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白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2. 电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场战争的胜利(    )
    A . 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 B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C . 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 D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3. 如图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情况的是(    )

    A . 根本目的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B . 改革主要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进行 C . 地主成为了一无所有的阶级, D . 1952年底,除部分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上地改革
  • 4.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向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 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 .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 5.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7.6

    6.52

    51.68

    19.2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3

    7.2

    3.7

    1.1

    A . 重工业位于世界前列 B . 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C . 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 6. (2021·四川) 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一讲话聚焦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三大改造 C . 工业化建设 D . 抗美援朝
  • 7. 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跃进”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 . 1951年 B . 1953年 C . 1955年 D . 1958年
  • 8.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改革创新,科技强国 B .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 . 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劳动
  • 9. (2021·雅安)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 . 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 .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 .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 10.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 . 推行公司制 D .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背
  • 11. 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其中作为“试验田”的是(    )
    A . 深圳 B . 海口 C . 上海 D . 珠海
  • 12.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 . 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13.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大",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就在这一年,中国人书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符号。下列哪些事件是一九九二年的时代符号?(    )

    ①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⑨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④两岸两会达成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九二共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4. (2021九下·惠民月考)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体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15. 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做出系统性修改完善,这有利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这是(    )
    A . “九二共识”的实践结果 B .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 . “一国两制"的准确贯彻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
  • 16. 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 C . 一国两制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7. 2020年7月17日晚,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中山开称。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通过视讯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时,再次强调两岸共同弘扬中山精神,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    )
    A . 和平统一方针 B .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 加强两岸合作 D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1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 .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一国两制”构想
  • 19.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向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向、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 . 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 . 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 . 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 . 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 20. (2021·山西) 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21. 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

    材料四: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五: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严重的挫折”主要有哪些事件?(至少说一件)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材料反映的谈话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
    5. (5) 根据材料五,说说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所做的不懈追求你有哪些认识。
  • 22. 阅读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分,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民族自治区(至少写一个)。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 (2) 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紫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 (3) 阅读材料三,说说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关、苏关系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71年10月29日)

    材料四:见下图片

    1. (1) 材料一中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公司精须材料中概括出该政策实施的意义?(不要照抄原句)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说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胜利"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两例七十年代初中国的外交成就?
    4. (4) 材料四是近年来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 24.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进行探究。

    [科技复兴]

    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科技强大]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娃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辉煌成就]

    材料三: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年份

    贫困人口规模(亿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7.7039

    171

    2017

    0.3046

    25974

    2020

    0.0551

    3218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

    材料四:看图片(下图)——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3. (3)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图中的人物是谁?有什么贡献?
    5. (5)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