984年,田沛开工挖洞,一挖就是3年。开挖时,村里人得知消息,议论纷纷,劝停的,嘲笑的,什么人都有。反正就是一句话,都认为田沛夫妇瞎折腾。对此,田沛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一路听着田沛生动的讲述,听着这些之前看过多少遍但毫无感觉的数据:全长198米,宽1.8米,高约2.3米,移动土方1000多立方米1600吨……

    ⑨田沛清楚记得,那天是1987 年的端午节,随着他手中的镐头奋力一击,一束亮光透了进来,洞终于挖通,了上千个日夜的田沛终于在隧道的尽头看到了光线。那一声阳光透进来的轰响,撼动的又岂止是一片荒山坡,也让村民们板结的心思轰然洞开。

    ⑩他有了出路,而这条路后来也成为全村人乃至全县人的一条出路。在田沛钻过山梁之后,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寻求脱贫的路子,寻求一方新天地、一种新活法。从1991年到1999年,田沛干了近10年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干部结合村情,想办法,创条件,大胆尝试发展果品、蔬菜、花卉等特色增收产业。30多年过去了,田赵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红河乡以田沛打出的愚公洞景观为中心,倾力打造出了一个生态种植、绿色养殖的特色乡村,可闻鸟语,能嗅花香……昔日的贫困村已然“蝶变”为美丽的幸福村。

    ⑪穿过“愚公洞”,一头钻出来,柳暗花明。只见青山环绕,碧水荡漾,山上的绿色成堆成团,如烟似雾,沟底草木丛生,一片青翠,还有叫不上名的鸟儿飞起落下,叫声清越。山峦一眼望不尽,昔日的秃山穷水变成了百亩花海和水上乐园,仿佛有无限生机正静悄悄地勃发。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介绍了田赵村的地理环境,暗示凿洞开路需要费很大功夫。 B . 第⑧段列举数据只为如实地反映田沛挖“愚公洞”的工程量大。 C . 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呈现出脱离贫困后的田赵村的勃勃生机。 D . 本文以“愚公洞”为线索,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生活气息。
    2. (2) 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了上千个日夜的田沛终于在隧道的尽头看到了光线。(赏析加点词语)

      ②这一个念头,就像那峭立的山头一样,在弥漫的黄土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赏析句子)

    4. (4) 文中的田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 (5) 文章题目“给自己一个出路”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虽然我已年过九十,但仍大致保持每天8个小时的阅读。既因为已养成生活习惯,更因为想了解的知识实在很多,很想看而没有看的书也很多,只觉得时间不够,舍不得白白放过。

    回想起来,坚持不懈地读书(这里主要是说历史方面的书)对自己的好处实在很多。

    首先是帮助自己养成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天下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对待问题要能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加以说明,作出判断。养成这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助于使自己目光放远,胸襟宽阔,心境平静,对健康也是有益的。

    第二,历史书籍记录下来的,包括人类经历过的那些宏伟壮阔或艰难曲折的历程,包括那些富有智慧和才干的历史人物的所言所行,从中可以生动地看到有些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有些为什么会遭受挫折以致失败。这确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了解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显然有助于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更好地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

    第三,进入新时代,在国内和国际都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说是“新”,其实有它的来龙去脉,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对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还必须认真追溯其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弄清楚这些,才知道应该如何灵活恰当地应对。新情况新课题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对历史研究和学习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我想读的书很多,但能支配的时间却太少,怎么办?其实,这个难题对谁来说都存在。古人就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之叹。今天已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做到“竭泽而渔”,只会感到“望洋兴叹”。办法只有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特别是要心中有数,分别轻重,大体上有个安排。

    对基本知识得多花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对重要内容要牢牢记住,对一般知识则力求多读快读。阅读前人的书,既要认真概括归纳有益知识,又要思考它还有哪些没有说清楚的或同你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有何不同,将其作为继续研究的起点。这大概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摘编自金冲及《练就历史眼光》)

    1. (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坚持不懈读书,特别是多读历史书的诸多好处。 B . 读者提出“无法支配时间读完所有想读的书”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C . 作者年过九十仍然坚持每天读书8个小时左右,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 . 作者觉得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只会感到“望洋兴叹”,束手无策。
    2. (2) 作者认为坚持不懈读历史方面的书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3. (3)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想读的书多但时间少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随着电影票房市场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影银幕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拥有银幕数60079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首位,较2017年增加9303块,同比增速18.3%,增速比2017年放缓了5个百分点。整体看来,2018年我国电影银幕终端仍维持较快扩张,但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部分资本的退出,2019年银幕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新增银幕9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银幕总数稳居全球领先的地位。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国银幕数量仍保持增长趋势,全年新增银幕5794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75581块,由此也推动我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18﹣2020年全国国产电影/进口电影票房占比情况

    【材料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主要产业指标名列前茅。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国产电影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制度优势、综合实力和发展韧性,中国电影前途光明,大有可为。广大电影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面向建设电影强国的宏伟目标,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潜心创作、埋头苦干,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新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0年我国顶住疫情冲击的不利因素,全国银幕数量仍然保持增长趋势。 B . 我国电影票房市场正在高速发展,同时我国电影银幕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C . 从2018年到2020年,我国的电影银幕数量同比一直都保持同样的增速。 D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电影市场比其他国家更早复苏回暖。
    2. (2) 2018年到2020年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票房占比数据的有什么变化趋势?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 (3) 请简要概括我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因。
  • 9. 填空题。
    1. (1) 祥子从农村初到北京谋生,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 职业。(《骆驼祥子》)
    2. (2) 小说主人公 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的战士,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海底两万里》)
    3. (3) 小说设想了 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
  •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骆驼!祥子的心一动,忽然地他会思想了,好像迷了路的人忽然找到一个熟识的标记,把一切都极快地想了起来。”

    (《骆驼祥子》)

           文中的“骆驼”从何而来?祥子想用骆驼做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6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快递小哥汪勇的颁奖词:“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无数的传奇,他可以是中国科学界的传奇邓稼先、现代教育界的传奇张桂梅;也可以是为家庭辛苦奔忙的父母、为班级荣誉而战的同学……

    请以《你是我心中的传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